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2021-12-24 21:24曹洪滔
关键词: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协同

曹洪滔,张 倩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 110169)

截至2017年,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也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新生的教育主体。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知识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思潮混杂交织,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基于此,深入调查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现状,挖掘新时期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构建良性共生、和谐共振的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引。

一、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有利于将理想信念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源泉。

1.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国家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不竭的人才保证的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构建是筑牢青年教师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系好执教第一粒扣子的基础,更是保证教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习近平强调,“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更是每一名教师灵魂之钙,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的明灯。“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所具有的社会代言人地位和公众理想形象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才能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推动青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德为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将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2.凝聚理想信念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的客观需求

万仞之井,起于三寸之坎。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各部门横向联动、各环节纵向拓展、各要素立体互动以及配套的保障机制,才能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协同创新即通过资源、知识、行动和绩效等方面的整合,促进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优化、知识共享、行动同步以及系统匹配。[4]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不仅能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各方面力量的协调与整合,还能够推动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多侧面理想信念教育新格局的建立,这是凝聚理想信念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的客观需要。在这一机制下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为了同一个理想共同进步,为了同一个信念相互扶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同一矢量的合力。青年教师在这种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中将他律嵌入自律,使理想信念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己不断丰富发展的本质力量切实加深大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知识的理解,实现真正“践履”“躬行”的教育。

3.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教学和科研中的后备军,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重要稳定因素和增长潜力,在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5]青年教师只有坚守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成长环境相似、兴趣爱好趋同,与学生的交流交往更为密切,其思想状况、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以及政治态度直接关系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青年教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锤炼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引路人。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而且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是否可持续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是加强高校教育职能的关键环节,是对国家、对民族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伟大事业。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对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培育和教化,使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形成符合社会和学校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的马克思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素质和素养,并传播和传授到广大学生中去。

二、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建设状况

近年以来,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在顶层设计、具体举措落实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强了广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表现仍然不够突出,甚至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时代发展有一定差距,部分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和职业道德偏离等。

1.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建设的基础

(1)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的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6],这明确了我国现阶段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与顶层设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保障体系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有效的交流合作,将协同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协同育人”作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系统规划了“大思政”格局,营造了“立德树人、全员育人”氛围,推动高校各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协同力量的凝聚,从而有利于构建出一个有效的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协同教育机制。

(2)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的具体举措和基层落实

当代社会与学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正确把握了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发挥了学校和社会的整体育人功能,实现以开放的胸襟容纳社会现实,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社会,摒弃了封闭自我、盲目回避社会问题、构筑学校与社会的隔离墙、重建象牙塔的做法。第一,坚持正面理论灌输方式。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实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强了理论讲授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劳动等,将理论学习与生动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帮助青年教师形成有利于理想信念教育产生的社会经验,从而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奠定科学而坚实的认知基础。第三,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用榜样与楷模的力量来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增强青年教师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评判,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

2.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建设的现实局限

第一,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关系到青年一代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成败。当前,部分高校存在青年教师重科研教学、轻视理想信念教育的现象,把理想信念教育当作上级下达给学校的行政任务,且逐渐演变成了“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目前部分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度还不强,虽已增加高校青年教师的研究项目和发展机会、开展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但是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锻炼,使得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停滞不前。

第二,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种集图像、文本、声音为一体的网络媒体充斥着当下社会空间,促进了信息化共享、加快了交流便捷。但是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仍旧保持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育模式。大多数高校采用PPT讲课形式,并配合以观看视频,少部分高校邀请知名教授和专家学者进行讲授。但总体而言,这些方式较为单一和陈旧,仅限于课堂内视觉与听觉的触动,难以有效激发高校青年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难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仰的确立和强化。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理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部分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和职业道德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尚未完善,给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大部分青年教师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倾向导致青年教师价值观念发生嬗变。高校青年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理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受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少部分人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动摇、职业信仰缺失等问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敷衍了事,把教育职责当成固定化、形式化的任务和安排,把评职称、评奖评优作为个人奋斗和职业发展的最高理想与终极目标。

第四,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横纵部门、环节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从教育横向来看,各部门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宣传部、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以及工会等各部门工作内容重复交叉、分工不够清晰,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能重叠,影响工作效率;宣传部、学工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育职能部门之间又缺乏实际交流和相互对接,出现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两张皮”问题。从教育纵向来看,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畅通的、富有成效的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尚未形成,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工作的统筹开展,各教育环节的断层必然也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三、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路径

通过各部门的联动合作,打造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新格局;通过各环节的深化拓展,形成“组合、配合、融合、联合、整合”的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合力结构;通过各要素的立体互动和保障机制的系统配套,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创新。

1.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部门的横向联动与共同作用

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纳入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宣传部、人事处及各学院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体系中去,融合各方力量,使之统一于多维整体之中,实现各部门间的充分沟通与合作、协调与整合,确保彼此的目标能够总体一致,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仰及价值观定位。

第一,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提升青年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三全育人蕴含着教育主体、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资源的协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承担,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唯一主体,相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协助、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鉴于此,要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为主体的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部门联合协调机制,共同致力于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形成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合力。第二,以课程思政为重要抓手引导青年教师领悟和践行信仰、信念。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青年教师自身先树立起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能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彻底的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理讲清楚,才能引导青年形成对国家之事的正确认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教师要着力打破学科壁垒和思维禁锢,不断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学术价值,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中将理想信念植根于灵魂深处。第三,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突破口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情操、行为准则关乎党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教师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因此,要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以德立身、以德育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青年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技能、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要联合开展党校培训班和团校培训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环节的纵向贯通与深度拓展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7]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中各环节要相互协作、协同配合,各阶段要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形成同向同行的整体态势和教育合力。理想信念教育启动环节、调控环节和评价环节之间的畅通,为落实“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的教育思路提供有效基础。

第一,在启动环节中收集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高度整合和深入分析,从而发现问题、确定教育目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技术对青年教师教育前后的行为轨迹变化、教育体征变化等进行追踪,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个性需求、兴趣特征、习得效果等隐性信息,从而制定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目标。依据实践情况将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并根据每一阶段的任务,拟定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精神世界的“软约束”力量,在现实中难以被量化,目标更需要具体的衡量标准,这就需要做好调控环节和评价环节的纵向贯通与深度拓展。第二,在调控环节中要明确规定和安排理想信念教育方案实施中各种具体措施、教育范围、期限和方向,保证教育方案的顺利实施,引导受教育者实现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培养道德实践能力。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往往不是直线式的,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背离目标的情况。为此,在调控各环节中要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不断调整活动方式、方向、节律,制定出增强高校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最佳方案,避免“形式化的”“任务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发生。第三,在评价环节中各项评价要和启动环节中确定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教育评价环节的纵向贯通与深度拓展,为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和改进提供坚实基础,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教育评价与教育目标的贯通性,表现为评价环节所设计的要求、方向必须与启动环节确立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考核体系。创新考核内容设置,把理论学习态度、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学的结合度、社会实践服务表现等作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重要考核指标,既要重视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又要突出工作实绩的考评,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强化考核操作,坚持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保证理想信念教育考评多元参与、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通过评价环节中的衡量和比较,可以发现新形势下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转化的途径和方法,确保理想信念教育按照设定的教育目标持续地进行下去。

3.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要素的立体互动与相互渗透

“德育自身诸要素的和谐是德育效益最大化的前提”。[8]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各要素之间必须立体互动与相互渗透。

第一,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主体的能动选择。发挥高校党委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首要保障,是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的最佳途径。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各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信息畅通、覆盖面广的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协同机制,从而实现“教育要素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密切配合,达到合力的最大化”。[9]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尊严、信念、理想、个性,正确认识并重视青年教师的自主性、可塑性、差异性、创造性,为教育客体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精准对接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二,遵循理想信念教育客体的发展规律。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参与、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不仅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们做出行动选择的衡量标准和内在动力。“一个完整的道德接受活动的启动和运行是以主体道德需要为核心的内在动力系统和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动力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推动的”。[10]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外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客体内心接受的共同作用。为此,要重视研究青年教师感性心理条件,在遵循青年教师个体思想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理论学习和实践调查中,与具体案例和情境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价值尺度、将理想信念转化为人们的精神信仰和行为依据。第三,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价值践行是价值认知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教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学识技能。为此,要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向,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互联网为主阵地,直面青年教师思想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从而引导青年教师达到由知其然的感性认同到知其所以然的价值认同的阶段,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第四,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环境。教育客体与教育环境相辅相成、双向互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既有助于提升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又有助于推动教育环境的全面优化;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对青年教师进行道德、信念熏陶,为教育客体思想的觉醒和强化提供宝贵契机。在教育环境中,要将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的联动教育机制,创造教育机制相互联系、教育功能相互补充、教育力量相互作用的教育环境,在共同协作中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保障机制的系统配套与良性运转

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物质保障是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第一,注重人力保障。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对此,既要选拔德才兼备并具有高度工作热情的青年干部,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奉献精神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不断充实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队伍;又要注重党组织宣传工作,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里发展新党员,力争把青年学者骨干、留学回国高学历人员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第二,落实制度保障。制度建设为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高校应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不让制度成为空洞的规定。要增强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相关制度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要增强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把作风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作为教师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要增强制度体系的可操作性,制定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保证评价工作落实落细,推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取得实效。第三,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确保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既是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的现实基础,又是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需要。经费的投入可以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鲜明生动、手段丰富多样,带来教育工作的长效收益和深远发展。为此,必须建立理想信念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宣传教育活动经费、理论研究基础设施等的投入,以实现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协同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