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欢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同义词研究是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重点内容之一。《诗经》因其章节复沓的行文特点而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表示“帮助”义的同义动词就有15个。本文以《诗经》中的“帮助”义动词为研究对象,辨析其在同一义位下的同中之异。
《诗经》所涵盖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外出征战祭祀祈求出征顺利,日常祭祀祈求昊天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诸多活动,使得表示“帮助”义的一批动词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所涉及的“帮助”义是指广义上的“帮助”,如臣子对君主的辅佐,朋辈之间的帮助等,都算作表示“帮助”义一类。)
其实对《诗经》同义词的辨析研究,至少在《左传》时代就已经存在[1]。但对同义词的理解,学界尚无定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那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2]黄金贵先生从 “构组的系统性,立义的单一性,然后又要求细辨一义的同中之异。”[3]三方面对王力先生一说予以佐证。徐正考先生则提出了具体的确认同义词关系的方法,即以“系联法”为主,以“参照法”为辅[4],二者相结合,这样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结合上述诸法,以《诗经注析》为底本,结合上下文语境,共检索出“帮助”义词语19 个:将、施、佽、介、戎、匡、助、艾、佐、相、摄、为、辅、冯、翼、虞、右、序、荓峰。按词性划分,则可分作动词和名词两大类;除“戎、冯、翼、荓峰”为名词外,其余的15 个语词均为动词性的“帮助”义,后者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表示“帮助”义的15 个动词在同义关系的构成上有着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之分。具体说来:
这类动词有“佐”“右”“助”,本义都表示“帮助”。
1.“佐”,《说文·左部》:“左,手相左助也。臣铉等曰:‘今俗别作佐。’”[5]94即左的本义就表示“帮助”,《小雅·宾之初筵》:“既立之监,或佐之史。”中用的就是它的本义。今表示“帮助、辅佐”之义时统一用“佐”字,“左”只表示左手义,“佐助”之义为后起字“佐”所替代,二者是“佐助”意义上的古今字。
2.“右”,《说文·口部》:“右,助也。”[5]26《段注》:“右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即右的本义为帮助。《尔雅·释诂》释曰:“右,导也。导,勴也。”邢昺疏:“《说文》云:‘勴,助也。’”今表示“帮助、保佑”义的“右”为后起字“佑”字所代替,“右”与“佑”在“帮助”义上构成一对古今字。
3.“助”,《说文·力部》:“左也。”[5]293《段注》:“左今之佐字。”参看上文“佐”可知,“左”有“帮助”义,《小雅·车攻》:“射夫既同,助我举柴。”是用其本义。
这类动词有“佽”“匡”“相”“摄”“施”“为”“辅”。本义并不相同,但由于词义的发展,其引申“帮助”义可构成同义关系。
1.“佽”,《说文·人部》释为:“佽,便利也。”[5]161本义即为便也、利也。《唐风·杕杜》:“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毛传》:“佽,助也。”使之“便利”就是“帮助”,二者意义相近,是其近引申义。
2.“匡”,《说文·匚部》:“匡,饮器,筥也。”[5]268本义是古代盛饭的用具。《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匡王国。”《郑笺》:“匡,正也。”马瑞辰《通释》:“匡当读为‘匡抚寡君’之匡。匡者助也。‘以匡王国’犹云以佐天子也。”至此,“匡”由盛饭用具引申表示“匡正、匡抚、帮助”义。
3.“相”,《说文·目部》:“相,省视也。”[5]67即“相”的本义是动词“观看”。后引申为表示帮助盲人行路的人,如《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又引申出“帮助”义,《诗经·生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4.“摄”,《说文·手部》:“摄,引持也。”[5]252《段注》:“谓引进而持之也。”即本义是提、拉之义。《大雅·既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毛传》:“言相摄佐者以威仪也。”《经义述闻》卷七:“摄即佐也。”即“摄”由从下至上的附加义素引申表示“帮助”。
5.“施”,《王风·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颜氏家训·书证篇》:“河北《毛诗》,皆云施施,江南旧本,悉单为施。”即此句衍一“施”字。《说文·㫃部》“施,旗皃。”[5]137《段注》:“旗旖,施也。”《玉篇·㫃部》:“施,张也。”即“施”的本义是旗子张开飘扬之貌,后引申为设置,如《小雅·大东》六章:“有捄天毕,载施之行。”《通释》:“来施犹言来食,施亦为也,帮也。”《诗经》中所用是“施”的远引申义,即由飘动的旗子引申表示标记设置所在,再引申表示帮助。
6.“为”,《说文》:“为,母猴也。”[5]57此解不确。“为”的古文字形像手牵大象,本义为劳作。《诗经·凫鹭》:“公尸燕饮,福禄来为。”《郑笺》:“为,犹助也,助成王也。”即“为”由借助象来劳作进而引申出“帮助”义。
7.“辅”,《说文》:“辅,人夹车也。”[5]305《段注》:“春秋传曰‘辅车相依’……盖如今人缚杖于辐以防辅车也。”即“辐”的本义是绑在车轮外侧起加固作用的两条直木,后引申出帮助、辅佐义,如《诗经·閟宫》:“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此项可二分为“本有其字”和“本无其字”。
“本有其字”的假借现在一般叫做通假,如“介”。《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郑笺》:“介,助也”,《毛诗正义》引《尔雅·解诂》云:“介,右也;右,助也。”王力《同源字典》中认为,“介”字实有一同源字“”,二字同为见母字,音丐。《说文》:“,大也。”《方言》:“,大也,东齐海岱之间曰‘’。”《说文解字义正》云:“,通作介。”《说文·大部》《段注》:“,经传多假‘介’为之。”可见“介”与“”既是同源字,古书又有通假之说,所以“介”可训为“大也”。而郑笺训“介,助也”实与毛传训“介、景,皆大也”相同[6],因为“助”与见于古书的“益”均可通过“加、大、增多”相训释,且都说得通。《诗经》中所用到的“介”来表示“帮助”义即是借用了同音字“”。
“本无其字”的假借有“艾”“将”“虞”。
1. “艾”,《说文·艸部》:“冰台也。”[5]13《尔雅·释草》:“艾,冰台。”郭璞注:“今艾蒿。”即“艾”的本义是艾草。《小雅·鸳鸯》:“君子万年,福禄艾之。”《尔雅·释诂》:“艾、历,相也。相,辅也。”三字递训,均是辅助之义。可见,“艾”之本义与“帮助”义相差较远,应是假借来表示“帮助”义。
2. “将”。《大雅·桑柔》:“国步蔑资,天不我将。”[5]252《郑笺》:“将,犹扶助也。”“将”实为“”之借字,《玉篇·手部》:“,今作将。”《说文·手部》:“,扶也,从手爿声。”《说文·手部》释“扶”为:“扶,左也。”上古“将”“”又同为精母,阳部字,二字同音。可见《诗经》中的“帮助”义用的是“”的本义,“将”仅是音相近而借用来表示“帮助”义。
3. “虞”,《说文·虍部》:“虞,驱虞也。”[5]98即“虞”的本义为兽名。《大雅·云汉》:“昊天上帝,则不我虞。”《通释》:“《广雅·释诂》:‘虞,助也。’正与四章‘则不我助’同义。”《经义述闻》卷七:“虞,犹抚有也。”仁兽义与“帮助”义相距较远,应是假借所得。
这些动词在存同之时还有着相异之处。
如上文所述,各词在构成“帮助”义同义词时有着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之分,其中用作引申义表“帮助”这一同义关系的情况最多,用本义和假借义的情况次之。
即使都表示“帮助”义,但由于动词自身所带附加义素的不同,在具体语境中,“助”的侧重面和感情色彩也有所差异。
1.在表示“帮助”这一义位下通常伴有“自上而下”的附加义素,这类动词有“将”“艾”“介”“虞”“右”“序”,如:
(1)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周南·樛木》)
(2)君子万年,福禄艾之。(《小雅·鸳鸯》)
(3)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小雅·小明》)
(4)昊天上帝,则不我虞。(《大雅·云汉》)
(5)诗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周颂·时迈》)
除了有“自上而下”的附加义素外,这时的“助”在文中还侧重表示“保佑”之义,如“艾”“右”:可参见例(2)与例(5)。
2.在表示“帮助”这一义位下通常伴有“自下而上”的附加义素,这时的“助”更侧重于表示“辅助、辅佐”之义,如“摄”:
(6)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大雅·既醉》)
3.在表示“帮助”这一义位下更侧重表示“救助”义,“助”的感情色彩更为强烈,这一类的动词为“匡”,如:
(7)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小雅·六月》)
“以匡王国”意在匡抚、救助国家,可见情感之急切。
各动词在《诗经》一书的不同语境中,其所相关的句法成分均有所差别。
1.“帮助”之主语之别
(1)当主语为天、神明、福禄等具有特殊色彩的一类事物时,动词常用“将”“艾”“介”“虞”“右”“序”,如“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周南·樛木》)“将”表示福禄对君子的帮助;“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小雅·小明》)“介”表示神灵对民众的恩赐与帮助,等等。
(2)当主语为一般类的事物或人时,后常接“施”“佽”,如“彼留子嗟,将其来施。”(《王风·丘中有麻》)“施”这里表示民众之间的帮助;“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唐风·杕杜》)“佽”表示朋辈之间的帮扶。
2.“帮助”之宾语之别
书中所用表示“帮助”义的动词均为及物动词,只是所带宾语有所不同。
(3)宾语为人时,常用的动词“将”“艾”“右”“助”“佽”,如“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周南·樛木》);“君子万年,福禄艾之。”(《小雅·鸳鸯》);“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周颂·我将》);“射夫既同,助我举柴。”(《小雅·车攻》);“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唐风·杕杜》)。
(4)宾语为物的如“匡”,“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小雅·六月》)。
(5)接双宾语的动词有“介”,如“神之听之,介尔景福。”(《小雅·小明》);“以介我黍稷,以毂我士女。”(《小雅·甫田》)
文章虽对《诗经》中的“帮助”义同义动词作了详细梳理但仍存在尚待探讨之处。如“序”,《说文·广部》:“序,东西墙也。”引申为东西之厢房,《尚书·顾命》:“西序东乡”。均与“帮助”义无关。《周颂·时迈》中有:“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通释》释为:“实右序有周,犹言实佑助有周也。右序二字同义。”吴闿生《诗义会通》:“右、序,皆助也。二字同义。”然查阅古书,未见“序”有“帮助”义的固定条目的记载。我们只能暂且将其划分为假借一类,至于是“本有其字”还是“本无其字”,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