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探究

2021-12-23 20:02杜凤兰
关键词:学习者情感思维

杜凤兰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英语写作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1]92中规定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和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之一。

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与研究在国内引起高度重视。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研究[2-4]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5-6]两个方面。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辨能力培养成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之一。英语写作课从写前构思、主题阐述、范文评析等诸多环节都与学生思辨能力训练及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精心设计英语写作课程各个环节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辨能力的界定

在西方普遍使用critical thinking,国内学者翻译为“批判性思维”或“思辨能力”,这一概念源于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2 500 多年前苏格拉底时代。现代思辨能力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杜威。20 世纪80 年代早期,西方尤其是美国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研究。进入21 世纪,思辨能力受到国外高校的普遍重视。思辨能力被看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英美、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等都把思辨能力列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7]2。

《国标》[1]95将思辨能力定义为:“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哲学、心理学及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思辨能力做过界定。概括而言,思辨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它包括思维技能和思维精神两个方面[7]15,思维精神也被称为思辨情感或思辨倾向[8],本文使用思辨倾向。

思维技能又分为一般性思维技能和特定性思维技能。一般性思维技能指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及抽象等。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分析,特殊性技能可概括为: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证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性;觉察出已经说明或者未说明的假设、立场、观点等;在更大的背景中进行检验;对事物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预测可能的后果等。

思维倾向是指有意识地进行评判的心理、意愿及倾向。具体可概括为:好奇(好疑、好问、好学)、开放(容忍、尊重不同意见,乐于修正自己不恰当的观点)、独立(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迷信权威且敢于挑战权威)、乐于思考、尊重他人。

由此可见,思辨能力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而且许多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思辨能力受学习者个人及外部诸多因素影响,而且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而提高的。

二、影响思辨能力的因素

了解影响思辨能力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清和理解思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影响思辨能力的积极因素,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形式的任务类型、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进行写作训练,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学习者个人因素

作为独立的个体,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性格倾向等都构成思辨能力的内在影响因素。简要说明如下:

第一,情感因素(affective factors)。学习者的情感因素通常分为两大类:学习者个人情感因素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学习者个人情感因素包括兴趣(interest)、态度(attitude)、动机(motivation)、焦虑(anxiety)、自尊(self-exteem)、抑制(inhibition)等;学习者与教师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互动(interaction)等。可以说情感因素对写作思辨能力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是经过专家学者多年研究得到证实和普遍认可的。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习者发挥和发掘自身的潜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而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学习者发挥和发掘自身潜能。

写作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内容的难易程度,任务的类型、难易程度,教师教学方法,如提问形式、对学生问题的回馈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如课堂焦虑、考试焦虑、学习动机、态度、自尊、抑制等都与创造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密切相关。

第二,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会影响其思辨能力。根据认知负荷理论[9],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存储和加工一定量的信息。研究表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用英语完成思辨能力相关的任务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加重认知负载,甚至产生认知超载,因为学生需要用有限的工作记忆去处理语言问题[7]14。也就是说,与母语相比,学生使用外语完成同一思辨能力任务的难度会增加。他们往往会表达自己能够用外语表达的思想,而避开自己不能用外语有效表达的思想。因此,语言水平会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影响其思辨能力的发挥。认知能力是人类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对事物的构成、事物的性能、事物之间关系以及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认知能力通常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以及想象等能力。人的认知能力有高低强弱之分。调查发现,记忆、注意、思维及想象能力强、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够较好地完成写作范文分析、主题阐述等思辨性较强的任务。

第三,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基夫把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典型的对周围环境感知、互动及反应的认知、情感及心理行为[10]。虽然不同研究者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种类有不同的划分,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最引人关注且普遍受到认可的是场依赖(field-dependence)和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dence)两种类型[11]。

根据霍基[12]的研究,场依赖型学习者在信息加工处理、完成学习任务时更易于受外部环境及氛围影响;通常从整体(holistic)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表达观点时较易受他人影响;这类学习者比较善于交际。而场独立型学习者在信息加工处理、完成学习任务时更倾向于依赖自身;通常以解析(analystic)的方式观察和分析问题,倾向于从事物或问题的组成部分入手进行分析;在表达观点时不太容易受他人影响,比较有独立见解,但这类学习者通常不太善于交际。

大量研究表明,场独立型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场依赖型学习者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效率更好,效果更好。由此推断,场独立型学习者更适合于自主学习,而场依赖型学习者更适合于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两类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发挥。

第四,性格倾向(personality)。学习者的性格倾向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得到二语习得研究专家和学者及广大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可。影响外语学习的性格倾向主要包括内向性格/外向性格(introversion/extroversion)、歧义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冒险性(risk-taking)等。

大量研究、观察及相关问卷表明,具有不同性格倾向的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不同,对不同的任务类型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出的反应不同。比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多地选用情感或形象化学习策略,更敢于冒险,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歧义容忍度相对较高;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太喜欢表现自己,不善于冒险,更乐于研究和探索,探讨问题时比较谨慎,但这类学生歧义容忍度较低。这些特征决定学生解决问题会选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因此,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影响他们思辨能力的表现和发挥。

(二)学习者外部因素

影响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外部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课堂氛围及教师自身素质几个方面简要分析。

第一,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起主导作用。传统的写作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大多以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为主,忽略了思辨能力培养。枯燥的讲与写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写作课的认知、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写作课不仅包括传授写作知识和学生写作实践两个方面,而且将思辨精神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语言知识、写作知识与语言运用、写作实践相结合。通过范文赏析,引导学生建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与思辨能力相统一的写作知识与技能体系。教师心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堂设计。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课堂设计主要指对写作教学材料、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制定等几方面。教学材料及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和情感。过于简单或缺乏新颖性的写作材料、内容及任务不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失去兴趣;而过难的材料、内容和任务又会引发学生的焦虑,从而影响其积极性、创造性和思辨能力的发挥。

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而不断调整变化且适应不同学习风格、不同性格倾向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激发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辨积极性,而且。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考核,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思辨能力。因此,精心的写作课堂设计能够将思辨能力训练与考查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取得理想的教与学的效果。

第三,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润滑剂,为训练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供理想的环境保障。相关问卷及大量研究与观察表明,和谐、融洽、开放、包容、创造性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效的英语写作课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比如,将传统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写作课堂变为学生小组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在教师引导下总结知识点、制作PPT、讲解和演示小组成果。课堂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同时,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对不同水平学生以及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态度及容忍度也极大地影响课堂氛围。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能力水平如何,教师都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情操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第四,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百科知识积累、专业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经验、教学智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写作课堂氛围,影响学生对写作课程的认知。

教师广博的专业知识及百科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开放包容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对写作课有积极正确的认知,因而乐于参与,乐于表现,对挖掘思辨潜能,培养思辨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局限在单一学科或单一课程范围内。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很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及广博百科知识;不仅熟悉写作课程的特点;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及知识结构;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及学科发展方向;而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具备终身学习的特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多维培养

通过分析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因素,得到的启示是: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贯穿于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以思辨氛围为先导

如前所述,情感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是课堂氛围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积极的思辨情感。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敢于质疑、乐于质疑、乐于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始终把思辨能力培养置于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思辨能力的内涵,正确认识思辨能力培养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正确认知思辨能力;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消除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不盲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需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差异,熟知学生的性格倾向、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培养良好的思辨情感。并在此基础上,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设计课前课后、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写作任务,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营造良好的思辨氛围。

(二)以教学内容为依托

一本教材一门课的传统写作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写作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写作课程应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以“两性一度”为标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路平台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利用多模态、多媒体、多介质的方式存储和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呈现立体性、垂直性和挑战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不同语言基础、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等因素选择写作材料、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写作任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差异的有各种认知难度的教学活动和写作任务,使学生在语言输入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辨意识,逐渐建构在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认知图式,并不断修正和丰富这种认知图式,形成良好的思辨构架。在面对不同写作内容、写作材料与写作任务时,不仅仅局限于记忆、存储和吸收这一基础层面,而是瞄准高阶层面,能够将之前积累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同眼前的内容、材料及任务有机结合,并进行恰当地研判、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逐渐掌握思辨技能。

写作材料不仅要有新鲜感、时代感,而且内容和任务类型都要伴有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评价等的内容,以此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的写作教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输入和写作知识的学习,而是将语言知识、写作知识、语言技能及思辨能力有机结合。

(三)以教学方法为支撑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积极调整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仅能以多种方式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而且也使内向型学生和场独立型学生摆脱线下面对面教学带来的约束,令他们感觉更自如,因而更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同时,线上教学活动也使场依赖型学生避开他人观点的影响,为他们增加了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观点的机会。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主,采取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和方法组织线上线下写作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思想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不追求标准答案,比如在分析范文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创意性的解释;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是简单地给予“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的回馈,而是客观地加以分析,充分肯定并积极引导、鼓励和启发,消除教师的权威地位,积极诱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内外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式学习,鼓励生生互评,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思考、评判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讨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情感屏障,更有利于营造高效良好的思辨氛围,而且能为高效解决问题提供情感和心理保障。

第三,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学生思辨潜能。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独立行动、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活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独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独立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自主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我评估、自我调控和自我修正。

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表明,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能够唤起其积极的情感思维。合作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提供彼此间的情感支持,有利于积极的思维情感,而且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同时还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互相学习、拓展思路的机会。

(四)以全方位评价为保障

传统的写作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很少参与,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因此学生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得到的反馈既不多又不及时,其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高层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13]。写作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多方式、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的。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教师分阶段、分层次设定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根据不同的写作文体、写作素材、任务类型,利用线上线下实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

在写作实践中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更要考查其语言运用能力、布局谋篇能力、主题阐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学生自评、师生评、生生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反馈,从而为学生自我修正、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估提供支持和保障。科学、客观、公正、全方位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思辨能力培养是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更是衡量外语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英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之一的英语写作课程应该以思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思辨能力培养贯穿于写作课程各环节,并作为长期的主要的内容,在充分考虑影响思辨能力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从思辨氛围、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者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