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宏
(辽宁理工学院 艺术与景观设计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大多数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将有可能面临诸多与风景园林相关的问题,比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过程和管理等[1]。一名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具备敏锐的设计思维和熟练的手绘表达能力。毕业设计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动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能够反映一个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映射出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不应只停留在技法的传授上,而应在教学模式上针对毕业设计所需的能力进行展开教学,以能较好地服务于毕业设计为前提,以便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
从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公园改造设计;第二类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类是园林植物类,包括园林绿化栽培、养护、管理的分析。这三类题目单一、陈旧,缺乏对实际热点内容的关注,降低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同时无法突出设计能力、培养设计思维能力、提高实际策划的能力。再者学生选题时,缺少主见性,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毕业设计一般开始于本科阶段第七个学期末,此时,学生选题、明确毕业设计任务。从第八学期开学后进行开题答辩,然后确定方案绘图、定稿、书写设计说明,再到答辩,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此时,由于学生们还要面临毕业实习、考研面试、找工作等各方面工作的压力,导致许多学生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忽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对其不重视,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是理工生,无美术基础。入学后仅接触简单的造型基础的教学。“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后续无类似课程进行对接与延续,导致当时掌握的技法,到毕业设计时便被淡忘。在设计图纸方面,虽然能够较好地使用软件,但实际动手设计、制图的能力欠缺。这就导致学生做毕业设计前或到设计公司实习前,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需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学习软件制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综上分析,不难看出,风景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面临着许多考验。毕业设计的质量不佳,归根到底,便是学生没有养成设计思维习惯,缺乏创新理念。再者,在早期的学习中没有为毕业设计做出准备,做到提前计划,有目的、有任务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毕业设计虽说是大学四年最后一项教学环节,但却是要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任务中。应提早为学生分析毕业设计的目的,设置小任务。通过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为毕业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
传统的手绘课程教学模式多讲解技法,教学重点主要围绕透视、线条、上色三方面。教学内容主要是各类景观元素的表现技法和方法[2]。课堂上,通过临摹教材中的作品来吸收知识,训练手绘能力。对于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能完成一张不错的作品,而对于造型能力差的学生,便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管临摹作品完成的好与坏,学生仅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只有手绘表现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养成设计性思维的习惯[3]。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培养是不够的。
手绘能力的教学,一对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大学的教学课堂上都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分小组式的教学,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知识的吸收率各有偏颇,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再者,教师上课时用粉笔做范画,与学生在纸上作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使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到绘画的技法,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个教学效果下降。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技法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掺杂教师的主观意识。该课程通过率较高,甚至是100%通过,学生缺乏学习压力。这种评价方式不尽全面,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长此以往,对人才培养不利。
改革“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模式,将技法的表现与培养设计思维能力相结合,发挥技法学习的实效性。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环节,给学生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共48 学时,每次课4 学时,可以分为12 个单元。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仅是知识技法的传授,大量的临摹或蒙图,而是加入了快题设计、项目设计。
在训练技法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同步教学进行范画讲解;在进行项目训练时,教师以教材为依据,查找相关的资料,制定目标明确、合理的题目。并通过前期的头脑风暴、调研分析,中期方案表现表现、后期方案阐述三个阶段来完成。而这三个阶段也是以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为依据,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演练,进而到真正毕业设计的时候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加强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创意性思维的训练,为后续的课程及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持下,使得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所以,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要有效地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因此,教师教学环节的实施,也不能仅在课上进行,要将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前,教师先将技法小任务的画稿发到网络学习平台中,让学生事先临摹,了解基本技法,总结自己的弱点,并将对应的微课资料分享,便于学生多次学习。课上,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讨论及拓展,其效率比传统的教师单独讲课的模式要高出很多,也更符合现代学生的行为习惯[4]。课后,将课上重点和课后拓展内容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复习,同时还能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扩宽艺术视野。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还能够实现发布作业、线下的辅导答疑,从而实现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同时也反映教学效果。由于学习不能仅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应主张形成性评价方式,从学习的全部过程对学习进行评价。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运用过程化考核方式,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阶段小考成绩和项目训练成绩三部分。这样,评价可以通过不同方面如绘画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来评价,得出的结果也更加公正合理。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5]。
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同步教学,弥补传统板书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学习视觉更丰富,学习更直观,也使课堂的教学任务更有力的实施。另外,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分享微课,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动听的背景音乐和解说,突出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使将来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改革,使该课的教学模式不断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手绘能力,符合新时期的高校教学理念。
通过对“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改革,探究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路径。从“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融入毕业设计教学任务的引领下,揭示出在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中,毕业设计的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中。这样才能培养出适于社会需要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将创新教育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项任务,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地完成作品,而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升华阶段。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项目训练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由于进一步利用了已有资源,缩短了前期准备的时间,从而使毕业设计在深入研究、创新、设计中发挥作用。这一过程不但加快了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改革,是将项目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使技法的学习在项目策划中完成,使得学生的分析能力、策划能力、技法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在一个项目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教师通过互动教学加深对每名学生的了解,让每个人的成果提升到理论层面,以便于在毕业设计时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毕业设计质量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一个好的园林毕业设计作品是在一个长期的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诞生的。它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独特的创意灵感、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探索并实践教学改革,才能达到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达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景观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改革,将项目设计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教师是启发者、引领者,学生是实施者、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将课程教学融入毕业设计的内容,使学生提前预演毕业设计,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真正实施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因此,该教学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