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
【摘要】 自18世纪康乾盛世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衰落,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发展。中国在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发展壮大。恰恰相反,欧洲的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晚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最后的余晖,它的衰落具有历史必然性。本文着重谈论晚清时期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和具体的表现。
【关键词】 晚清;工业革命;经济;表现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49-02
一、传统经济基础
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是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稳固了封建君主专制,但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封建王朝后期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型。从18世纪末期以来,中西方的经济开始出现了大分流。一个是以东方为代表的落后的封建经济,一个是以西方为代表的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一般认为清朝后期出现落后的原因就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阻碍,在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点的小农经济下,市场流通速度极为缓慢,不太容易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该图是西欧与中国从公元400年—公元2000年的人均GDP水平变化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前期的封建土地制度相较于西欧前期的土地私有制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从15世纪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开始低于西欧国家。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不仅仅局限于土地,开始进行海上殖民掠夺和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的完成。而中国此时仍局限于传统的小农经济下,并没有做出反应,这也就使中国从15世纪开始逐渐地拉大了和西欧国家的差距。中国从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比较缓慢,在中国当时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下不可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体制下,占社会主要阶层的农民阶级极度贫困,缺乏消费欲,购买力低下,无法形成消费市场,所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唯物史观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据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时占主要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部分决定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政府的行为。在清朝中后期,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中国已经走向了尽头,它已经不能为社会生产力提供任何发展余地和发展机遇,进而它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所以当时的中国无力发展新经济,只能依托传统的小农经济,这也就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决定了制度和思想的發展,所以中国落后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咎于小农经济在后期不适应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
二、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顶峰时期,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明清两朝分别实行海禁、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无论是当时发展最为迅速的英国还是中国,均无发展的经验,这时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了解上。其实在1552年耶稣会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已经开始了来华传教,向中国介绍了许多新兴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知识,但是始终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也并未激发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关注。晚清视器物科研为“奇技淫巧”,认为对器物的研究改进是“玩物丧志”,这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清朝时期,为了维护社会统治,开始逐渐禁止了传教士等的活动,这就逐渐地断绝了中国同外国的联系。但是不能完全把落后的机会归咎于政府政策上,自古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什么中国没有较大程度的变革,没有像英国以及那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发生革命,根本上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形势过于稳定,虽然不是特别富庶,但是也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经济形势的过于成熟和稳定,这也就导致中国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清朝前期虽然经历了康乾盛世,但是这只是表面假象,社会基本矛盾并未完全解决。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不能阻止土地兼并问题,作为社会阶层中最普遍存在的农民阶级,被地主剥削、被霸占土地,很多沦为流民,这也就是清晚期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秦朝开始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这是由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由于历代都推行这一政策,还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视为奇技淫巧加以排斥,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未继续发展的原因,没有实现从手工业向社会化大工业的质的变化。封建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既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又压制着人们的消费能力。而对比当时发达的英国,率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这正是对其传统封建落后制度的否定,建立起了一个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包括法国也是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先进的民主共和制,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对比中国,这时正处于封建专制的上升时期,出现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中国当时就逐渐地在政治制度上失去了变革的机会。
三、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的思想虽然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但是在传统经济制度的束缚下,古代中国很难进行经济转型。随着小农经济和君主专制的发展成熟,政府都会加强思想控制。在秦朝有焚书坑儒;汉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清则推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在社会上普遍提倡义利观。这些措施从政治上是有利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在经济上却是逐渐地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为了反对修筑铁路,所提出的理由就是“穿凿山川,必遭天谴”的观点。[2]儒家经济思想占据了中国2000多年的思想统治地位,它所提倡的重义轻利、重本轻末有利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而且也非常容易为一直在宗法观念熏陶的中国人民所接受。商品经济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和支撑,所以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不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破除原有的体系,近代西方国家的富强源于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入了自由贸易制度和自由竞争机制。
为什么中西方古代都同时面临着封建社会所带来的弊端而西方却打破了思想束缚呢?很大程度上源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这些思想严重批判了重农主义的思想,提倡自由市场化。文艺复兴改变了人的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而使西方快速地完成了工业革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而当时的中国,君主专制正处于上升阶段,人们的思想遭受了严重的禁锢,虽然当时有一些先进人士提出了一些新思想。[3]例如明末的李贽就反对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但是个人的力量是十分薄弱的,并没有引起人民和统治者的重视,所以并没有推动思想界的革新,进而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四、政府行为
中国自古政权就更迭频繁,而且不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征伐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大泽乡起义、黄巢起义等农民运动。清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经常进行征伐。清朝的平定三藩之乱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一次的战乱和动荡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水平。而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大幅度地削减了清朝的国力,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南北统一大市场打破,不利于这一阶段的商品经济的发展。[4]所以,战乱对经济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若想发展经济,首先就要创造一个可以发展经济的和平的社会条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吏治的腐败。封建社会每到发展后期,统治阶级的腐败问题就愈发严重,清朝中后期吏治十分腐败,卖官鬻爵,贿赂公行,腐化成风,这就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会动荡不安,使得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力发展新的经济,百姓们自给自足都成了问题,根本无力购买,购买力极其低下,无法促进市场流通。
综上所述,晚清时期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于多个方面,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制度、文化和政府行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这不是容易改变的,尤其是当时明清两朝的政府都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以天朝上国的思想来面对世界。这种故步自封的心态使中国逐渐地落后,而且受到长期占据中国思想界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重义轻利,束缚着新经济形势的发展。且由于封建制度的弊端,使得政府贪污腐化和土地兼并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对农民当时的欺压慎重,使得下层购买力极其低下,不利于市场流通。总而言之,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更是几千年来的制度弊端所带来的结果,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来破除原有的体系。所以现在采取的经济政策、政府政策都应该用唯物史观和全球史观来指导和反思,这对我们现代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以包容开放的精神来面对世界,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指导当代的发展,这正是研究历史学的意义所在。
參考文献:
[1]江伟涛.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能力 一个关于中国近代落后原因的解释[J].南方经济,2020,(2):5-6.
[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0-321.
[3]陶一桃.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中传统思想与中西方文化心理结构之异同[J].求是学刊,1989,(3):2-6.
[4]龙登高.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基于传统经济变迁视角的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202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