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永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展开以及普遍国民素质的提高,大人和小孩都开始了阅读,“亲子阅读”一词就这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众多家庭的广泛响应。然而,大多数家长由于缺乏阅读的专业知识,所以无法在亲子阅读中很好地指导和陪伴孩子阅读,家长的体验不佳,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而我们语文教师作为专业人士,应当在阅读方面给予各家庭指导,促进家校合力,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因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为例,围绕亲子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和指导策略展开论证。
关键词:亲子阅读;小学语文学习;重要性;指导策略
亲子阅读除了促进父母等长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增长父母的学识,促进“终生学习”学习理念的发展以外,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亲子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首先,亲子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孩子在家阅读,更有利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也最常接触的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孩子。据调查,经常在家里看书阅读的父母,其孩子也比较喜欢阅读,可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
其次,这也能激发孩子的阅读与学习兴趣。懂得调动孩子兴趣的家长自然无须多言,哪怕是不懂得,仅仅和孩子一起陪伴阅读,孩子也会感到很愉快,并且产生兴趣,因为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渴望与家里人亲近,渴望家里人了解自己的,因此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孩子需要阅读的书籍,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同时部分家长在对孩子学习的严苛性上也会变得更加宽容,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孩子对阅读与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长期的亲子阅读坚持之下,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是会有一定提升的。毕竟,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阅读与学习情况。
二、亲子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指导策略
(一)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和学习语文教材
此点似乎看似荒谬,却是非常重要又节省家庭开支、最有利于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快速提高的情况。因为我们的部编版语文教材都是在结合学生的心理学习规律,在各类素材中选取最为经典的文章内容来作为课文教学。先别提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光是能把我们教材上的每个角落的内容都读透,阅读理解都掌握,那这个孩子已经算是阅读能手一枚了。因为我们的教材也会拓展很多内容,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没有重视到的。
如我们的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选取的三篇课文都是关于“读书”的课文,既有古人告诉我们的阅读方法与名言真理,也有作者所写的阅读感想等等。这些既是孩子需要学习的课文,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也能从中明白到阅读方法。另外,笔者特别强调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语文教材,可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当那“肖老师”,对增强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自信都很有帮助。家长懂得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也可以传授给孩子,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彼此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家长也更了解我们的语文到底学的什么,孩子的擅长与薄弱项在哪里,因此对症下药,更好地促进孩子语文学习。
(二)教师推荐相关亲子共读书目给每个家庭并指导阅读
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阅读能力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不妨用召开“家长阅读会”的形式专门花上一点时间为家长们指导亲子阅读,培训与传授阅读方法。培训内容包括:怎样在阅读中适时地向孩子提问?又该提怎样的问题比较恰当等等。让家长有一个基本的阅读方法与逻辑,再去陪伴孩子亲子阅读,比让他们自己胡乱摸索好得多。
另外,在给予家长指导或者建议之后,还应不时向家长和孩子推荐经典的可供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的阅读书目,不管是與我们的语文考试内容有关还是无关,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从中获利皆可,因为其实这也是对阅读能力与兴趣的提升。
比如五年级下册孩子们将会学习到我国的四大名著,笔者相信很多家长都没有完整地看完过四大名著的内容,却总是要求孩子去看,因此这四本书推荐亲子阅读非常好,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合作,攻克难关,或者比赛阅读,共同完成四大名著的阅读。而且,这四大名著大人小孩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另外,包括一些阅读指导的书,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包括《傅雷家书》《父母课堂》等等,都是值得参考的书目推荐。
(三)保持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阅读反馈
我们强调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校一定要注重多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采取建立微信阅读群的形式,每周定时在群里要求孩子与家长共同互动打卡交流阅读情况,当然,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家长,在阅读方面有什么疑问,群里也可以随时提出,也方便教师随时了解与反馈孩子们的阅读情况,以及亲子阅读的效果。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亲子阅读的氛围有了,各家长与孩子也会更加努力,在这条亲子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亲子阅读要火热,也要有方法,要有效果,也要有坚持,更要有学校的配合与教师的指导。这样,不管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里,它都能成为家校共同促进孩子学习的典范。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曹艳丽.浅析亲子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及指导策略[J].教师,2016(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