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李冰
摘要:大学生数量的井喷式增加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为了提升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学生几乎都全身心将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缺少对个人体能锻炼。户外运动可为学生创设呼吸新鲜空气,锻炼体魄,增加抵抗力的机会,同时是大学体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户外运动的项目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最终要提升学生协作配合能力,提高对病毒抵抗能力。但一些大学教师存在模式化、呆板化教学,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户外锻炼的兴趣,本文从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出发,阐述户外运动意义,并提出大学体育教学如何将学生兴趣与户外运动训练有效结合的对策,为大学体育教育顺利开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大学体育;户外运动;教学探究
作为拓展大学生户外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户外运动并非只是单一局限在田径场地的体育项目,也是集成水上、野外和山丘运动的体育项目的综合学科,多数喜欢冒险的大学生往往选择户外运动作为锻炼胆量、超越自我的途径。国内高校大多都开设户外运动体育课程,但多数院校由于对户外运动重视力度不足,往往起不到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预期效果。本文旨在分析户外运动现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为提升大学学生运动积极性献言献策,为祖国体育强国事业添砖加瓦,为广大教育同行提供教学思路。
一、户外运动训练现状
(一)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如今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中,几乎不会进行户外训练。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大学毕业的首要条件,可从根本意义上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让更多学生走出宿舍和教室,拥抱自然。体育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强健学生身体,锻炼学生身心,学生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有更多精力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去。户外运动是大学体育课程冷门项目,学生对户外运动充满很多疑惑,但这种疑惑并不能提供给学生参加和探索的有效动力而会起到一定反作用,让学生避重就轻,避而不选,绕过了户外运动的上课机会。一些学生以缺乏专业的户外运动服装作为不参加户外运动训练的理由,将户外运动拒之门外。户外运动训练体育项目往往以四十人为单位组成体育教学班,而在实际的班级人数往往达不到二十人。更少的人数不便于分组,学生整体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部分学生由于户外运动的场地的特殊性,早已将户外运动训练剔除自己所选范围,从他们的思想角度考虑,户外运动不但要顶着烈日还有冒着大雨進行训练,对皮肤损伤很大,也有可能导致伤寒疾病。学生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归根结底是思想认知较为落后,一些户外探险的节目造成不良诱导,打造户外运动一定是充满风险的思维定式,造成户外训练课程或许会花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完成体育项目的错误思想。兴趣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如今的大学学生多数为00后,他们成长环境优异,在众多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很多人从小到大就没有经历过户外运动,甚至就没有户外运动的概念,导致户外经历匮乏。
(二)学校担心户外运动带来的危险
大学体育运动中的户外运动包括攀爬以及野外探索等项目,但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着想就将户外运动活动范围缩小至校园内,校园是非常安全的场所,没有任何户外运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与户外运动的初衷相互背离。学校之所以采用如此保守的教学场地预设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体质比较虚弱,很多学生出现肥胖等病态体态,不利于野外运动的正常开展。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经常也会出现很多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出现心脏骤停以及不规范运动导致的全身残疾等情况时有发生,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阵地,学校不但肩负起对学生思想净化的重任,还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每个学生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选择学校是因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学校也必须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负责,给家长满意的交代。户外活动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在户外探索中会出现跌打损伤以及皮肤的划伤,这些看似极其微小的伤害但是通过不良宣传就会被放大,给学校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绝对安全只能缩减户外运动训练的课节,取而代之以操场越野跑作为接替户外越野的体育项目。
(三)参与户外运动训练多为男性
以全国报名户外运动项目的性别来看,户外运动训练的参与者多数为男性,几乎没有女性选择户外探险活动。性别比例的天平已绝对倾向于男性,如此病态的性别比例并不会利于户外运动训练的正常进行。女性和男性在进行同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时,往往能够通过性格互补共同完成训练目标,在课程中如果只存在男性势必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户外运动训练并非是男性运动的专属,女性完全可以参与,在户外运动中从不存在性别歧视,只存在团队配合,携手共进。户外运动中,每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完成探险任务早日回到学校。户外训练中需要学生掌握必备的生存技能,女性的记忆力比较好,对细节的把控比较独特,会与力气较大的男性形成有效合力,共同促进户外技能的有效提升。女性在户外运动中往往变得更加果敢,坚定,而男性通过彼此之间的学习合作会变得更加细心。很多学校在宣传户外运动体育项目时,没有将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女性名将作为介绍主角,这就会让很多女同学误认为户外运动不接受女同学,这种错误的引导经常会出现选课之前的介绍环节,导致男女上课人数比例异常。
二、高校开设户外训练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体育教学
高校开设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新将自己的课余时间交给体育运动,而不是在网络世界中游戏人生。户外的世界很美好,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进行体育锻炼百利而无一害。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相对单一,大多都以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为主,不能让体育变得更加丰富。较为传统的体育项目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足球篮球运动是学生从小学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运动,机械性的肌肉记忆的运动锻炼模式远不如探索未知世界更有趣味性。户外训练活动旨在推动学生对学校外面场景的探索,引导学生接触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熟练了解户外运动规则,丰富学生的朋友圈。大学生依然保留爱玩的天性,户外训练活动的开设可以与学生最喜欢玩的热门射击类游戏有效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现实中的反应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以及户外生存经验进行户外生存小技巧分享,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大学体育教学并非以单一提升学生肢体力量为主要目标,而是培养学生手脑联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共同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团队意识
如今大学生多数缺乏体育锻炼,很多学生生化指标甚至出现了异常,单一的球类运动并不能对减肥和提升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传统球类截然不同的是户外运动为全身运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尤其是爬山类的户外活动,其可让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以及肺活量得到显著提升,身体素质是学生奋斗的最根本要素,没有好身体就没有一切,学生也应该定期逃离那种令人紧张的学习氛围,适当放松大脑,调整自我,只为再出发。如今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所有家庭的优势都会倾向于一个人,所以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分享,也不懂得团队意识,而在户外训练中通过教师合理化的情景构建就会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团队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人多才是力量的源泉,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能改变现状,共同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通过户外训练活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抵御外来风险的意识也会不断提升,做到身体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双重提升,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以及优秀人才队伍注入强劲动力。
(三)挖掘学生潜能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
户外训练,会高效挖掘一些具有一定户外运动潜能的大学生,教师适时引导可将这些大学生推荐给学校运动队,让学生在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在户外训练中对潜能的有效挖掘往往具有意外性,甚至很多学生自己都没有发现具有户外潜能。学生多参与,教师多观察才是挖掘具有一定潜能学生的基础。学生最终会走向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力量,而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多元化人才,社会发展不但需要个人学习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情趣。而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在利用空闲时间上,对空闲时间规划就是对自己人生规划,对未来进行有效预判,对自我科学评价和认识往往也是在户外探险中能够得以存留的优秀特质。
三、户外运动训练与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精心规划户外运动训练课内容
一场精彩的户外活动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良苦用心,在户外运动之前教师可预先进行整个户外过程的预先探索,进行==提前埋设户外小惊喜的,争取做到每一节户外课程内容不同,根据教学进度设定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学习和吸收的情况设定户外难度,保证户外训练活动的循序渐进。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户外训练的引领者,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影响学生的思维。教师应永远保持教学方式的先进性,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应通过交流学习或培训过程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也要注重对户外运动主持资格证的考取,不断增加自身筹码。一名优秀的户外运动训练教师一定能够倾听学生心声,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到科学把控,不但要保持身体的活力,同时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课程了解教师,通过教师深入了解户外运动的文化。
(三)为学生量身定制户外运动
由于每个学生的喜好和個人性格特征不同,应为学生量身定制户外活动。户外运动训练教师应选用恰当的体质测试仪,针对学生进行分组,选择适合不同学生体质的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升华体育运动主旨。在定制过程中也要积极运用科技设备,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避免肌肉拉伤情况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学科的户外训练项目可综合锻炼大学生体质,为国家输入更多人才,但在户外训练在开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学生参与度不高,学校方面担心学生安全,参与户外项目男女比例失衡严重等问题。而大学体育教师应增强自身素养,提高思想意识,为学生量身打造户外运动的,提升运动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到让学校放心,让学生安心的体育项目。国内的户外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坚信有学校的支持和体育教师的努力一定能将户外运动训练项目推向高潮,让户外运动引领更多大学生爱上户外运动。
参考文献:
[1]吴焕玺.户外运动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浅谈[J].东西南北,2019(2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