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1-12-22 20:17梁艳梅别远刚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梁艳梅 别远刚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从教学平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面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设计符合学生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5-0127-03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从传统授课模式到体验式教学,从关注疾病到积极心理学取向,整个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整合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等问题,引起了教师的思考。基于网络的线上视频教学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混合式教学最基本的形式,通过课前线上理论知识讲授、课堂互动教学体验、课后线上知识点延伸三个环节,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碎片化时间,并把课堂教学贯穿课前课后。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微课、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形式相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程教学效能。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年学生群体人格尚未健全,心智尚未成熟,在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方面均有待完善。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符合学生主体需求的教学。结合心理咨询实际案例和谈心谈话总结,归纳大学生突出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下。

(一)思维活跃,自信乐观

当今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良好的物质环境,促使大学生群体知识面更宽广、思维更加前卫和灵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们自信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

(二)自我意识发展强烈,人际冲突明显

18~22岁的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高,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较为成熟。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初期心理成长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表现为对友谊的渴望,期待获得认可、接纳和关爱。自我意识的充分发展和人际需求的触碰,使大学生个性和独特性更强,人际边界感较强,由此导致内在需求与外在环境的冲突。

(三)竞争意识强烈,价值取向多元化

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激烈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激烈竞争。大学生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往往不安于现状,有更多的期待和创造性。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竞争、视野竞争等都促使其更具竞争意识和较强的自尊心。当然,随着时代的开放,一些大学生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精致主义表现突出,形成多样的价值取向,甚至有些偏离主流的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广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阶段一:文件导向。教育部于2011年5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學基础知识、体验与行为训练两者为一体的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预防自我心理问题发生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此阶段广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萌芽阶段,少数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阶段二:方案引领。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广西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暂行)的通知》中指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或必选课。随后,大部分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高度重视。

阶段三:蓬勃发展。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蓬勃发展,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柳州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柳州工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讲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阶段一:讲授式教学。学校于2012年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级人数为150人左右。主要以讲授为主,偏重知识传授,缺少体验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阶段二:互动式教学。2015年起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式教学改革,班级人数为60人左右。在理论讲授基础上,通过案例再现、体验互动、行为训练等教学形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阶段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8年起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校本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平台。依托易班“优课平台”,开展线上微课教学、教学管理、作业收集、视频资源共享等,拓展了线下互动式教学场域,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作为一种教育和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学习中心进行的自主学习,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它不是被动的学习和单纯的录入外在信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导设立教学目标时,难易适中,合理的限度让学生自我实现学习目标。二是维特的认知信息加工论,学习建构不仅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同时受到个体内部的影响。三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阶段。四是布鲁纳的目标分类理论,其中发现学习法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学生是一名主动的信息加工者,获取知识点后经过自身转换,再结合经验评价获得成长。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线上环节主要是借助媒介的联系,浏览、阅读各种网络学习资源,再通过教师的远程在线合作与指导,激发和挑战原有知识经验,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线下环节主要是倡导课堂体验,通过人际的互动而实现的一种意义建构过程。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

自媒体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自2012年出现慕课后,打破了教育受教学时空的限制,提高了教学时效性。受到慕课教学互动不足和教学管理困难的影响,SPOC模式创新发展,解决了慕课的困扰,并进一步实现“线上有咨询,线下有活动”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雨课堂”“智慧树”“中国慕课大学”等一批优秀的线上教学平台,满足不同科目的教学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之一,为系统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选用易班“优课平台”作为教学主推平台。2014年起,在各级党政教育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易班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教育主阵地,它是一个集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引领性强。柳州工学院易班工作紧紧围绕“互联网+思想引领”“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文化建设”,不断探索与拓展“互联网+思想引领”“互联网+思政教学”内涵。其中“互联网+教育教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教学。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由此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上教学包括课前和课后教学,线下教学为课堂教学。下面以第三章“心宽以和  善结人缘—— 人际关系”为例做说明。

1.线上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主要依托易班“优课平台”开展,通过教学研讨,依据教材共计6个章节内容,设计6个学时的课前理论知识和6个学时的课后技能迁移。组建教学团队,拍摄并制作成微课,作为线上教学主干道。

(1)课前理论知识

课前,围绕着章节的理论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此微课主要阐述本章陈述化知识,即主要解释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随后,建立章节练习题、自测题、线上答疑区和讨论区、教学视频资源库等,搭建课前线上教学平台。通过每周课前学习推送,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概念性知识并完成线上作业,为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在“人际关系”章节中,课前制作并推送微课“我看人际”,主要解释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什么、有什么类型、影响因素等。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基本能掌握“人际关系”章节的理论知识,较好地促进课堂教学的知识应用。

(2)课后技能迁移

课后,学生已经学习章节的理论知识,并在体验式课堂中实践、修正和应用。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对知识点进行重构或拓展,制作相应的微课。此微课主要阐述本章程序性知识,即解释如何做事的知识,如关于技能、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的知识等。随后,通过课后学习推送,补充或丰富实践应用环节,形成辩证的学习模式,即“认知—实践—再实践”。在“人际关系”章节中,课后制作并推送微课“非暴力沟通”,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提高沟通质量和效果。

2.线下教学设计

线下教学设计为课堂体验式教学,设置每周2个学时,共计32个学时。教学中,为更好促进学生体验成长、学会感悟、获得快乐,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帮助和指导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过程。在“人际关系”章节中,以优化人际沟通为教学目标,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的团体辅导并实施。其中热身阶段采用“抱抱团”“人际示意”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人际交往中的非言语信息;工作阶段采用“七巧板”“戴高帽”等活动,带领学生体验人际中的赞美和冲突;最后可采用“一人一言”“人际圈”等活动为结尾,体验人际分离。互动式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体验、觉察、反思并行动,较好协助学生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师团队录制章节相关的教学微课共计12个,分别设置在课前和课后。课前借助易班“优课平台”,发布课程章节学习视频、课件等材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首先提炼总结章节要点,回顾并加深印象;其次以章节内容拓展现实生活为基点,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真实体验。课后借助易班“优课平台”,发布提前录制的课中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活动要点,阐述如何把课中获得的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协助学生提高技能的应用。

1.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团队应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录制、教学管理、教学考核等相关准备。开课前,在易班平台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端口,划分班级、组建小组、形成团队。上课前一周,在“优课平台”发布下一周课程教学视频以及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视频内容并以文字方式上交关于思考题的讨论结果。随后,教师在线上与学生展开讨论,拓展课前教学空间,延伸课堂教学的“时空”。

2.课中阶段

课中,是体验式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主要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开展。首先对课前视频学习的重点进行回顾、归纳和总结,分享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其次以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觉察、分析、思考问题。例如,教师以“人际沟通”专题为例,6~8人为小組,每个班级8个小组左右,围绕着“优化人际沟通”技能,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比不同的人际沟通模式带来的心理体验,真实感受人际沟通的魅力。

3.课后阶段

课后,是课中的总结提升及延伸。教师在易班“优课平台”发布本章节教学视频,一方面回顾团体体验,另一方面探索应用途径。此外教师通过在线交流方式,邀请学生分享技巧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稳固行为发展,达到从教学到生活的迁移。

随着“互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应及时有效地利用媒体技术,让大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并充分内化。柳州工学院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现场团体体验,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迎利,徐生梅,杨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2]汪海彬,徐俊华,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6(38).

[3]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4]赵梓汐,钱淼华.浅析大学生团体辅导中游戏的运用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刊),2019(7).

[5]李金平,何潇,陈静.“易班+课程思政”模式的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

[6]周秀丽,史红杰.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在线教学[J].教育时空,2020(15).

注:2018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8ZXK001);2019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网球运动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2019JGZX001)

【作者简介】梁艳梅(1983— ),女,广西合浦人,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别远刚(1983— ),男,山东日照人,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