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校单一课堂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研究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参与意识、教学有效性不高等普遍问题。通过第一和第二课堂的协调,可从适用性、主体性和实效性三方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同时,第一、二课堂思想政治教学的协调推进也存在发展困境。对此,需要进行明确指导学生思想,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丰富教学内容研究,完善教学活动形式;合理整合资源,优化部门合作。
关键词:第二课堂、协同、思政教学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精神培育的系统工程。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创新发展计划强调,要建设系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并指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应该结合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需要不断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渠道。
在第一课堂以外,所开展的一系列与学生教育有关的活动即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实践、创造等鲜明的特性[1]。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第二课堂在丰富高校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鲜明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进高校教师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两课堂的有机融合与协调配合,可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
二、单一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
新时期高校学生的需求已从基本学习生活物质条件的满足变为对于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和优良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在当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工作理念还是工作方法,都过于传统,与时代的步伐不紧密,欠缺创造力和对学生最基本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新意,思政课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心理和行动上消极懈怠,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素养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提升作用。此外,单一课堂的传统授课方式,往往是思政课教师疲于完成上级的各项指示,容易对于个体对象差异产生忽略,使得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是浅显的。
2.学生缺乏参与意识
高校思政课堂的开设,为的是幫助高校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认识社会,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有效解决问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用心投入,才能真正吸收知识、掌握要领,再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单一课堂传统灌输式的单向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参与思政课堂的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机会发言提出观点,没有机会互相交流认知,学生的情感容易被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激发,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
3.教学有效性不高
思政教育活动并非如人们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只要活动开展的规模越大,就会取得更好的反响、达成更多的目标。通常情况下,基层的思政教学研究常常是有限的,导致思政教育活动很难引起学生内心真正的共鸣。同时,与专业课程相比,思政课程学生的重视度普遍不高,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尤其是单一课程缺乏学习热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效性不高。
三、第一、二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协同推进的可行性
1.多样形式丰富适用性
第二课堂的特色之一是其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可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适当调整。教学需要充分把握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并且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从中摸索出一套适用性最强的教学体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全方位促进高校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2.互动环节提升主体性
与第一课堂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法相比,第二课堂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通过师生之间的多重互动,有利于互相的知识交流与碰撞,从而激发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心态,巩固学生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可以突出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发展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容易实现高校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此外,在第二课堂互动式的教学中,学生既可以是活动的执行者或设计者,身份的转换有利于激发创造性。
3.针对性内容增强实效性
思政课教学应紧紧把握时事热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追求“心贴心、面对面”,这也是第二课堂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方向。同时,由于第二课堂大多由具有专门知识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小组承担,因此有必要在主动和灵活的层次上选择主题和形式,以及进行必要的临时转换和调整。
四、第一、二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协同推进的潜在困境
1.对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投入和保障
当下,大多数高校老师依旧将第一课堂作为思政教学的主要渠道,认为做好第一课堂就做好了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认为这之外的第二课堂仅起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营造愉快校园氛围等作用。高校教师对于第二课堂的发展潜力不够重视,处于高校教学的边缘,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第二课堂教学认识能力不足,导致投入资金不足,活动开展也缺乏相应保障。具体来看,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经费支出远低于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经费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制约,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以外,师资力量不充分,主要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依靠的是共青团组织和教职工群体,规模不足的教师群体很难高质量地完成第二课堂教学。
2.第二课堂设置不合理,教育引导功能弱化
第二课堂的体系设计与课程设置需要各高校思政教学等部门的合力斟酌与合理安排。目前就出现了一些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过于重视娱乐而忽视教育功能的不良倾向。那些热闹、娱乐性强的活动过程中往往以学生的“歌舞”收场,缺乏文化内涵和思想研究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发展教育的作用影响不大。
五、保障第一、二课堂思想政治教学协同推进的建议
1.明确指导思想,完善制度建设
要树立指导思想,明确高校思政教学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思想,不断丰富大学生头脑,用知识武装大学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建设合理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学校顶层设计,指定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起解决教学推广过程中问题的责任。其次,需要制定一、二课堂协同推进的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再次,需要明确职责,从而避免各部门间的模糊管理。
2.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形式
基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高校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必要丰富知识体系架构,提供专业技术技能从而帮助他们不断发展。
在第二課堂实践中,只要是能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容易被认可和接受的,就可以成为高校教师进行思政教学形式多样的重要突破口。
3.合理整合资源,优化部门合作
除了发挥思政教师的理论优势,挖掘教学潜力,激发积极性,还需通过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紧紧围绕思政教学的总体目标进行规划,从而实现思政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由于思政课与学校课程的多层次协同涉及多个部门,这一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教学部门思政课备课组的精心组织、分工配合,也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搭建多层次协同教学平台,整合匹配优质资源,最终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PR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重大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融合模式研究(批准号:2020SJZDA16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与效能提升研究”(批准号:20MLD006),苏州大学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研究”(批准号:NH337161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蒋雪梅.第二课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18-19.
(作者简介:孟玲玲,江苏人,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