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论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转变教学观念,设立教学目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音乐课是初中学生必学的一门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音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开发启迪学生的智慧。
一、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理念狭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师认为音乐不是中考科目,是副科,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就算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也似乎没有“功绩”,自己只需要按照课表,正常上课教学就行。至于学生有没有听讲,是否听懂了乐理知识,能不能准确歌唱,那就顺其自然吧。极少数学校,音乐课还经常被语数外教师占用,用于帮助学生提高主课的学习成绩,努力提高学校中考的升学率。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此,音乐教学的目标又怎能顺利达成?
(二)教学方式单一
因为教师自己主观上不够重视音乐教学,那么,他在备课、上课中所投入的精力就小,造成了音乐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乏味。上课时,教师照本宣科,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授;学生听讲,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歌,学生也跟着唱。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出现对音乐课的抵触情绪,上课时走神的有之,做其他学科作业的亦有之,如此等等。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扼杀,就再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学习,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无从谈起。
(三)师生关系不和谐
因为教师从内心认为音乐课是副科,他上课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情的调研几乎没有,就只是按照进度实施自己的教案。教师一直居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这就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师缺少新课程理念,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走进学生中间,没有弯下腰来和学生交流,没有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路者和好伙伴;反之,学生们也感受不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他们对待教师也就会敬而远之了。
(四)家长对音乐学习不够重视
不可否认,有一些有远见的、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在小学阶段,给孩子课外报名学习了一门乐器,使得孩子学习了一定的乐理知识。但是,一上初中,不少家长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开始焦虑,停掉了孩子一切兴趣的培养,只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初中三年是孩子冲刺好的高中的时间,什么音乐、美术这样的学科要为中考让路,于是,初中三年,成了孩子们专门学习语数外理化史政几门课程的三年。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作为音乐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重要意义。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们。教师首先要对音乐这门学科有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这门学科,要把音乐看成和其他语数外学科一样重要,音乐教学要和主课“一视同仁”,都要认真调研学情,努力钻研教材,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上課时关注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师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将直接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重视音乐教学了,学生也会跟着重视音乐学科的学习。
(二)设立一定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教学目标。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确立一定的目标何等重要。因此,教师在每个学期的音乐教学前,要设立一个学期的远期的教学目标,还要设立大约一个月的中期目标,此外,还要设计一个阶段性的近期的教学目标等。教师根据自己设立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计划要详细具体,要把学习的任务分解到每一周,每一个课时。这样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立学生要达成的目标,在教学中慢慢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的目标,再实现中期的目标,最后达到远期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立,可以使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章可循,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这样,按部就班能够让老师在教学时一步一个脚印达成小目标,中长期目标。规律化的音乐教学,能够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首先,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动画的形式,形象具体地呈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中去,这样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积极投入参与课堂教学互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高。比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的《渴望春天》这首歌之前,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现五彩斑斓的春天的景色:青青的小草在风中频频点头,绿油油的麦苗一望无边,金花色的油菜花炫人眼目,粉红色的桃花娇羞灿烂,雪白的梨花花瓣飘洒,如同下雪一般……清澈的小溪流潺潺而来,时不时有几声清脆婉转的黄莺啼鸣声……多媒体以图片、声音、动画的形式,全方位冲击着学生的多种感官,拉近了学生和春天在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距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去了,孩子们立即被深深吸引了,他们全身心投入,使得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竖笛、排箫、口琴等小巧的乐器进行辅助教学。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然,他们好奇、好动。在音乐课上引入诸如竖笛、排箫、口琴这样的乐器,让孩子们一边学习乐理知识,一边吹一吹,演一演,满足了初中生好奇心理,使得他们音乐课上跟着老师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动口练习吹奏等,牢牢吸引了他们的求知欲,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使得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有一段竖笛吹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吹奏竖笛,引导孩子们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进行练习,熟练以后还可以让孩子们一个一个进行表演,在教会孩子们一技之长的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音乐表演能力,更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对于学过的乐曲,可以教孩子们让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如口琴、排箫等,在演奏中感受不同小乐器的不同的风格,以加深孩子们对音乐的领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三,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他们在上课时经常容易走神,更谈不上积极举手发言了。为了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孩子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音乐学习。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要注意男生女生的搭配,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也要有效搭配,使得每个小组学习接受能力势均力敌。教学中,教师在孩子们一首歌曲学习下来以后,可以让孩子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其他成员给予评价指导,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力量,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这样也便于孩子们互相学习。小组交流可以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一展歌喉,都有机会参与评价,教师也加入其中,参与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指正,随时把稍稍偏于航向的学习小舟拉到既定的轨道上来。小组展示之后,还可以推选出最好的一两个孩子全班交流汇报,锻炼了孩子们的上台表演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参与课堂学习。比如,在学习完歌曲之后,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选手上台表演,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选手唱得最好。还可以采用小组合唱的形式,唱完后评比哪组唱得最和谐、最准确,配合最为默契,让孩子们自主评价,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精神上的或者是物质上的小小的奖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就不会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孩子们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老师倾诉。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出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心情快乐轻松,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习音乐定然会聚精会神听讲,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而然就更加高了。
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学习音乐。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不同的学生音乐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唱歌音准好,有的则是左嗓子,有的学生舞蹈条件好一些,教师要做慧眼人,善于发掘学生的优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真诚地赞赏孩子,让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使教师,可以是一同学习的小伙伴,可以是学生自我,也可以是自己的家长、邻居等。教师的评价及时、客观、公正,同伴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自我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反省,家长邻居等参与的评价可以在课外进行、课堂展示交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融洽了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等之间的互动,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要采用种种举措,转变教学观念,设立教学目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參考文献:
[1]蒲小玲.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7(2014);
[2]李奕.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北方音乐 37.016(2017):213-213.
[3]王丹.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之我见." 数码设计(下) 009.001(202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