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 何靖 樊玲琳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方面正在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因此教师在基于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现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对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进行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改革创新,不少学者一直在探究教育具体的作用和意义,其实教育本身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而学生在学习阶段性格不健全、心智不成熟,所以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帮助学生健全性格、成熟心智。
一、教师注意自身举止习惯,为学生起带头作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小学生都是最好的模仿者,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和可以模仿的人就是教师,教师自我的举止习惯和德育品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举止行为,为学生起带头作用[1]。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用自身优良的举止习惯和德育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德育教育不在抽象化,变得更加实际化,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教育。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之外,也要完善德育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贯彻落实德育教育,也为学生树立榜样、起带头作用,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每天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是和教师待在一起,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育和课间时间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影响学生,比如说面对学生的问好轻声回复,在不把手机带到课堂上,看见垃圾可以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内,参与到学生大扫除活动中等等,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但是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并且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德育品质,而且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帮助学生改正自己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之处,也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全面落实进行德育教育。
二、细化行为习惯教学目标,帮助德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日常生活中细小的细节和一些琐碎的小事,时刻注意学生现在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按照学校规定的学生规章制度,把德育教育更加细致化,将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完善创新,创建更符合当今新时达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模式。比如说,在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攀比情况,因为现在的家庭条件一般都是比较好的,而且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是十分宠爱,也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基础,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观察入微,注意学生日常的习惯和言论,及时帮助学生改正这种攀比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品质。高年级、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基础的价值观,相比于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这样也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罐车落实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2]。
三、用心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进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越来越先进,这也就说明学生现在接触世界和接收信息的来源不再只是通过学校和教师,而且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也比之前多,但是同时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这就需药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也正因如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內心世界更加了解,并且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全方面的照顾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要更加有耐心和责任心,无论是对待学习好的学生,还是面对教师口中的“坏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性的,不论是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还是接受事物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这种情况都是正常情况,因此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有耐心的帮助不同的学生解决不同的困难问题,接受学生存在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也要帮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拥有积极性,可以适当的表扬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比如说,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课堂教育比较混乱的情况,学生不能认真自信的听讲,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并不一定能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教师可以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让学生知道表现好可以得到表扬,这样学生都会好好表现,也让课堂教育有序进行。而且,较为严厉的批评也十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自信心,这样也不能很好的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因此,适当的表扬学生,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德育品质,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让学生看见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并改正自身的缺点。
四、坚持家校合作,完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一门课程,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家长的奴,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坚持家校合作的基本准则,帮助完善行为习惯教育体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家庭的习惯影响也是很大的,学生大部分不良习惯和缺点,一般都是受到家庭或者是家长的影响,比如说上学迟到、上课溜号、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说谎话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是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会严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虽然说学生这些事情做的确实不对,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用沟通的方式代替批评,同时教师也需要和家长建立沟通方式,比如说开家长会或者是进行家访等等方式,这样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学生现在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依靠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而且学生的德育品质不是通过教师进行几堂课程教育就可以建立的,建立正确的德育品质是细水长流的一项教育,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学生的德育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树立正确的德育品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行为习惯对此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梁泳霞.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行为习惯养成——浅谈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影响[J]. 考试周刊, 2019(20):1.
[2]陈佩.浅谈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