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珊珊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女教职工群体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健康长远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女教职工受传统观念束缚、多种角色冲突、工作环境压力以及生理上特殊性等因素影响,导致承受社会环境更复杂、心理压力更重。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自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压力更为显著。高职院校工会工作在促进广大教职工身心发展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女教职工心理压力的缘起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工会工作职责,多措并举地疏导并加强女教职工的心商保健,以期帮助她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提升抗压能力,深化职业憧憬,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也为促进高职院校广大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会;女教职工;心商保健
中图分类号:G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152-03
2019年《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显示,我国职场女性心理问题呈年轻化和普遍化趋势,工作、外貌身材、经济压力是影响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的三大主因。约85%的职场女性曾出现过焦虑或抑郁症状,其中约1/3的女性“时不时感到焦虑和抑郁”,7%的女性甚至表示自己“总是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1]。这种状态应归属于“心商”所致。
心商(MQ,Men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依循智商、情商来说,它是维持心理健康、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活力和能力的体现,是良好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如果心商出了问题,极易产生心理疾病,比身体上的疾病更为严重,将直接影响人生的各个领域。心商水平的高低,主宰人生命运的方向。
本文所研究的职场女性是指高职院校的女教职工,具体来说,是指高职院校中从事日常行政工作,实施教学管理任务以及协调后勤总务工作的女性教辅人员群体。她们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优良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将直接影响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综合水平,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提质提速,但对教职工的心理建设和心理健康管理还相对滞后。尤其是女教职工,她们顶着多重角色在工作、社会、家庭子女间转换、成长,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冲击下承担着生活压力与工作责任,许多女教职工身心呈现亚健康状态,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消解失眠、焦虑、抑郁、紧张等情况。现状令人堪忧,如果不加以疏导,女教职工一旦遇到挫折考验时,将会不知所措、难以承压,导致身心不健康,乃至影响学校事业的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工会作为联系学校和学校教职工的桥梁与纽带,在建立和完善女教职工培养成长机制,加强女教职工心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女教职工心理压力的缘起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工会工作职责,多措并举疏导和加强女教职工的心商保健,帮助她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提升抗压能力,增强职业憧憬,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希望能为促进高职院校广大教职工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2]。
一、高职院校女教职工心理压力的缘起
(一)个性及生理特点带来的压力
高职院校女教职工一般是高学历、有涵养的知识分子,在相对单纯、封闭的校园环境里,接触最多的主要是学生、书籍还有工作中的同事,圈子相对狭小。一方面,她们性格温婉细心、内向敏感,遭遇工作难题与生活压力,不愿意倾吐,形成自我封闭环;另一方面,她们在生理期、围产期、产后修复及更年期都容易受身体激素分泌水平影响而产生烦躁、郁闷、情绪低落等现象。
(二)来自家庭生活困难的压力
高职院校女教职工承担较大的家庭生活压力与困难,她们会面临恋爱、婚姻、租房、买房、子女教育、医疗健康和赡养父母等人生现实问题。特别是从事行政管理、实施教学管理任务以及协调后勤总务工作的女教职工,和高职院校专职女教师相比,社会声望与薪酬待遇差距甚远。学校在改革措施上,一般向专职教师群体倾斜的多一些,而普通的女教职工很难享受到相应的改革福利,久而久之,形成较大的收入差距。因此,提高薪酬福利水平是缓解她们家庭生活困难带来心理压力的有效路径。
(三)来自晋升竞争和科研的压力
高职院校的女教职工有实现自我与规划职业前景的理想,但道路艰难险阻。一方面,晋升职称难度大,晋升职务机会小。根据制度安排,女教职工可以通过职称申报与参评来获得晋升,但因工作性质繁复冗长,处理应急事务较多,专研科研的时间有限,在与教师一起评审中,科研项目不多,显得优势不足。从某职业院校2019年度职称评审公示的结果来看:共有18人获得职称晋升(不含转评人员),其中女教师8人,占比44%,女教职工2人,占比11%;2018年度共有20人获得职业晋升(不含转评人员),其中女教师13人,占比65%,女教职工3人,占比15%。另一方面,参加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机会颇少。高职院校每学年有安排外出研修访学、考察学习、学术交流等培训计划,一般名额基本被教师及辅导员分配,只有少数人员可获得学习机会,大多数几年也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即使学校开展一些校内网络线上学习培训,与工作实际也不能很好地无缝结合,综合业务能力也难进一步得到提升。女教职工对自我实现与发展需求长久得不到满足,势必产生心理的困扰[3]。
(四)来自职业安全感与情绪倦怠的压力
职场安全感及工作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女职工的心理焦虑与压力,主要表现在职业绩效、晉升空间不大等,面临人事制度管理、定岗定编等方面的压力,一些女教职工无法找到工作价值,长此以往,对工作内容产生疲劳,出现情绪倦怠其正常工作生活及个人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工会对女教职工心商保健的对策
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保证,高校工会作为学校联系教职工的重要桥梁和维护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在疏导她们心理压力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重视心商,加强心理保健意识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心商的高低将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一个核心量化指标。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心商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工会要意识到对女教职工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之紧迫感。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定期邀请心理保健专家和女教职工面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平台,通过专业讲授、问题答疑、情景对话、个别心理辅导、网上学习等方式,唤醒心理保健意识,掌握自我调节负面情绪的方法,面对困难时懂得以积极乐观的心商应对技巧,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周边环境的能力,加强逆境中的韧性,使她们重振自信。
(二)激发健商,促进心商健康发展
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压力、失眠、健忘、焦虑均有治疗和治愈的效果。学校工会组织文体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亦能提高女职工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据了解,高职院校工会基本每学期都有组织各类丰富文化体育活动,有效激发了教职工队伍的活力。不过,女教职工群体中并不是人人都爱运动,参加的教职工多半是运动爱好者,有一部分群体对健康意识较淡薄,健身运动能力明显不足。有些因工作压力与生活忙碌,体育运动基本不在每天计划里;有些因个性内向,不喜欢和朋友交流,对锻炼感到枯燥;还有些在运动时无成就感,丧失锻炼动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这一类人群,工会则需要更多的倾斜关爱,通过倡导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定期举办养身大讲堂,引领健康新概念,提高她们的健商,转变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心商水平提高[4]。
(三)关心谋生需求,增强幸福存在感
学校工会是上级工会、学校党委和教职员工之间的联通桥梁。从自身角色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可积极呼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加强女教职工群体的关注,增强学校、社会对她们职业的认同感。首先加强宣传,帮助她们优化职业定位,建立合理的社会期待。女教职工是为学校建设发展努力奋斗之人,社会和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爱,不要边缘化,不要重使用,轻培养。多一些理解、评价和包容她们的工作,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要从关注的角度站在女教职工岗位的立场,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建议,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执行薪酬方案,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女教职工福利待遇,逐渐缩小与教师的薪酬差距。特别是青年女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可以适当增加以保证她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和服务热情。
(四)保障安全需求,唤醒逆境中韧性生长
良好的职场安全感与和谐的工作环境可以缓解女职工的心理焦虑与压力。学校工会应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在单位人员考核管理、绩效管理、晋升管理等相关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或修订过程中,可深入一线,充分调研,了解女教职工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了解她们的诉求,努力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注重做好沟通协调,及时把女教职工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制度的制定者,积极协调学校在人事制度管理、合理定岗定编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不断完善,激励女教职工找到工作价值。对工作敬业的女教职工,可以从物质或精神方面予以激励;对工作完成效率高、业务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女教职工,除在绩效工资分配方面予以考虑外,还可在职称职务晋升、优秀表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非在编的女教职工可在薪酬、工作环境和福利方面注入更多的关心与扶持,多一些人文关怀,帮助她们提升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激发工作动力,面对困难的韧性,从而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五)关注职业前景,消解职业倦怠
高职院校女教职工是一支高素质有担当的群体,她们有自我价值实现与目标发展的需求,有计划地安排她们进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时效,有利于学校高质量和长远发展。在职业晋升渠道上,为其拓宽职业发展的晋升空间,使女教职工个人成长与职业成长有机结合,疏导心理压力。高职院校要多关注图书管理员岗位、后勤管理员岗位等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管理岗位,有的女教职工工龄较长,帮助她们加强服务意识与工作热情,也是值得努力的环节[5]。
三、结语
高职院校女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关乎高职院校和谐、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校工会因其特殊的职能定位,在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建设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院校女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学校工会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日常管理中,更体现在关切广大教职员工的健康需求与学校协调发展的关系上,找准定位,深入基层予以精准帮扶。本文从女教职工即从事日常行政工作,实施教学管理任务以及协调后勤总务工作的女性教辅人员群体中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进行浅析,目的是希望能够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希望学校工会精准识别女教职工的实际需求进行悉心帮扶,为进一步帮扶广大教职员工的职业成长与身心发展找准发力点,打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提高工会心理服务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中川. 心商人生[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2] 戴先任. 谁来呵护职场女性心理健康[N]. 健康报,2019-12-24(02).
[3] 吴岚. 广东高校工会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改善策略[J]. 体育学刊,2016,23(04):82-85.
[4] 肖秀麗,侯蕾. 浅议高校行政人员心理危机及干预[J]. 中国城市经济,2012(02):290-291.
[5] 林忠义.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04):316-317.
(荐稿人:郭朝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