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的牛津高中英语阅读课型缺乏变通,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魅力。为了让阅读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文体、结合特定阅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列举三个典型的课堂实例阐释这种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牛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66-02
引 言
“读”是英语学习中的输入环节,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手段[1]。如何将直接体现单元主题意义的阅读课上得高效,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难题。笔者认为,传统的“话题导入—略读—详读—话题延伸和探讨”的阅读课型缺乏变通。教师在文本与学生思维互动的过程中应关注文本的独特性,让每一堂阅读课都能切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一系列典型课堂实例的探究、实践和反思,笔者意识到立足阅读文章的文体及结合特定的阅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特色文体,兴趣导航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中的文章Home alone是一个描述家长和孩子由于误解产生矛盾的故事剧本,这是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文体。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和趣味性,笔者在设计教学步骤时决定采用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走近剧本、走进剧本、融入剧本,而自然的过渡和兴趣的把握能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剧本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类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笔者先以生活中可能引起家长和孩子间矛盾的一系列图片导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学生将所有的图片都描绘完后,会产生一种感性的认识——家庭生活固然美好,但琐碎矛盾也不少。这时,教学自然过渡到阅读文章,学生走进剧中家庭,了解发生在其中的每一个故事。
剧本的阅读难度在于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笔者将幕、场、人物等基本常识作为框架性认识融入略读环节中,不仅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结构,还向学生渗透了剧本常识。而旁白、独白、对白及人物动作、表情的说明语比较直观,在详读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专业内容的作用和区别,这比教师直接给出机械的定义更生动形象。剧本阅读的趣味在于对人物性格的揣摩,而单纯的默读、无感情的朗读是不可能领会剧本精华的。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笔者在详读时设计了讨论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并以事实为陈述依据,然后让学生结合剧本常识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将剧本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感情,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原本平面的文本变得立体。
结合高考阅读中对学生推测思维的较高要求,也为了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在最后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自由发挥的任务,让学生口头设计新的一幕,续写这个故事。由于文章本身是误解的产生,所以新的一幕主要着力于矛盾的解开。这一拓展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完整,还升华了情感教学,启发学生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以理解、尊重和坦诚为基础。这样的剧本教学不拘泥于学生对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各种问题的回答,而是以兴趣为导航,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和感悟。
二、“枯燥”文体,挖掘联系
议论文由于其专业性强,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总是给人“枯燥”的表面印象,而一旦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互动就会很难,教学设计也容易遇到瓶颈[2]。模块五第三单元中的文章Science versus nature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讨论的是克隆人类是否道德的争议性问题。笔者粗读这篇文章,觉得确实很难教学,就事论事地阅读显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旁征博引,也许能让学生在纷繁信息的冲击中大开眼界,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济于事。在研读文章并挖掘其与整个单元乃至整个模块的有机关联后,笔者意识到该文本是极好的议论文写作指导素材,能辅助解决学生在议论文阅读中缺乏全局思维、在写作中立场不清和表述单调等棘手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词汇检测的形式导入,选取了学生在单词教学中接触过的科学概念方面的词汇,检测学生对词汇的复习、巩固情况。对某些前缀、后缀具有典型意义的词汇,笔者结合本单元关于前缀和后缀的语言知识,提示学生通过分析前、后缀科学有效地记忆单词。在详读环节中,学生通过默读和听录音等方式,删选信息,定位出散落在每个段落中的支持克隆人类和反对克隆人类的观点,从而认识到本文是不同观点的碰撞,而这种势均力敌的碰撞暗示了作者中立的态度,这一宏观认识对解决阅读理解中的主旨题和态度题具有指导意义。在筛选出观点后,学生寻找支撑每种观点的小到副词、连词,大到短语、句型的提示,而這些要素的灵活运用正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
笔者设计了英语辩论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一个类似的话题中依托文章细节、借助建议句型,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交流感受思维的碰撞,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句型与真实、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最后,笔者播放了电影《变种异煞》片段,将学生对该话题的思考更加深入。该片段描述了在未来世界,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定论其基因优异情况,而主人公不相信这种基因论,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基因的缺陷,完成了外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段视频可以引出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自立、自强可以成为超越自我的筹码。
三、信息文体,“景”在其中
模块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微笑和健康的关系”,阅读材料介绍了单口喜剧和一位著名的单口喜剧艺术家比利·克里斯托。这是一篇来自杂志的杂文,兼有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特色。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信息量非常大。如果教师只是将所有信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课堂教学也许有来有往,甚是热闹,但很难保证学生在一堂课后能够真正将所回答的问题内化为储存的知识[3]。为了保留文章较大的信息量,传授给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笔者结合课外知识,将文章的趣味性和信息性进一步推进,同时将推测词义的策略训练在生动的情境中呈现出来。
通过与幽默相关的人和事的各类图片的导入,学生对“幽默”这个抽象的话题有了具象的认识,也认识了本文中的主人公。略读环节的问题设计主要以明确与单口喜剧相关的概念为主要目的,也特别对杂志文章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挖掘,强调其标题吸引人、副标题简洁且信息量大的特点。在详读环节,笔者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以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讲解单口喜剧的分類和各类单口戏剧的特点时,笔者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趣味表演的方式呈现各种艺术形态的精髓。在讲解主人公趣味往事和特别习惯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说话的方式将故事细节想象出来,走进这位艺术家的人生。在讲解主人公和奥斯卡的渊源时,笔者启发学生体会文章以奥斯卡的流行度衬托比利·克里斯托的流行度的巧妙写作方法。
课文中有不少词汇的表达是比较新颖的,学生单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可能无从下手。为传授给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笔者通过替换游戏强调上下文的重要性,同时补充课外段落中典型的词义猜测巩固学生对该策略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由于主人公从小就有表现欲,也有幽默的细胞,长大后便从事了这个行业并获得了成功,笔者将课堂讨论话题定为“儿时的梦想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这个话题拉近了学生与阅读材料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最后,笔者呈现了一面镜子,寓意当你对镜子笑时,镜子里的人像也会对你笑。对于信息量大的文章,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结 语
阅读教学始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过度的教学预设可能会越俎代庖,剥夺学生深化理解和培养思维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若能以阅读材料的文体作为切入点,并广泛联系学生在英语学习各个环节需要掌握的技能,能让英语阅读课既务实又生动。每个具体的阅读材料都代表着某一特定文体,教师忽略体裁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在内容解读的基础上,开展适切、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提炼出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既锻炼阅读能力又提升英语思维,从而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24(02):87-90.
[3]田凤俊.教育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学创新[J].外语教学,2003(06):63-68.
作者简介:许雅倩(1985.12—),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获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