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爱上数学

2021-12-18 03:18江苏省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朱国森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内角四边形果汁

江苏省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 朱国森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的这句至理名言应该就是对数学最权威的阐释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确立应用意识,有效地引领学生运用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促进数学思考,进而发展数学素养。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探究的乐趣,从而爱上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用生活原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与数学知识内容相近或相关联的生活原型,并以此作为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之中,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更趋生活化。同时,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研究问题,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跳蚤小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购买学习用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第一,设置超市购物活动中的角色,包括收银员、采购员与核对员,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同时,公布规则,且三种角色每个轮次都要进行转换,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第二,设计采购任务。采购员去采购铅笔(8角/支)、直尺(6角/把):请同学们想出付钱的方案。真实的活动场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购买铅笔时,一个学生拿了1张5角和3张1角的钱,另一个学生则是拿了8个1角硬币,等等;购买直尺时,一个学生使用了1元的钱,扮作收银员的学生在自言自语中思考着:1元就是10角,直尺6角,10-6=4角,要找给顾客4角。第三,学习活动后组织学生反思,让他们说出自己付款和找零的感受。学生在反思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元角分”的换算,熟悉购买活动,从而使学习更加有效。

用生活化的元素设计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验,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跳蚤小超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付款、找零、复核等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明白支付找零的关系,助推“元角分”学习的深入,使学习富有生活气息。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原本教材中那些静态的、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鲜活了起来。

二、用生活素材加速学习巩固

任何学习都需要不断巩固。也正因为有学习巩固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也才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变成经验与技能,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要使学生爱上数学,教师就应善于利用生活化的素材,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下进行练习、实践和思考,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相关的数学知识得以科学建构,数学思维获得应有的发展,创新意识得到训练。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时,首先,教师依据教材,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并提问:“妈妈为一家人准备了早餐,你看,先端出来的是什么?”学生会在课件画面中找到“果汁2杯,牛奶3杯”。此时,教师再提问:“看到这两种饮品,你想到了什么?”生活化的素材不是摆设,而是要为引入学习服务,所以教师得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让这些资源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研读,让他们畅所欲言。“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是果汁的”“果汁是牛奶的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过于简单,有的还可能会引来同学们的嘲笑。难道这样的问题就真的没有价值吗?毋庸置疑,肯定是有用的。为此,教师在学生提出上述问题时应适度予以肯定,让学生意识到比较量对分数的比多比少是有帮助的。当学生进行了上述问题的思考后,教师提出比的认识——果汁是牛奶的,也就是果汁与牛奶的比是2∶3。教师的示范,会引起学生的学习模仿,也会诱发他们的学习联想,从而推想出“牛奶与果汁的比”等,使学生的学习得以顺利展开。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促进其对知识的巩固和灵活的运用,如提问:全班男生( )人,女生( )人,你想到的是什么”。班级人数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信息,会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联想到比的应用,学会用比表示班级中男女生之间的关系。紧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还能从身边的资源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数据信息吗?

把教材中的静态资源用现代教学辅助技术使之动态化,能让生活化情境更逼真,更能增加学习的影响力。同样,利用班级中男女生人数等生活素材为资源,引导学生用比的知识去分析思考,从而让比的学习在鲜活的情境中得到巩固和升华。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对比的认识学习的关注,让学习更具指向性,也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三、用实践活动助推学习创新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此也有具体的指导意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应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环节,灵动地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从而抓住突破的关键点。同时,教师还要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探究,进行合理的猜想,尝试合情推理,以实现学习创新。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时,上课伊始,教师就应正确解读文本和把脉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本课内容是要求学生在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之后,进行合理猜想和合情推理,形成一种不完全归纳认知,抽象出规律。接下来,教师得把握实践活动引领,教材的策略就是让学生通过画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从而推想出内角和的计算。但实际上,学生在探究四边形内角和时会产生“为什么非得从一个顶点引出对角线”的疑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拓展思维。学生有的逐一测量四边形内角的度数,有的则通过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去思考,再类推到一般的四边形……尽管不是尽善尽美,但也内含思考的因素,是值得肯定的;还有的学生则是将四边形剪成2个三角形,这样的思维是有一定深度的。至此,教师要顺势而为,借助学生创新学习成果,来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局限,消除上述学习难点,“你能像他一样学着用剪刀把四边形剪成不同的尽可能大的三角形吗?试试看最多能剪出几个?想想这样剪出来的几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引发实践,实践有助于深入思考,将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向前推进。学生在剪出尽可能大的三角形活动中,发现从一个顶点出发剪三角形更容易,也更方便,只要从一个顶点剪下第一个三角形,那下面只要依据这个顶点顺着剪出三角形就可以,最后数出三角形的个数,就能够轻松地得出多边形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逻辑联系,最终实现学习的有效突破和科学建构。

活动纷繁复杂,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让个性化学习有了用武之地。上述学生剪三角形的做法,可谓别出心裁,剪出了尽可能大的三角形,让学习变得异常顺利。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置解决问题的环节,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和学习创新,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乐于猜想、尝试和创新,使数学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生活化素材为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索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感受,进而乐于去钻牛角尖,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

猜你喜欢
内角四边形果汁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不健康的果汁
怎样数出图形的个数
三角形分割问题
四边形逆袭记
榨果汁
失忆果汁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