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1-12-18 08:04钟兰萍
清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教师应美术心理健康

文_钟兰萍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教育,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放在首位。在新课标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很多美术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作为美术教师,要做到教学与心理健康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发现力。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通过学习美术,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发展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教师应掌握学科特点,挖掘心理健康内容

虽然在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下,小学美术教学得到了重视,但是还存在个别教师思想观念不够进步的问题,在课堂上只关注学生画什么,并没有将美术学科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出来,也没有深度解析美术作品,造成了个别学生对美术课程不重视。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害怕表达自己,也不愿意表达自己,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

例如教师在教学“奇怪的梦”时,首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描述自己奇怪的梦,并且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正面的引导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给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其在美术学科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听到夸奖和称赞的声音,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夸赞与鼓励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一些外力因素,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不愿意在课堂互动,害怕出错被其他同学笑话,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想象,创作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给学生树立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多给学生提供展现机会,使其逐渐找回自信。

例如教师在教学“各式各样的鞋”时,可先问问学生鞋子的样子,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将自己心目中鞋子的样子画出来进行分享。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作画能力,对于课堂中积极活跃的学生,要提出表扬;而对于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学生,教师要了解清楚原因并鼓励这些同学大胆地尝试创作。教师应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并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信心。

教师应客观评价学生,提高其心理水平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美术教学中,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科学的评价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教育阶段,要注意正确地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例如教师在上完“鱼的纹样”这节课之后,可要求学生结合教师课堂所讲的绘画技巧,根据自己对鱼的纹样的认识在课后完成一幅作品,画出至少三种鱼的纹样形态,并且在班级中举办画展,每个人的画作都不标注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匿名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教师统计票数并进行奖励,让得奖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基础稍差的同学,其画作可能不太符合要求,对此,教师也应该进行鼓励,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想象出来的,是他们眼中的世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且适当的鼓励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身心健康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美术作品中既有个人感悟又有情感体验,心理健康在美术教学中无处不在。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因为每个人的感悟和情感不同,学生呈现出的作品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美术教学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将心理健康融入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完善学生人格。

猜你喜欢
教师应美术心理健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美术篇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