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应对措施

2021-12-17 23:20王媛媛董成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合作留守儿童

王媛媛 董成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大部分儿童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跟随父母进城求学,于是便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与此同时,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等原因,留守儿童也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方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5-0064-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务农人员涌入城市打工,与此同时,其子女却因各方面的限制,不能跟随父母前往城市求学,只能继续留在农村,由临时监护人照顾。儿童阶段是个体成长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自身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家庭、学校、社会应携手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一)性格自卑内向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父母的情感沟通与心理交流,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受到忽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找不到心理上坚强的依靠,由此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安全与不信任感,导致心理变得脆弱、敏感,逐渐变得不爱说话,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在与人交往时缺乏勇气,产生人际交往问题。

(二)焦虑等负性情绪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很难与父母产生安全的依恋关系,因此会产生焦虑情绪。此外,有些儿童认为父母外出创业打工很辛苦,如果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会对不起在外打拼的父母。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有更高的焦虑和冲动倾向,并且与父母分离时的年龄越小,焦虑水平越高。

(三)叛逆、厌学心理

由于隔代抚养等原因,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纠正,祖辈在教育孩子时,容易采取溺爱或片面的惩罚方式,不能使儿童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严格的惩罚手段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滋生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出各种违纪行为,如迟到早退、逃课、破坏公物、不听从老师管理等。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家长对孩子道德观念与行为标准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解决家庭经济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有一部分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因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缺少与孩子在心理与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留守儿童的抚养方式一般为隔代抚养,老人与孩子之间由于巨大的年龄差、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也很难有真正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内心会产生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无处宣泄,最终会损害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扭曲等。

(二)学校因素

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并且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大多由其他科目老师兼职担任,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此外,农村学校大都秉承学习成绩为先的教育理念,把教育重点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一旦学习成绩下降,遭受学业挫折,同时又缺乏家长的关心与疏导,就会导致他们暂时失去努力的目标与方向。长时间的压力积压,最终可能会导致情绪爆发,自暴自弃。

(三)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首先,大众媒体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对那些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儿童会形成误导,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负面影响。其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也会无形中影响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最后,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多数人还未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缺乏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家庭方面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由此可见,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负起责任,转变观念,不要觉得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就算尽到了责任。

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定期跟孩子通电话或視频,询问孩子近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并尽可能地多鼓励孩子,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在沟通过程中与孩子平等对话,不要居高临下地责备或训斥,也可以适当和孩子谈谈自己平时的工作与生活状况,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工作的不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回家与孩子团聚,把孩子带到务工的地方去小住一阵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也能让孩子感受父母对自己的重视和爱,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近距离体验家长工作的艰辛,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与此同时,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沟通,利用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联系,从多方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对于孩子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对孩子有待提高的方面委婉提出期望和建议。通过家校合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应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全力配合学校教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方面

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环境与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首先,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给他们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教他们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周、开辟心理健康讲堂、设立心理咨询邮箱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留守儿童答疑解难。此外,还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全面、动态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支持。

(三)社会方面

社会大众要为留守儿童创设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师资,加强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民政部门与学校联合,为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精准生活帮扶;文化、妇联、文明办等部门调动可利用的积极力量,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心理援助工程,设置留守儿童心理援助热线;还可以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吸引大家的关注,为广大留守儿童发声,让社会听到他们的声音,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鼓励。齐聚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合力共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总之,保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实现多方资源整合,促进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合作留守儿童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