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龙,黄新化,余丰,钟德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建龙岩 364000
结石性脓肾属于肾脏化脓性感染, 上尿路结石梗阻是诱发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石性脓肾患者的肾组织发生病变、坏死,随着化脓性感染的持续扩散,进一步加剧肾实质破坏,严重损害其肾功能,进而引发全身感染、肾区疼痛等症状,危害其生命健康安全[1]。 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治疗, 主要采取手术方法, 解除梗阻,取出结石,通畅引流,防止化脓性感染继续扩散,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 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是结石性脓肾手术治疗的良好选择, 该治疗手法在有效清除结石的同时,保护其肾功能,快速缓解感染症状,进而获得良好的预后[3]。 该研究便利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8 年1 月—2020 年9 月期间收治的76 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该组研究对象为便利选取该院泌尿外科76 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家属同意,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纳入标准:①结合发热、乏力、肾区疼痛等临床症状,CT 和超声检查确诊,符合结石性脓肾的诊断标准[4]。②符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开放肾切除术的适应症。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 ②严重心、脑、肺、肝功能障碍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5]。 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21 例;年龄 27~59 岁,平均(43.18±5.26)岁。 对照组中男 19 例,女 19 例;年龄 28~61 岁,平均(44.05±5.0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术前 B 超、CT 检查,确定结石大小、分布情况。 入院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
观察组行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经皮肾镜、经尿道输尿管镜: 入院后立即在超声引导下用F6 或F8 深静脉引流管作肾穿刺造瘘引流管,引流肾积液。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结石情况、引流液性状选择当天或2~3 d 后行经皮肾镜或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①经皮肾镜:连硬麻醉,膀胱截石位,患侧常规插入F5 输尿管导管,改俯卧位,超声引导下,用原穿刺通道还是另外穿刺目标肾盏,置入导丝,建立经皮肾工作通道,置入肾镜,吸出脓液后行钬激光碎石,取出结石。 术后常规放置双J 管、肾造瘘管。 ②经尿道输尿管镜术:全身麻醉, 截石位, 患侧常规置入F8/9.8 输尿管镜至结石下方,钬激光碎石,取出结石。 术后常规逆行放置双J 管,择日拔除肾穿刺造瘘管。
对照组行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 实施传统开放肾切除术:全麻气管插管,侧卧位,腰腹部经第十一肋间斜切口,充分暴露肾脏,游离患肾,切断输尿管,结扎切断肾动静脉,完整切除患肾。 术后肾床常规放置橡皮管引流。
①临床疗效: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对于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显效:影像学检查提示脓液、结石完全清除,发热、乏力、肾区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影像学检查提示无脓液、结石残留,发热、乏力、肾区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无效:影像学检查提示脓液、结石残留,伴有明显的发热、乏力、肾区疼痛等症状。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6]。 ②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院时间,比较两组的差异[7]。③炎症因子水平:术后恢复期间,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进行血清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因子指标的检测。 CRP、ESR、PCT 等指标水平越低,说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发生风险越低[8]。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肾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49.26±5.72 113.82±12.94 28.130<0.05 5.23±1.04 8.95±1.67 11.656<0.05
观察组患者的CRP 水平、ESR 水平、PCT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CRP(mg/L)ESR(mm/h) PCT(ng/mL)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P 值36.09±5.14 42.81±4.93 5.816<0.05 13.82±4.09 39.67±3.82 28.473<0.05 4.12±1.54 5.98±1.39 5.527<0.05
结石性脓肾是上尿路结石梗阻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高压肾盂内的脓尿渗入肾实质引起肾组织化脓性感染,对于肾功能形成严重的损害[9]。 细菌和毒素入血导致败血症、脓毒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10]。在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治疗中,需要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取出结石、清除脓液、通畅引流,进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保护肾功能[11]。
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是直接将患肾切除, 并清除脓液。 实施肾切除术,虽然可以有效清除肾脏组织内结石和脓液,但也会形成严重的手术创伤,破坏患者生理环境,术后恢复较为缓慢[12]。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往往会受到肾区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的困扰。 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治疗后,结石清除不彻底,易出现结石残留的情况,增加疾病的复发风险。 到目前为止,脓肾切除术在结石性脓肾治疗中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争议[13-14]。在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治疗中,应该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减少手术并发症对术后康复的干扰和影响, 目前更多选择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进行治疗, 可以选择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获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手术治疗过程中,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通道,通畅引流,防止炎症扩散[15-16]。 在通道内负压吸引脓液、钬激光碎石等操作,既能清除脓液、结石,又能减轻手术创伤,对于残存肾功能的保护有积极的影响, 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受到发热、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困扰。 相比于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显然是更为安全、可靠[17]。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治疗后,94.74%的观察组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2.63%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出现并发症。 经过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治疗后,76.32%的对照组患者得到有效地治疗,21.05%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出现并发症。 相比之下, 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在结石性脓肾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优于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比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更低。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9.26±5.72)mL,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5.23±1.04)d 顺利出院,比对照组更短(P<0.05)。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结石性脓肾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与此同时,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RP、ESR、PCT 等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应用, 能够避免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进而达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目的,有助于患者的快速、良好恢复。在刘蕾等[18]人的临床研究中,50 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分别接受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观察组25 例)和常规肾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25 例),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 由此可见,应用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 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充分验证该组研究结论。 该研究报道与该研究均采取分组对照的方式, 对比分析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传统泌尿外科肾切除术的应用疗效,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一致性的结论: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是更为安全、 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结石性脓肾患者的样本量较少,得出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仍需要扩大样本量,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在结石性脓肾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理想选择,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加快康复进程,具有出血少、并发症低,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