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12-17 06:57单小飞
中外医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疼痛

单小飞

三明市第二医院骨科一区,福建永安 36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老年人群的常发疾病,主要是指髓核、纤维环、软骨板等腰椎间盘组成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 并且在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等现象,进而刺激与压迫到邻近脊神经根,使患者出现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1-2]。 经皮椎间孔技术相较于传统手术而言, 带给患者的优势有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但术后可能会有剧烈疼痛,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3-4]。 故在围术期间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能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对患者快速康复及手术进程等具有积极意义[5]。 快速康复护理作为当前国际广泛推崇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 其护理内核是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 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系列具有预见性、计划性、规范性与舒适性的护理措施, 其护理最终目的在于减轻患者手术所带来的生理、心理乃至精神上的刺激与创伤,促进患者机体相关功能的快速恢复,以帮助其缩短治疗时间,尽早出院[6-7]。 为进一步明确快速康复护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价值,该文从该院2019 年4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中方便选择58 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从该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方便选择58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反面抛掷硬币”的方式进行自由随机选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 例。 对照组:男17 例,女 12 例;年龄 38~72 岁,平均(55.36±8.79)岁;病程 0.5~5 年,平均(2.78±3.21)年;病灶位置:L3~4∶L4~5∶L5~S1=3∶15∶11。 观察组:男 18 例,女 11 例;年龄 39~74 岁,平均(55.65±8.92)岁;病程 0.5~6 年,平均(2.99±3.36)年;病灶位置:L3~4∶L4~5∶L5~S1=4∶16∶9。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核磁共振、CT 等检查确诊;②患者均符合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相关适应症;③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④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相关环节知情并自主自愿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全身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交流、意识、精神、表达等方面障碍的患者;③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或麻醉禁忌证的患者;④治疗依从性过低或主动脱离该次研究的患者。 该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 即术前给予口头的简单健康宣教,嘱咐患者术前4 h 禁食禁饮,术后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药和给予饮食、康复等方面的基础指导。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成立快速康复护理小组:选择科室护士长、科室主任、 主治医师和4 名具有丰富护理经验和责任心的护理人员作为快速康复小组成员, 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监管小组整体护理质量。 小组成员定期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相关知识与操作的培训, 并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快速康复护理计划表, 并在落实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与调整。

(2)术前护理:①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力度, 及时收集患者的基础信息与疾病认知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宣传手册、宣传视频、“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形式进行健康宣教,重点宣教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与相关注意事项, 以帮助患者正确应对疾病治疗;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对存在焦虑、不安、烦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针对性地选择成功案例介绍、病友现身说法、集中讲座、 家属协同安慰等方式增强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自信心。

②体位训练指导。提前2~3 d 提供患者相关体位训练视频进行观摩, 并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 (取俯卧位并使头偏向一侧, 双手朝后并尽量抬高,初次训练时长为10 min,随后逐步延长至1~2 h),训练期间随时陪同进行指导,并及时予以纠正与鼓励。

(3)术中护理。 调整好手术室内温湿度,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疼痛感受,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4)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 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疼痛、相关并发症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躁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需要护理人员多加耐心讲解与情绪安抚,可依据患者文化水平、性格特点等资料给予书籍、报刊、视频等打发时间,或是通过交谈、简易文娱活动等提升心理愉悦度。

②体位护理。 嘱咐患者术后3 d 内尽量卧床休息,在此期间每隔2 h 为其翻身1 次, 以免引发脊柱弯曲;对长时间受压部位可进行适度按摩,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③超前镇痛。 术后及时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提前在术后48 h 内应用自控镇痛泵, 并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和耐受能力选择暗示、冥想、注意力分散等方式进行疼痛缓解,如无必要,尽量不选择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

④康复指导。 加强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知识宣教,鼓励并陪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康复, 注意康复严格遵循“循序渐进、适量而行”的原则,从床上活动(如侧卧、侧移下肢、双上肢撑于床上等)逐步向床下活动(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递进。

⑤并发症预防。 密切关注患者术口是否潮湿、污染、渗血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以免引发创口感染;术后2 d 内应用双下肢气压泵进行治疗,以免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手术相关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4 个指标,其中疼痛通过NRS(疼痛数字评分法)[8]进行评定,分值为0~1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腰椎功能通过ODI(腰痛功能障碍指数)[9]评定,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差;焦虑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生活质量通过SF-36 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对患者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及精神健康(MH)四个方面进行计分,各项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NRS、ODI 及 SAS 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RS、ODI 及SAS 评分分值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RS、ODI 及SAS 评分分值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NRS、ODI 及 SAS 观察指标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NRS、ODI 及 SAS 观察指标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指标 对照组(n=29)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29)护理前 护理后t 值护理前 护理后NRS ODI SAS 6.6±5.2 60.2±7.5 65.6±8.7(4.2±3.4)*(35.5±3.6)*(57.3±6.3)*6.2±4.9 59.7±7.2 65.2±8.1(2.5±2.1)*(20.1±3.2)*(51.1±2.3)*0.301 0.259 0.181 2.291 17.218 4.978 P 值护理前 护理后0.764 0.797 0.857 0.026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F、BP、SF 及MH 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PF、BP、SF 及 MH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PF、BP、SF 及 MH 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指标 对照组(n=29)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29)护理前 护理后t 值护理前 护理后PF BP SF MH 46.7±3.8 52.3±5.4 52.6±3.6 57.1±6.2(61.2±4.3)*(57.8±4.2)*(55.3±3.4)*(63.4±4.8)*47.2±3.5 53.1±5.0 51.2±4.1 56.8±5.9(64.5±4.1)*(60.1±3.9)*(59.1±3.0)*(66.7±3.3)*0.521 0.583 1.382 0.189 2.991 2.161 4.513 3.051 P 值护理前 护理后0.604 0.561 0.172 0.851 0.004 0.035<0.001 0.004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人数也逐年递增, 他们大多伴有1 种或1 种以上慢性基础疾病, 并且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常年服药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而仅仅通过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10-11]。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是近些年广泛推广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的热门术式,它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术口相对微小,不易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刺激与损伤,因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也更利于患者加速康复,改善腰椎功能[12]。 但无论是临床疗效多么理想的手术方式,其本质仍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与疼痛感受, 对个别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甚至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临床结合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 以保障患者病情稳定的同时获得更高质量的身心舒适感受[13]。

该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焦虑评分分别为(2.5±2.1)分、(20.1±3.2)分和(51.1±2.3)分,生活质量评分 PF、BP、SF 及 MH 分别为(64.5±4.1)分、(60.1±3.9)分、(59.1±3.0)分及(66.7±3.3)分,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提示快速康复护理效果更为突出,究其原因,围术期间的优质护理,能降低手术带给患者的应激反应等。 术前进行健康宣教能使患者正确地意识到疾病根本所在,对诱发因素进行预防改善,规避手术注意事项,减轻手术压力;心理护理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焦虑及恐惧心理, 使机体各项机能处于较佳的状态,提升康复效率;体位训练能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等[14]。 术后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负面情绪,降低术后疾病关注度,进而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康复指导能防止长期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 且能促进肠道蠕动,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等[15]。 欧会芝等[16]亦表示,快速康复之所以能有效提高患者恢复速度, 是由于术前缩短禁食时间, 降低了机体因饥饿导致的应激反应和肠胃道正常生理功能, 而术后早期进食与锻炼可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并预防机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快速康复护理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操作均有证可循、有理有情,不仅保证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 还考虑到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舒适、愉悦感受,因而更易被患者接受,也更利于改善其腰椎功能,缓解负性情绪。 张颖等[11]亦表示,快速康复能降低手术心理与心理创伤对患者的刺激,进而促进患者恢复。 周惠[17]在研究中经过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后的36 例研究组患者的 NRS 评分为 (2.87±0.28) 分, 远低于对照组的(5.91±1.02)分;而李士屏[18]也研究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肢体功能为(24.70±2.10)分,自我效应感为(25.08±3.44)分,他们的研究结果与该文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该次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 对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