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结合心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效果分析

2021-12-17 06:57赵爱芹
中外医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肌电脑电生物反馈

赵爱芹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心理科,山东淄博 255000

近年来,儿童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以运动型抽动为精神疾病特征, 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强迫障碍、睡眠障碍、自残行为、情绪暴躁等,对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对社会和学校也隐藏着不同程度的危害[1]。 抗精神病的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较差[2-4]。 到目前为止,引发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经过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发生抽动障碍的病因或许跟父母遗传基因很大关联,此外还跟儿童的神经生理、 生化代谢以及生长的环境等有一定关系[5-10]。 该院回顾性选取2018 年1 月—2020年11 月于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收治的60 例抽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 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方式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以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收治的60例抽动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女患儿的比例分别为 2:1,年龄为 5~12 岁,平均年龄为(8.4±0.6)岁,病程<2 年; 其中40 例患儿被诊断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抽动障碍),17 例患儿被诊断为慢性抽动障碍,3 例患儿被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

纳入标准:60 例患儿均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5 版(DSM-V)的诊断标准相符,所有患儿家属均在知情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前,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舞蹈病、肌阵挛性癫痫、运动障碍、药源性和其他锥体外系的病变。

1.2 方法

(1)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干预法用来提高感觉运动节律(SMR),降低肌电(EMG);具体治疗方案包括:①脑电连接:采用Cz 或双耳垂并连线位置;②肌电连接:根据前额部骨骼肌的中央区域为代表。 通过输入患儿的脑电波和肌电利用此装置的原理特征进行处理之后,在计算机里输入反馈信号,可改变游戏程序。对患儿进行训练时, 其脑电波和肌电均达到计算机预先设定的奖励标准时, 游戏显示就会朝着正确方向移动。 此时患儿的脑波频率达到最强,降低肌电,因此患儿的肌电功能及神经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 此治疗方式每周需至少进行5 次以上, 且治疗时间≥30 min,持续15 次为一期疗程。

(2) 采用心理干预指导患儿及家属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治疗:①认知支持疗法: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抽动障碍的疾病特征及治愈后效果, 消除家属内心疑惑和焦虑,为患儿减轻心理负担,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放松疗法: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禁止辱骂体罚患儿,不可增加学习压力, 保持患儿心情愉悦; ③心理转移法:一旦患儿发作疾病时,要面不改色,不要给予提醒和纠正,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可让患儿慢慢遗忘抽动过程,直到症状消失;④减负疗法:为患儿减轻学习压力,合理规划作息时间;适当引导患儿参与户外文娱活动,加强锻炼;鼓励患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1.3 观察指标

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在各治疗前后阶段对患儿进行评分,其中YGTSS 总分标准:轻度<25 分,中度 25~50 分,重度>50 分,以抽动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作为判定标准[3]。 其中疗效评定指标可依据YGTSS 减分率进行判定,其中显效:减分率高于60%,有效:减分率30%~59%,无效:减分率低于29%,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00%,总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SMR 及EMG 的检测结果,其中SMR 检测结果越高,说明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EMG 检查骨骼肌产生的肌电活动数值越低说明机体神经和肌肉功能越理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YGTSS 量表评分且计算出治疗前后的减分率来判断疗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1.67%,见表1。 治疗前后YGTSS 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116,P<0.05), 治疗前后SMG 及EMG 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3、11.981,P<0.05),见表 2。

表1 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n(%)]

表2 患儿治疗前后YGTSS 量表评分、SMR 及EMG 指标值比较()

表2 患儿治疗前后YGTSS 量表评分、SMR 及EMG 指标值比较()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YGTSS 总分(分)SMG EMG 42.35±4.11 5.35±1.16 19.65±7.83 17.55±3.14 8.23±4.22 6.20±3.79 37.116-8.843 11.981 0.022<0.001<0.001

3 讨论

儿童期极易多发的则是抽动障碍疾病,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就诊的几率较高, 其就诊原因只要是因为儿童的抽动障碍,近年来,经相关报道数据显示,儿童时期发生抽动障碍的发病率占其他疾病的1%~7%,随着儿童发生抽动障碍的人数越来越多, 其主要针对2~12 岁的儿童, 其5~10 岁是抽动障碍的发病高峰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机率逐渐减小,其调查显示,男孩发生抽动障碍的概率显著高于女孩[11-14]。 到目前为止,引发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经过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发生抽动障碍的病因或许跟父母遗传基因很大关联,此外还跟儿童的神经生理、生化代谢以及生长的环境等有一定关系[15-16]。

抽动障碍在临床中属于心理障碍性疾病,以快速、不自主、反复、非节律性、单一或多部位发生抽动,临床会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差、行为多动、强迫性动作等症状,其每个患儿的抽动障碍各不相同,部分患儿表现为短暂性抽动, 还有些患儿表现为长期性抽动,长此以往,会逐渐发展成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原因不明,伴随着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其抽动障碍极易造成其他行为症状, 对儿童时期的患儿及家庭造成很大影响。 早期接触治疗抽动障碍可显著降低其他行为障碍,利于患儿后期恢复[17]。

而生物反馈疗法主要通过先进的生理科学仪器,对生理及病理信息发生自身反馈, 明确标记处患儿体内的生理功能,并通过声、光的转换作为人体内反馈信号,通过不断训练和学习,给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建立可操作的条件反射,进而改善抽动障碍。 另外,生物反馈技术的治疗方案主要结合患儿心理因素、 肢体因素等联合疗法,此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和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其治疗形式主要以游戏方式进行,不仅会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兴趣, 还会在治疗期间让患儿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由于肌肉紧张程度和肌电高低有很大关联,因此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导致肌电升高,当肌肉完全放松状态时其肌电则会降低。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以肌肉抽动为特征的行为障碍,这些都与心理障碍有关。 因此在通过脑电生物反馈仪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联合心理共同治疗,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仪器对患儿的脑电波及肌电反馈信息输入计算机后, 受试者根据心理或生理相关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后, 患儿大脑皮层区域的听觉及视觉信号被方法,受试者通过反馈信息,开始对患儿的脑电活动进行特定训练,让患儿可达到自主调控自己行为的程度[11]。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儿无任何创伤, 无副作用其治疗过程也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的, 不仅提升患儿兴趣、还可减少部分患儿出现的抵触心理,以放松的心态完成治疗,提高依从性[5]。

通过该次研究结果显示,YGTSS 量表评分且计算出治疗前后的减分率来判断疗效: 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 91.67%。 治疗前 YGTSS 总分为(42.35±4.11)分高于治疗后 YGTSS 总分为(17.55±3.14)分(t=37.116,P<0.05),治疗后 SMR 为(8.23±4.22)、EMG(6.20±3.79)优于治疗前 SMR (5.35±1.16)、EMG (19.65±7.83)(t=-8.843、11.981,P<0.05)。 李文军[18]对 64 例儿童抽动障碍采用单一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后, 其治疗前YGTSS总分为(45.28±4.38)分,治疗后 YGTSS 总分为(20.36±3.65)分,与该文结果对比结果数据较为一致,但由于李文军采用单一脑电生物反馈技术, 而该文采取的是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治疗后其YGTSS 总分较低。

综上所述, 临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时虽然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费用较高,但对于抽动发作较为反复、病情较重且伴有其他行为障碍的患儿,其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但由于该次研究的样本数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可适当添加样本数量。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且安全性高,无任何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脑电生物反馈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的临床中的应用
现代实用脑电地形图学(续) 第五章 脑电地形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