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景美
摘要:语文学科身为小学阶段基本课程之一,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语文课所涵盖的知识点面广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阅读是学校语文课程的重心,教师要进一步改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其读书质量,以便实现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开放性阅读
引言: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是其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教学既可以培养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技能,而阅读又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所以学校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并进一步改善教学模式,以培养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读书效率,让其有更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也可以选择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方法,调动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读书兴趣,并以此实现培养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语文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效率的完成,往往对学生情感的要求很高,教师过分强调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作业的完成效率,而忽略了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才能的发挥和社会情感的表现,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比较细致,社会情感需要被关怀和引导,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抒发。同时,教师如果想要更好的开展阅读课堂,教师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进行开放行阅读,让学生可以更多的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成效,防止与学生形成排斥的心态,并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累积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一系列的、关键性的词语,通过对加深对于这些关键性词语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狼牙山五壮士在面对敌人时英勇奋战、不畏生死的精神,同时,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体会和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了解到更多的、更深刻的知识内容。
二、提供开放性阅读内容,增加知识储备
阅读教学活动的进行,并不仅限于课本,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读大量的课外图书,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开阔其眼界,对开放性读书活动的理解,除了包括给学生创造舒适的读书环境外,也包括丰富学生的读书材料,把阅读教学内容加以拓展,从而可以让其从不同的读书材料中得到感受。教师要在这一阶段指导学生发掘实际生活中的美感,并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观,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中,这篇文章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就会多的依赖于课本进行阅读,这一情况的作用下,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因此,在类似这种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教师就可以进行扩展的教学,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需求,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但也要保证相关知识的准确。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内容,尽可能的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确保有效提升学生的读书效果,因为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教师不必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当作知识积累环节,同时教师也不必设置过多的课程,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读书。所以,教师们必须合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课程任务,为学生的读书课程做好合理安排,确保课堂效果得以提升,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读书技能,并协助学生明确读书思路,让其学会合理的读书方式,从而提高学校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中,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肯定会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教师也要明白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差异。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会将其转化为白话文,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对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及性能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多的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引导,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引导作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来说,是離不开阅读的作用的,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开放性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态度与教学理念,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上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关注于学生的兴趣养成,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准,保证学生读书学习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读书学习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学校语文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贾兴丽.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林区教学,2021(06):75-76.
[2]杨佐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