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文主题和读写能力统整的项目学习

2021-12-16 01:25舒芳
语文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项目学习

舒芳

【摘要】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为例,探索基于人文主题和读写能力统整的项目学习,在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人”、理解“人”、思考“人”,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统整教学,项目学习,人物讲述

新时代的教育目的聚焦核心素养,做事与做人的教育备受重视。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手段的改变:关键能力通过学会“做事”的项目来提升,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则通过学会“做人”的项目来培养。基于自己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通过沉浸于阅读,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学会做事、做人,让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1]。以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群星闪耀”和第三单元“凡人小事”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人文主题和读写能力统整的项目学习,通过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人”、理解“人”、思考“人”,从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双线整合,确定读写核心

巴克教育研究所对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的界定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项目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当前的项目学习更强调设计思维和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做事中理解概念,引发跨情境的迁移。具体到语文学科,项目学习主要围绕“学习语言”和“用语言学习”两方面来设计。“学习语言”须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核心能力策略”;“用语言学习”则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即“跨学科阅读与写作与学科间的大概念”。[2]一个好的项目学习设计通常是双线并进,融合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阅读方法都是精读,分别侧重于字斟句酌和熟读精思,阅读策略分别为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掌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人物主题的内容并不陌生,无论是具有理想、责任、正义和气节的“大人物”,还是平实、真切、朴素和单纯的“小人物”,他们身上真实而感人的坚定与温暖,都能让学生逐渐学会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净化心灵,而这个过程也正是青少年感受“人”、理解“人”、思考“人”,精神逐渐成长、个性渐入成熟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学生仍需加强文本细读,包括关注细节及内容的前后关联、品味关键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体会人物品格等诸多方面。

要解决上述加强文本细读的综合性问题,“做事”的语文项目学习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读写能力的双线整合来进行项目设计:一是将第一单元“大人物”的传奇与第三单元“小人物”的故事合并为“人物讲述”主题单元;二是高度提炼两个单元的阅读和写作的核心要素,即加强文本细读,关注和捕捉细节描写,品味关键词语,加深文本意蕴体会,写出人物精神等读写能力发展目标,从而形成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的语文项目学习。

二、设置情境,构建项目学习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和丰富的阅读空间,并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真实情境,以激发他们“做事”的兴趣。海伦·帕克赫斯特在《道尔顿教育计划》一书中说:“为了引导他去自学,我们必须给他机会,让他纵览我们布置的任务的全貌。要赢得比赛,他必须首先对目标有清楚的认识。”[3]因此,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事。以下为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项目学习的整体设计:

【项目名称】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

【课时】15 课时左右

【学科】语文

【涉及学科】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

【年级】七年级

【项目简述】

本项目基于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第三单元,借助“揣摩人物”这一关键概念,用如何“讲出人物精神,品出故事细节”这个本质问题重构所有文本,用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语言实践。

【读写材料】

1. 教材课文:七年级下册第一、第三单元篇目

2. 拓展材料:

读本篇目推荐:《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海瑞斗争的一生》《信客》等

学生自主推荐:《》《》等

3. 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抓住细节

【学习目标】

1. 通览全篇,梳理人物发展轨迹,把握人物故事。

2. 精读深思,揣摩关键语段的含义,分析表达效果。

3. 了解写人的文章的特点,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精神。

【驱动性问题】

1. 本质问题:如何“讲出人物精神,品出故事细节”

2. 驱动性问题:制作“人物讲述”微信推送作为青少年,了解我们时代的“大人物”和身边的“小人物”,成为我们审视人生、了解社会、净化心灵的重要课题。假如你是“人物讲述”微信公众号的创作人,你的职责是围绕人物精神品质,细读文本,揣摩人物特点,抓住杰出人物或平凡人物的典型事件和細节描写,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人物讲述”微信推送。内容包括:

A.[人物特写]撰写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片段写作)(必做)

B.[人物故事]录制讲述人物故事的音频(作文训练)

C.[人物纪录]完成微纪录片或纪录片脚本(跨学科实践)(B、C两项,任选其一)

【学习活动】

环节一(4 课时):初识人物,把握故事(自主阅读、精读引导、小组活动)

环节二(4 课时):抓取细节,读写结合(自主阅读、精读引导、小组活动)

环节三(4 课时):揣摩语句,制作推送(自主阅读、小组活动、独立创作)

项目总结(3 课时):修改成果,评价分享(小组活动、自主修改、自评互评)

【评价方式】

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占60%和40%。个人完成成果和小组完成成果都将在“人物讲述”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供全年级学生阅读与评价。将依据微信推送的点赞数量进行评选,推出十大最佳“人物讲述”。

1. 过程性成果:撰写微纪录片的解说词(个人完成)、录制讲述人物故事的音频(个人完成)、制作微纪录片(小组完成)。

2. 终结性成果:单元检测。

在这15 课时里,教师须始终明确项目学习要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保证课堂上会有大量的自主阅读、互动式甚至批判式阅读、个人写作、审阅式修改以及相关的跨学科视听活动,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真实的语言及其运用。为达到项目学习的最终指向,教师还可以在“学习活动”这一板块设计一些较为明确的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具体如下:

【环节一】初识人物,把握故事

1. 阅读文本,提炼小标题,梳理人物故事:阅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阿长与〈山海经〉》这四篇课文,提炼小标题,梳理人物故事。(支架:以《邓稼先》为例,将文章原有标题具体化)

2. 分享交流,学习从具体文本中感受人物精神:紧扣文本分析,树立文本意识。

3. 课后巩固:选读拓展文章,提炼小标题,感悟人物精神品格。

【环节二】抓取细节,读写结合

1. 关注细节描写,分析作用:阅读《老王》《台阶》《卖油翁》《孙权劝学》这四篇课文,抓住细节感受人物形象,分析其作用。(支架: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细节为例)

2. 学以致用:关注生活细节,完成片段写作。

(1)选取课文细节进行仿写,小组交流。[支架:以《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的细节仿写示例]

(2)构思细节,片段创作。(即“人物讲述”微信推送之任务A)

支架:完成任务A的思路引导

为图配文——为时代楷模的新闻图片配上细节描写。

细节还原——用现代汉语还原《孙权劝学》《卖油翁》中的细节。

细节创作——选择身边的一位朋友,对其进行细节刻画。

【环节三】揣摩语句,制作推送

1. 细读文本,圈画关键语句,揣摩体会其含义和效果:圈画《邓稼先》中评价性的语句等,圈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精致凝练的语句,圈画《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细腻的语言,圈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对话,揣摩、体会其含义和效果,分析人物特点。

2. 读写结合:灵活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精神。(即“人物讲述”微信推送之任务B、C)(支架:完成任务B、C的参考流程和脚本框架)

【项目总结】修改成果,评价分享

1. 项目成果:每位学生提交两个项目学习成果,作为“人物讲述”的微信推送:A,B或C。

2. 成果评价:制定评价量表;通过微信推送页面的点赞功能进行评价。依据所获点赞数量的多少,最终确定十大最佳“人物讲述”。

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师生要按照前期规划,保证教与学的时间:教师高效精讲,答疑解惑;学生集中精力,自主阅读和写作,若有问题,可先自行思考,或者在小组内激发、碰撞。项目学习的前期都在为后期的项目成果积蓄力量,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其情感的升华、思想的锤炼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都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三、自我监控,观照个体差异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目的之所在。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既然主体有不同层次的需要,那么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余地。因此项目学习的设计中,自主阅读篇目可以选择,或是教师给出的读本推荐,或是学生的自主推荐;在最终的项目成果上,除了必选任务A 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长处,从B、C 任务中任选其一。总之,力求最终的项目成果能呈现出学生的最高水平。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时间选择不同的任务,完成相应的练习,提出自己的质疑。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利用《学习进程自我监控表》(见表1)进行统筹规划,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验收项目成果时,两个班有53%的学生选择了任务B,47%的学生选择了任务C。最终成果的不同呈现形式,既体现出音频作品和视频脚本各自的不同特性,也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体验,同时教师看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再建构: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并在做事的过程中“生产”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而这也恰恰是教师想要解决的问题——在项目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到底学得如何,从学生的项目成果中便可感受一二。例如:

B. 人物讲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数字密码论人生》

【音频文本1《. 我的爷爷:浮沉“77”》(节选)】

他黑白相间的短发,一根根地立着,说话迟疑时,总用右手来回地摩挲着。下巴上找不到一点儿胡茬,每天他都把它们打理得干干净净。那对细长花白的眉毛,他似乎从没修剪过,有点长,下垂着微微盖住眼尾,让人觉得和蔼又神秘。这双眼睛并没有奇迹般地在77 岁还保持着清澈,瞳孔在深棕色的眼球里微微晕开。他笑起来的时候,有些开朗,有些慈爱,你完全想象不出这双眼已看过77 年的浮浮沉沉。

【音频文本2《. 姑妈的“一根筋”哲学》(节选)】

奶奶总骂姑妈“一根筋”。在无数次的骂声中,我逐渐感受到奶奶对于姑妈的无奈、恨铁不成钢和无处不在的自豪。在姑妈身上,你会看到头撞南墙、认死理的不气馁,还能感受到矢志不渝、一条道走到黑的不回头,更能体会到她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耿直与可爱。也许正是这样,所以姑妈的勤奋、执着和笃定才让她身边的人对她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通过“人物讲述”微信推送,教师能感受到学生创作的文字中饱含着审视人性、理解社会、反观自我、净化心灵的敏感。与其说他们是在理解他人,不如说他们是在理解自己。在这个双线统整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开展文本阅读,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闪光品格,写出人物精神,对两个单元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他们专心读书,认真做事,学会做人。教師会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教师反思人文主题和读写能力统整的项目学习设计是否科学的主要指标。笔者希望在尊重学生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得以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6~9.

[3]海伦·帕克赫斯特. 道尔顿教育计划[M]. 赵钰琳,陈金芳,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

猜你喜欢
项目学习
基于化学实验的STEM项目
项目学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二维动画项目学习在中职专业课程中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分析
项目协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的应用
“药品与健康”项目学习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