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体验的规则意识提升策略

2021-12-16 15:55朱文雅
中国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境体验规则意识提升策略

朱文雅

【摘 要】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任务。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初步认识和习得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遵守规则上,学生的认识有许多模糊之处,遵守规则的意志也不够坚定。本文从渗透规则认知的话题情境、厘清规则意义的活动情境、明晰规则价值的思辨情境三个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为培养合格的小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情境体验 规则意识 提升策略

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养合格公民的任务。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初步认知和习得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奠基。关于规则意识的培养,教材以对规则意义的认同为教学核心,但规则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常依托情境的创设建构道德学习的场域,有不少情境存在简单转述教材内容、缺乏知行联系等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

本文在以强调个体参与实践活动,并与社会的情境互动为中心的情境创设中,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以规则的“认知—判断—践行—内化”能力提升为导向,积极探索基于情境体验的规则意识提升策略,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活动,积极思考,主动体验,切实提升学生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一、渗透规则认知的话题情境

鲁洁教授指出,要把人培养成自觉的生活建构者,就要学会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其中,“改变生活”是德育的最终目标,即引领学生自主建构有道德的生活。

1. 课前调查促自问自省

通过关注,自在的生活被主题化,原有生活经历被置于意识形态之中,成为学习者明晰感知的事物,从而有可能转化为自觉的学习对象。设计好课前调查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也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反思生活。

教学中,关于规则教育内容的课前调查形式,多以观察记录、调查问卷为主。这让学生通过在收集整理信息中逐层思考,在自主学习探究中逐步获得主体认知。

图1是笔者根据要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第2课时前设计的一个任务:问题1指向对生活的观察;问题2是基于问题1的跟进,着重引导学生客观地描述当时的场景,渗透培养学生反观行为的能力;问题3、问题4指向表述内心的想法、看法。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有了基于事实的课前调查,学生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

课前调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指导学生全身心体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已有的生活经验置于可见、可思考、可学习的状态中,使之成为学生宝贵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资源。

2. 课中话题交流促规则回望

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向生活学习”,引领学生回溯自己的生活经验,经历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道德认知过程。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中不断推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最终实现学生价值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1)故事重现

教材中采用了場景图、阅读角等资源来落实规则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将故事作为资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重视其传递出来的内涵,建立教学目标与故事之间的联系,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反观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促进他们对规则的思考。例如,本课中关于阅读角的教学,笔者设计“播放故事音频—设想受到的伤害—可以避免吗—生活中的案例”等环节,通过层层追问厘清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感受不遵守规则的严重后果,并以点带面,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交流中拓展深化规则的重要作用。

讲好教材中的故事有很多种方式,教师把故事作为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反思生活的抓手,这样才能深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2)记忆重温

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学生很容易熟视无睹。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调动学生的思考。如在第1课时,笔者聚焦学生的校园生活,设计了“在照片中找规则,在铃声中听规则,在口令声中按规则做”3个内容。此环节通过照片、铃声、口令3种手段将学校生活中典型的规则呈现给学生,唤醒学生的记忆,并通过找、听、做,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规则在校园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初步体会规则在校园生活中的作用。

(3)记录重读

课前调查所得源自学生的真实生活,由此创设的交流情境更能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笔者将学生的观察记录表做了一个汇总(如表1),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从表格中直观感受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规则。学生再通过数学校里的规则、告知交通规则的条数和推测生活中规则的条数,充分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规则,为理解“生活离不开规则”奠定了情感基础。

有效的话题情境可以唤醒学生对规则的感悟,使他们勇于反思,在观察他人生活的视野中获得道义上的领悟,从而更好地遵守规则。

二、厘清规则意义的活动情境

现场活动体验,更多的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人生道理与生活意义的能力。借助活动的展开,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学生在规则认知、判断、践行、内化中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跟进引导。

1. 场景模拟

依据教学内容构建的教学场景能产生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认知。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迁移到教学中,设置“仿真生活场景”,从而内化学生的规则思维。例如,在本课中,有的教师将教室布置成学校门口的场景,并且贴上了相应的交通标识,让学生模拟上学路上。这个熟悉的场景使学生如置身现实环境,他们自然会联系生活实际。这让学生对规则的认知更深,践行也更到位。

2. 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形式,也是浸润学生道德思维方式、培养道德判断能力、践行道德价值的最好方式。在第1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传话”游戏。

第一次游戏:不明确规则,自由参与游戏活动。

采访输了的组:“有什么想说的?”(不服气,游戏不公平)

说说怎样才能公平。(引导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第二次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探究出规则的意义—公平。在第二次游戏过程中,有一个小组得了第二名,但有组员违反了游戏规则,提前看了纸条内容。游戏结束时,教师针对这个现象再次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判?那组的学生说:“我们应该被取消名次,我们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不然对其他组不公平。”可见,在这个过程中,规则的意识已深入人心。

3. 假想推论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的曹永国教授在《想象力与孩童精神世界的濡养》中指出,想象力是一种良好的公民能力,能够拓展和加深儿童的道德视域,避免行为和判断中的轻率和粗暴,并通过畅想一种理想的正义,促发一种行动和自我改善的勇气。

在第1课时,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有的同学认为,规则多了太烦人,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下面配图中出现的是“如果驾驶汽车时没有规则……”“如果上下楼梯时没有规则……”“如果上下公交车时没有规则……”,这三个场景均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规则”“学校规则”“公共场所规则”等方面进行思考。在探究中,学生厘清了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维持秩序、维护环境卫生、保护生命……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从“觉得规则烦人”到“不能缺少规则”的认知是基于想象完成的,情境調动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依托想象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三、明晰规则价值的思辨情境

布鲁姆和克拉斯沃尔对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和价值内化程度的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和价值观领域的学习内容只有被学生注意、接受,才可能向更高的层次转化。而规则之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多感觉到的是其对自身的约束。教学中,真实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的资源,才能搭建起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桥梁。只有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认知,升华价值认同,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1. 聚焦困惑的辨析

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公共生活中,学生往往容易对规则产生一定的困惑,聚焦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困惑,利用好这些困惑,可以促使学生反思生活,从而理解规则的价值。教材中,对于规则价值的学习一部分依托于“辨析栏”“活动园”等栏目,且大部分有观点表达的场景范式。如本课中“守规则要自觉”这个板块,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几种面对规则时应怎么选择的情境范式:好朋友要插队时、别人不遵守规则时、无人监督时。本课时重点落实“自觉遵守”,自觉遵守的前提是内化规则价值。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驱动问题—提供范式引领—借助支架表达”的策略实施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改编教材上的图片为以下情境(如表2)。

将静态的图片转变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通过“帮帮忙”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通过爸爸妈妈的话进行表达的范式引领,最后借助表演这个支架内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如果每个人都像我们这样,这块草坪就消失了。”“看表演晚一点就晚一点,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这里不美了,以后谁也不愿意来了。”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辨明了行为的对错,而且再一次认识到规则的价值,相信他们出了课堂,亦能自觉遵守规则。

2. 链接法律的思忖

当学生的生活同心圆不断扩大的时候,对规则、事物的认知就有一段“留白”时期,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探寻学生的留白空间,链接生活中、文本中体现法律价值的新闻事件,补白法律条文,激发学生对规则意义的价值认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如以下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则新闻中看到了怎样的规则?(展示新闻内容)

生:司机们都为救护车让路。

师:这是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条规则呢!(出示第五十三条)

师:如果当时这些司机没有遵守这个规定,会导致什么后果?

生:出车祸的人被耽误救治时间,可能就失去了生命。

师:是的,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我们班有位同学昨天一个人回家途中被一个开车打电话的电瓶车司机撞了。不幸中的万幸,她只是手脚擦破了皮……

生:……(都在感叹)

师:现在你想对规则说什么?

生:虽然规则很麻烦,但它时时处处在保护着我们!……

师小结:生活处处有规则,生活也处处离不开规则!

在这个片段中,补充的法律条文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规则的重要意义,还有道义的感化。这种力量的结合深深震撼了学生。另外,再通过链接生活,通过交通事故的警醒,深化规则对于他人、对于自身的价值。

朱小蔓教授指出,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学生不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为学生创设情境体验的机会,才能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才能培养合格的公民,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赵继莹

724132105@qq.com

猜你喜欢
情境体验规则意识提升策略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浅谈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情境体验,让文本内涵走向丰实
注重情境体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好奇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