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胡忠红 陈智勇
摘 要 长期以来,在高校实践性教学中实施的是终结性评价体系,只重视已有理论验证,单纯看重实验结果,以学生实验报告为准给予评分。在这一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实践性教学,已成为制约实践性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阻碍,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目的和要求。本文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实践性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当前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弊端,通过文献检索、理论推演、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建立新的实践性教學发展性评价体系,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高等院校;实践性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3.003
Establishment of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actical Teaching
LI Meng[1], HU Zhonghong[2], CHEN Zhiyong[1]
([1]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2] Ori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sum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on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gives scores based on the students' experimental repor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has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and cannot mee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takes the evaluation concept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its curren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system through literature retrieval, theoretical deduction, case stud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with the training goal of helping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lifelo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teaching;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system
1研究背景
随着当前教学评价观念的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已从重视评价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到重视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的概念,即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发挥等全方位的价值评判。[1]该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性,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关注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
1.1实践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通过自身成就感的萌发从而激发学生自学,而发展性评价体系是当前众多评价体系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无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还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精神激励理论等以人为核心的理论,都能找到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依据。[2,3]维果茨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教学要努力缩小这两者的差距,把学生潜在水平发掘出来,超越现有发展水平。[4]现代管理理论也把重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为目标。[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更是把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放到需求的最高层次。[6]上述理论的建立与发展都为发展性教育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1.2实践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按照“测评”至“评级”的传统奖惩性方式建立的评价体系,[7]评价项目主要包括平时到课率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对评价结果做出推优、重修等奖惩性决定的过程。在这样的传统评价体系中,不仅无法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做出真实的评判,也不能让学生将学校和社会要求转化为实现自我目标的内驱力。为解决以上弊端,发展性评价则按照“自我设计”到“评价反思”再到“自我完善”的程序进行,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8]
发展性评价理念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英国,20世纪末传入我国,[9]但研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影响力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对实践性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其研究改革的力度远远跟不上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要求。
因此,本文以促进学科专业发展为目的,拓宽实践教学的评价范围,注重学生实践类课程的设计、操作过程,关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精神培养,通过文献综述法、理论推演法和案例研究法,建立实践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研究方法
为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本论文从评价指标维度、指标权重、评价标准三个内容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检索、理论推演、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0]突出案例研究,多次反复修改的方式来实施。
实践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维度。本论文通过文献检索法,检索国内外近10年有关发展性评价研究文献,对其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价目标与评价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维度。
实践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通过文献检索法,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实践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在多个评价指标维度下,确定各项评价权值。
实践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特征,对各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标准。同时,将包括评价体系的指标维度、评价权值和评价标准3个部分系统化进行理论推演,建立实践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课程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案例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2018级、2019级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案例研究,将上述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具体的方案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提取专家和学生的意见不断修改。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建立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维度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和要求,建立评价指标维度。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實践实训”细分为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发展潜力4个二级指标。[11]
“考核评价”细分为成绩比重和评价方式2个二级指标,通过与评价主体互动等方式,结合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对多元化内容进行评价考核。
反馈方式和评价方法通常是紧密相连的。反馈的形式可以借由各种评价方案和工具。例如,测试中的分值,一个创新项目的申请、结题,一个实验技能大赛的获奖得名。反馈可以根据标准和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表现。除了常用的反馈方式如分数、获奖等,雨课堂、腾讯会议、学习通等学习平台上的学生活动记录也可以进行统计处理。因此,“效果反馈”涵盖了成绩档案、教学效果、社会效益3个二级指标。
3.2 利用评价体系创建实践课程评分标准
在建立了评价维度和设立了评价指标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程序和工具,运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本文基于前期研究成果,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参与过程、交流合作、实践总结等诸多方面,通过等级评分制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评价(A级:90-100分、B级:76-89分、C级:60-75、D级:小于60分)。因此,本评价体系从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进行了设定,并从三级指标进行了权值分配。“实践实训”对学生的考核包括了实践技能的技能学习10%、课后作业5%,创新能力即创新实践(无论成败)10%、创新创业大赛10%,综合素质即社会实践5%、实训实习5%,发展潜力即发表相关科研论文10%、申请专利10%。考核评价涵盖了成绩比重即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的比例,评价方式即通过签到、教学互评、互动讨论等方式。效果反馈则涵盖了成绩档案即实验报告5%、实习总结5%,教学效果即学生评教5%、同行评教5%,社会效益即就业率10%、考研率5%。
3.3通过对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评价方式一样,线下实践学习过程是评估信息的来源之一,实践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同时增加了线上学习、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信息,线上学习活动包括浏览教学平台的实践课程课件、动画和重点学习相关视频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讨论。
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其实践性教学设立了生物学拓展模块、农业生物技术模块、生物技术制药模块和技能拓展模块。通过设置素质拓展、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三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展深化培养,制订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评价评分标准并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创新实践改革措施推动了学生参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创新、实践的意识与能力显著提高。近5年来,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项,主持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人次。
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产学研联动培养,课外科技活动,素质拓展计划等多维度、多层次,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近5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项,主持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奖8人次。
若从教育系统整体出发,往届毕业生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同样对当前的实践性教学评估具有重要影响。[12]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当前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有往届就业率、学生就业后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还可以增加学生家长、社区的反馈信息。[13]
以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生物技术专业开办25年来,已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人才1600余人,他们大多在与专业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任职,也有自主创业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早期毕业生目前都已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很多已成长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如在中国林业科学院担任研究员的张于光(99届)、上海交通大学担任教授的于烨(01届)、美国纽约大学担任教授的谢馥交(02届)、在基层创业的王刚(14届)以及2020年获得国家表彰的抗疫先进人物田志坚(华大基因武汉火眼实验室主任,03届)等。
4展望
显然,发展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将遇到诸多问题。评价维度的多重化,评价指标的全面化以及反馈机制的随机调整增加了评价的工作量,评价方式及新的网上教学平台的多样化也对教师学习能力与素质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馈结果的可信度更与整個社会诚信的进步经脉相连。[14]同时,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现也需要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技术比如网络技术、教学研联动系统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然而,实践教学实行发展性评价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它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学生简单的实践课程学习,而且延伸到学生在企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等的实践、科研技能的培养与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发展性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实践是平台的现代开放教育特征,符合高等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科研素质培养的长远利益。[15]因此,本文中所建立的实践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仅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开头,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通讯作者:陈智勇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93)
参考文献
[1] 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3):58-59.
[2] 陈娇燕.“发展性评价”渗透于英语教学[J].教研论坛,2014(6):8-9.
[3] 董琦,赵德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3(8):18-21.
[4] 何善亮.“最近发展区”的多重解读及其教育蕴涵[J].教育学报,2007,3(4):29-34.
[5] 陈劲,尹西明.范式跃迁视角下第四代管理学的兴起、特征与使命[J].管理学报,2019,16(1):1-8.
[6] 晋铭铭,罗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J].管理观察,2019,16:77-79.
[7] 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7,3:36-38.
[8] 付伟平.论发展性教育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1):188-189.
[9] 何云峰.学生评价的转向: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5-17.
[10] 韩立福.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策略研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32-35.
[11] 祝凤荣,张向阳,冯彬,等.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26-129.
[12] 刘岗.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宄,2009(10):83-86.
[13] 苏哲斌.基于发展性目标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评价[J].教学与管理,2011(9):27-28.
[14] 李庭松,杨代琴.发展性课堂评价的主要特征[J].教育学院学报,2005(21):27-30.
[15] 南纪稳.量化教学评价与质性教学评价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