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代”。神话常常被看作是解读一个民族文明的密钥。正是因为神话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所以统编本教材编排了《羿射九日》《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多篇经典神话。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因把握不准神话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内涵,造成教学方向不明、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方法不当、英雄形象标签化等问题。笔者认为神话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定位教学要求,尤其是中年级,一定要“讲清楚”“练扎实”
神话是一种故事性很强的口头文学,适合训练讲故事的能力。但是不同年级讲故事的要求不同。中年级讲故事的总要求是讲清楚,高年级则是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从“讲清楚”到“讲得生动、有吸引力”,教材编排了一系列梯度合理、形式各异、侧重点不同的训练。如表1所示:
中年级讲故事的核心要求是讲清楚,为此要让学生先熟读故事,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把故事讲完整、讲连贯,主要训练的是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的条理性。高年级讲故事则要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补充和创造,把故事讲得更加具体、生动、有吸引力,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要求,把握每一次讲故事的训练重点和难易程度,该忠实原文讲清楚的就忠实原文讲清楚,把基础练扎实了;该放飞想象讲丰富的就放飞想象讲丰富,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尤其中年级,讲故事的训练最集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稳步推进、逐步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放下教材,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有序地把故事讲清楚。
二、以庄严神圣的态度教神话、学神话、编神话
远古时候人们认为神是真实而神圣的,神话一定要在严肃的仪式上郑重地讲出来。其实有的神话故事确实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如《大禹治水》《仓颉造字》《钻木取火》等。王国维先生在1925年发表的《古史新证》中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往往有史实之素地。”因此,在教学神话故事时,讲神话故事、编神话故事、演神话故事,都须持庄严神圣的态度,尊重故事原有价值取向和情感基调。学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某些故事情节,但不可戏谑,更不可瞎编恶搞。
三、不要追究神话对宇宙、对人类等的解释是否科学
神话是人类在蒙昧时期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认识的记录,反映出人类求真和真诚的情感。尽管有的神话与史实难以区分,但其总体是虚构的,因此教学神话不应用历史和科学的眼光追究内容是否真实合理,而要用文化人类学眼光去欣赏神话的特有价值。余秋雨认为,“按照文化人类学的眼光,传说中包含着一种属于集体心理的真实。集体心理不仅也是一种真实,而且往往比历史真实更重要。这就像晚霞给人的凄艳感受,修竹给人的风雅印象,长年累月也成了一种真实,甚至比它们在天象学和植物学上的真实更有意义”。
比如《精卫填海》,如果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去看会觉得很可笑:一只小鸟面对茫茫东海,每天飞到西山,衔着一点儿小树枝、小石块,再飞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是的,一开始,人们或许会讥笑这种行为的无效和可笑,但总会在某一天突然醒悟:一只小鸟以日日夜夜的点点滴滴,挑战着无法想象的浩瀚和辽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凭狂风暴雨,任凭惊雷霹雳,决不放弃,仍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结果还重要吗?这就是神话特有的魅力,是科学之外的文化魅力。
四、注意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区别,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一共安排了7个神话体裁的内容(见表2),其中6篇中国神话,1篇希腊神话。 教师只有清楚中西方神话的区别,了解其各自主要特点,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把准育人方向。
1.篇幅的区别
中国神话很零散,大多篇幅短小,散落在各部古典书籍中。它们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情节不复杂,有的甚至只有人物没有情节。但正因为它的简约,华夏文明特有的诗化风格才得以展现;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以宙斯为中心的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长篇巨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但也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更加小说化,它们也会有诗意,却被太多的情节所填塞,诗意也就渐渐淡去。所以中国神话更适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故事的诸多空白补充上,变简短为丰富,聚零散为完整。教学希腊神话,就必须熟记诸位天神的名字,弄清楚诸神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长篇文章的阅读策略:阅读时停下来想一想,回头去看一看,前后联系起来总结,从而整体把握。
2.价值理念的区别
中国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尤其是上古神话中的神都是崇高圣洁的,都“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而且都具有献身精神,盘古、女娲、大禹、黄帝……无不如此。而希腊神话中的天神则与人类一样,同样表现出爱、恨、怒、自私、嫉妒、貪婪等凡俗的情感,宙斯、赫拉、阿瑞斯、海伦……不胜枚举。对神的褒贬标准,西方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也深深地注入中西方的文化心理之中,影响深远。教师要清楚中西方神话的共性和不同之处,在引导学生学习他国文化的时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终保证正确的价值引领。其实面对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统编本教材编者一直是立足中国的优秀文化,适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