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比较学校体育研究论析

2021-12-15 05:35苏国柏
体育时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比较

苏国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115-02

摘  要  学校体育是比较体育的重要范畴,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比较体育”并没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畴,它充满了“超越”的意义。本文针对“学校体育‘比较’的基本范畴”和“学校体育比较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等两个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比较  比较学校体育

一、研究方法

为实现研究的终极目标,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学校体育“比较”的基本范畴

(一)比较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美国各州有教学自主权,但它仍然受国家的教学指导思想制约。日本亦如此,修订课程大纲要以教学指导思想为龙头。英国的学校体育标准也强调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德国、前苏联等国家在学校体育发展进程当中都极为重视教学指导思想的阐发和论述。我国近年来强调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众多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它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引领作用。

(二)比较学校体育课程目标

比较包括两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课程指导思想的比较,纵观世界各国体育课程目标指导思想不尽一致,如英国把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目标的核心贯穿始终;德国强调运动技术和竞技能力;日本则偏重体验快乐强调娱乐价值;我国强调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其次是目标内容的比较,我国的目标高度抽象、概括,但并不触及具体项目。美国等与中国相反,规定事无巨细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三)比较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大纲

教学内容、大纲因国而异,是由各国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民族传统影响和决定的。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其中不乏对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引用。

(四)比较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极为复杂的,每个国家在选取体育教学模式时都充分的体现着“自我需求”和“可行性”。总之,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价值是这方面发展的趋势。

(五)比较学校体育的教学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一般由“过程性”和“终结性”这两种评价组成,各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短板。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着评价理论与评价实践相背离的现象,整体性明显不足。与我国的注重“表”、“尺”相比,美、日等国对学生的态度、进步程度较为关注。参与评价的不单是教师,而是一个多元的混合体。

(六)比较学校体育的师资培养

这实际上是教师的“出身”和受到的教育之问题。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作风、方式、特长、短板等方面均受其出身院校的影响,所以对培养他们的机制做出比较是十分必要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体育人才培养多采用终生模式,而我国多采用训练模式、一次性模式、大学为主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国经验值得借鉴。

(七)比较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全权管理,也就是说国家只负责颁布课程标准,地方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另一类是纵向共管体制,也就是国家和基层相应机构共同负管理责任。我国采用的是偏向于第二种管理体制的国家。

管理体制没有优劣之分,均有他人可借鉴之处。

(八)比较学校体育的运行机制

学校体育运行机制是指在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各因素及其结构、功能和运转方式,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

美、日、英等国学校体育运行机制由校内课程和课外(含校外)活动两部分组成。我国大体按照“低年级以课为主,培养体育习惯、巩固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高年级以所学知识技能体系为主自主参与课外活动为辅体质健康测试为杠杆”的模式运行。

(九)比较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各个国家均对学生体质健康极为重视,它是比较学校体育的重要范畴。

以上涉及的内容为比较学校体育的基本范畴,在实践中比较的范畴是非常宽泛的,应因时、因地、因具体情况和研究的目的选择。

三、学校体育比较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比较学校体育的目的和功能

1.比较学校体育的目的

此类比較的目的是一种人们设计的理想图像。

首先,比较学校体育的核心目的在于为从业者认识学校体育、理解学校体育提供丰富的信息,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这个目的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探究学校体育的理想走向;二是发现关于学校体育的新知;三是有助于加深学校体育从业者对本土学校体育的认识与理解。正所谓“以他人为镜,方能认识自己”。其次,借鉴域外相关经验为我所用,亦是比较学校体育的基本目的。通过“比较”广泛汲取它国、它地区、它民族的可弘扬之经验,克服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再次,探索学校体育这一现象的规律,通过比较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学校体育的“规律”。

2.比较学校体育的功能

首先,比较学校体育的核心作用是“借”和“鉴”,通过比较能使“不熟悉变为熟悉”、“不认识变为认识”,即它使从业者认识、熟悉他们不了解的它国、它地区、它民族的学校体育之实况,为己所用。其次,比较学校体育具有助人提高认识的作用。经比较使人站在更高的高度,比较有利于破除狭隘的民族、区域优势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森严壁垒,以提高人们对学校体育的理性、全面、深刻认识。再次,比较学校体育具有交流作用。“交流”是比较的根本方式和桥梁,全面的学校体育交流使多国家、多地区、多民族在学校体育信息方面直接相互借鉴、资源共享,这有助于建立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庞大学校体育体系,同时有益于建立多国家、多地区、多民族的学校体育领域合作关系。另外,比较学校体育具有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作用,它具有预测和帮助决策的可能性。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这一特质,故比较的过程与学校体育实践紧密相连,而且要为决策者提供“新鲜”的决策依据。最后,比较学校体育具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的功能。学校体育是在“萌芽、发展、停滞、终止”这一模式不断循环的进程中前行的。通过不断地“知我”、“知他”、“知他人”、“知他事”,而为学校体育的不断飞跃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比较学校体育研究中应把握的原则

“原则”是事物内在规律的反映,是行动中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定。在比较学校体育研究中“原则”应居于核心地位,为此必须贯彻以下几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和革新性原则。

(三)比较学校体育的具体方法

1.比较描述法

比较描述法是指描述比较研究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各种体育现象外部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和作结论积累必要的资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沿以下程序进行:(1)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广泛搜集各种资料;(2)对学校体育的具体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与调研,获取感性资料;(3)研究资料和调研报告,对资料做筛选、分类、整理;(4)通过对比较对象的全面感知做出相应分析和概括,以达到对学校体育比较对象生动、全面、准确地描述这一目的。

2.历史分析法

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以下基础:(1)充分的史料;(2)相应的历史知识及正确的历史观;(3)对研究对象的年限和发展阶段做出合理划分;(4)具有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初步预测的能力。

3.因素比较分析法

因素比较分析法是指将确定为研究对象的某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学校体育置于本国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学校体育既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进行比较学校体育研究必须考虑影响其发展的众多因素,这样才能对其发展动因及趋势做出较为客观地解释。实际上“因素比较分析法”要求的是比较研究要全面、立体、交叉,众多影响因素不可随意偏废。

4.假设验证研究法

“假设”就是一种有待于验证的理论或结论。在比较学校体育研究过程中“假设”总是存在的,使用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理性判断发现问题确定假设;(2)明确该“假设”会涉及到的众多概念及准确定义;(3)选择个案对假设是否成立进行实验性的研究;(4)经试验,“肯定”或“推翻”假设,进而得出结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体育是人类共有的教育、社会现象。在提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崇尚多边主义的国际背景下展开对学校体育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体育比较范畴涵盖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大纲、体育教学模式、体育的教学评价、体育师资培养、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的运行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

3.为提高比较研究的效果应注意以下问题,即准确把握学校体育比较的对象与价值,准确把握比较的目的和功能,比较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等五个原则,比较研究中通常采用比较描述、历史分析、因素比较分析、假设验证等方法。

(二)建议

1.恳请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科学学会以及学校体育分会考虑设立比较学校体育学科组,沿纵向组织学校体育工作者、比较学领域研究人员开展比较学校体育研究。

2.加强与境外学校体育工作者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此基础上搭建交流平台。可先在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間搭建平台展开研究。

3.研究工作可依“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小后大、先局部后整体、先感性再理性”的思路展开。

4.目前,应做好比较学校体育的基础理论建设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比教学、比较教育学及比较体育学共同发力,搭建好基础理论平台。

参考文献:

[1]任海.“比较体育”与体育比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1(01):44-47.

[2]任海.“跨文化性”——比较体育的优势与困难[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1(03):11-13.

[3]陆建平,苏坚贞.刍议我国的比较体育研究[J].体育科技,2001(04):18-20.

[4]程志理.建立我国比较体育学科的问题[J].福建体育科技,1988(01):12-13.

[5]及丽丽.比较体育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6.

[6]高飞.比较体育学科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7]陈时见,徐辉.比较教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董传升,徐拥军,李寅等.比较体育的多维视野[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比较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