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红
(鹤壁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毒能够特异性侵犯和损害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得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伤,继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性极大[1]。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机体白细胞及细胞免疫受损,容易发生感染[2]。对于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及损伤加重,更易发生感染且病情发展更为严重[3]。本次研究以94例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予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将鹤壁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抗病毒治疗:均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4]进行规范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病毒学效果评价:患者治疗后1年时病毒载量检测<50拷贝/mL为治疗有效。资料收集: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CD4+细胞计数、是否使用复方新诺明、是否使用美沙酮、WHO HIV临床分期、有无用药不良反应、是否漏服药物、治疗期间是否吸毒、治疗时间。
本次94例患者中男52例,女42例;平均年龄(58.95±10.24)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专科38例,本科及以上29例;婚姻状况:未婚6例,已婚81例,离异或丧偶7例;感染途径:性传播50例,静脉吸毒16例,输血15例,母婴传播7例,其他6例。
本次94例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有效者68例(72.34%),治疗无效者26例(27.66%)。
以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是=0,否=1)为因变量,将单因素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患者常用抗病毒方法,但在艾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相关报道鲜见。本次研究对94例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显示其治疗有效率为72.34%,可见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
对可能影响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无效组基线CD4+细胞计数、使用美沙酮、WHO HIV临床分期、漏服药物、治疗期间吸毒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可能与患者治疗效果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计数、WHO HIV临床分期、漏服药物、治疗期间吸毒是影响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分析原因,HIV主要攻击的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以CD4为主,CD4+细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当其水平较低时,表示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较为严重,而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CD4+细胞水平越低,往往意味着病情越严重[2,3]。WHO HIV临床分期代表着艾滋病疾病严重程度,分期越高表示疾病期越严重。抗病毒治疗要求用药和疗程规范,若漏服药物,会造成抗病毒药物血液浓度降低,难以维持疾病治疗所需血药浓度水平,继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结果还显示,治疗期间吸毒会对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艾滋病并发糖尿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还有提升空间,其影响因素包括基线CD4+细胞计数、WHO HIV临床分期、漏服药物、治疗期间吸毒,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