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祥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000)
体育是一门基于身体、立足实践的学科。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健康第一”开展体育活动,力求能够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女孩男性化、中性化,男孩中性化、女性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如何提升学生体质值得我们深思。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核心素养要在体育课堂上凸显,教师应扎根课堂教学实践。
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基于身体的实践——“练习”。练习是习得运动技能的必经之路。广义的练习包含了初学阶段的模仿复刻,巩固阶段的重复修正,以及熟练阶段的运用呈现。因此,无论体育理论如何解析架构,最终还是会回归“练习”这一落脚点。
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通俗来说是学生在这节课堂上是否有汗和笑,即学生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与练,是否达到了基于自身或者大多数学生身体条件的运动强度,是否通过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这个过程是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
投掷类课题宜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模拟训练环境,让学生尝试体验不畏艰难的坚定信念和果敢的男子汉气概,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用语应该言简意赅,如教师约定口令(两个状态:警戒状态、战斗准备状态)与行动(两个队形:听讲队形、练习队形);明确禁止体育课上自行抛接小沙包;提前将裁切好的动作口诀卡片发到学生手中,要求课间熟记等。这些举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执行力。
在学生进入指定场地时,教师将小沙包提前分发给学生(沙包放在二路纵队之间),并叮嘱学生放入自己口袋——“弹药库”。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转换,实现角色和时空转换(学生与战士、教师与指战员、沙包与炸弹、口袋与弹药库、课堂与战场),在“活、趣、严、实”上做到均衡。
在活动的热身部分,教师应善于营造课堂氛围,用语丰富形象——“祖国幅员辽阔,高山高原,蔚蓝海洋”,利用趣味跑,“飞上高山,潜入海底”——分别活动学生的肩臂和腰、膝关节,随后学生做扩胸、振臂、活动踝腕的徒手操活动,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身体部位。
当人在运动的时候,能够刺激更多的感官神经。教师可以选取《红星照我去战斗》《游击队之歌》《严守纪律歌》和《打靶归来》等红色军旅风格的音乐,与课程设定的训练背景高度契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易到难,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遵循体育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递进。学生可以先自主摸索体育动作,然后,教师完整示范体育动作,说出“一脚前,一脚后,肩上屈肘用力投”这一口诀,师生同念口诀,教师通过口令指挥学生练习,强调要快速甩臂。随后,教师持沙包演示原地正面投掷和原地侧向投掷,以比较投掷距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侧向投掷的热情,重点强调投出后沙包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以此提示学生要注重投掷沙包时的角度。
慢动作引导,确保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根据表象理论,学生直接目睹教师示范动作,能识记并建立较深刻的印象,那么课后进行动作表象训练时就有了规范的模板。教师通过分解动作,徒手慢动作示范,以口诀形式,如“投掷方向以肩对,两脚开立引手挥”“用力蹬地转身正,前上快投最可贵”,固定各阶段的动作要点,要求学生识记和模仿,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发现错误,互相纠错。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完整的徒手动作,巡回指导徒手练习,分组安排持械练习,以增加练习强度。
教师要着重强调投掷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提示学生注意规避迎面飞来的沙包。教师要充分重视规避风险,有足够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保证课堂活动的规范安全和可操作性。
例如,在“掷弹比远”活动中,教师既要着眼于单兵技能和协同作战,又要照顾到战术意识的灌输和培养,让学生懂得进退,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知晓前进与后退的辩证关系。此时教师反复提醒学生借助侧向投掷方法,齐唱《严守纪律歌》,引导学生理解课堂练习“令行禁止”与“严肃活泼”二者的对立统一。
体育是所有学科中具身化程度较高的学科,这体现在体育学科学习的即时性和直观性,学生身心反应的主观性和多元性。
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对肩部和腰腿进行放松,提示学生前后两排相互协助,互相拍拍背、捏捏肩,以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
每一个课题都不是独立的,教师应考虑课时在单元教学中的位置,提示学生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并预习新的知识。课前布置场地标线,课中音乐播放等均应是教师操作。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更高价值的关怀。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内容要围绕课程的主旨升华到品德教育,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在技能学习和身心健康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不一味依赖带有竞技性的技能教学,也不淡化、轻视技能教学,而是力求将技术教学与涵养身心健康相结合。体育课应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符合核心素养导向,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体育不仅仅着眼于提高身体素质,它更深层的作用在于改变学生的气质,强健学生的体魄。基于此,教师在体育课程设计之初宜充分推敲打磨,淡化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