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琴
(江阴市夏港实验幼儿园,江苏无锡 214400)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为理解而教”的实施路径,深切理解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核心经验,尽可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从幼儿学习语言和发展经验的视角看问题,搭建有效平台,真正“为幼儿的理解而教”。
幼儿语言教学要想实现“为理解而教”,首先就应该思考教什么。只有精准地理解和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原始经验,厘清并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才能找准“为理解而教”的基点。比如,绕口令《四和十》,主要运用数字4 和10 的融合,训练幼儿翘舌音、平舌音的发音,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大班儿童落实“发音正确清晰”这一要求的教学素材。
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幼儿学习与素材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绕口令为例,富有质量的绕口令可以在结构感知、情境运用、节奏韵律等方面,提升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敏锐程度,教师要深入把握绕口令在儿童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比如,绕口令《四和十》最大的特点和训练价值就在于“辨析正音”“体会韵律”,大部分幼儿在语言学习上是有些经验的,也接触过其他的绕口令,已经能够听清和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字音,但对于平舌音、翘舌音的区分,还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鉴于上述情况的分析和考量,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设定在“si”和“shi”这两个读音上,并在反复训练、熟读的基础上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实施“为理解而教”,其实就需要确定“为谁而教”,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立场。幼儿始终是课堂的主体,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其基本的规律和对应的阶段。教师可以依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层次,与幼儿的认知逐步对应,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言语实践能力的良性发展。
首先,仔细定位。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的抓手,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幼儿就会失去学习的方向。因此,幼儿在不同阶段学习语言应处于哪个层次,设定怎样的目标,就需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做好调查,及时了解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语言能力的各种维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大班幼儿在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方面就有着较大差异,有的幼儿能够在阅读中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只能停留在表象上;同时,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语言能力维度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针对大、中、小三个班级的幼儿,围绕着文学作品的想象能力进行测试,大班的幼儿在拓展阶段的比重最大,而在初始阶段,小班的幼儿则占据了较大比重。由此不难看出,三个班级的幼儿在这一能力维度上呈现出来的差异性是巨大的,语言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其次,分析定位。我们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的关注,还需要对幼儿所呈现出来的能力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为精准地设定语言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分析:其一,分析幼儿的语言经验。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幼儿能够对作品中描述的人物动作、语言和表情进行再现;中班的幼儿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进入大班之后,不少幼儿能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联想和拓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指导幼儿语言学习时,对于不同年龄段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要能够再现绘本中的情节,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中班则可以赏析绘本中的画面,用好画面的支架,借助画面和文字展开想象;大班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从绘本中原本的故事出发,依照相应的逻辑衍生出全新的故事。其二,分析幼儿的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是明显的,自然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需求。教师要善于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以小班的幼儿为例,他们正处于直观性思维认知阶段,喜欢以鲜明的语言、动作及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知。比如,教学《月亮,你好吗》这本绘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阅读绘本,以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幼儿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满足他们与人物进行对话的内在需求;而中班的幼儿正处于直观性思维发展阶段,他们表达自己感受的形式和方法也更加丰富,教师就可以使用绘画的形式来支撑幼儿的表达,推动幼儿语言实践能力的生长;而大班的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开始萌芽,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绘本情节中进行推理、想象和创造,满足他们乐于挑战的内在需求,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点拨者和引领者,是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人物。因此,研究了“教什么”“为谁教”等关键性问题之后,教师就需要深入思考“怎么教”的问题。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真正从幼儿的特点和认知需要出发,才能有效推动幼儿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
首先,借助游戏平台,丰富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做游戏是他们交往互动、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的情境,契合幼儿的认知需求,鼓励幼儿在实践中探索,丰富幼儿对外界的认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比如,绕口令《四和十》的内容是生硬的数字,缺乏故事和情境,因此幼儿在阅读时难免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教师可以分别从聆听、纠正读音和创意朗读等形式入手,设置不同形式的游戏,如开展“寻找数字”游戏,帮助幼儿清晰地辨析数字4和10在发音上的不同;可以借助“你来说,我来记”游戏,相机训练幼儿清晰发音、仔细聆听的能力;这一板块结束之后,还可以借助“我是麦克王”游戏,鼓励幼儿反复练习,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玩,始终处于积极而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不断提高幼儿体验的感知密度。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彼此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语言教学活动,不仅要关注幼儿听、读的实践能力,还要让每个幼儿想说、敢说、乐说,要关注和引领他们借助亲身体验,适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以绘本《月亮,你好吗》为例,虽然整本绘本的画面简单,但其绘画色调以温暖的橙色和黄色为主,随着故事的发展,背景也逐步从蓝色转为明亮的色调。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引导幼儿体会色彩的变化,感受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变化。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中的角色达成了认知上的共鸣,不仅获得了言语表达的经验,还提高了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之,教师要精准定位幼儿语言学习目标,将“为理解而教”真正落到实处,在巧妙设置语言教学环节的同时,有规划、有目的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