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国兴
(抚州市临川区教育体育局,江西抚州 344100)
“互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为主,包含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的一整套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概念,给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方法。从大的层面来说,“互联网+”技术可以进一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学习;从小的层面来说,“互联网+”技术能够让初中阅读教学发生显著变化,使其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初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革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课堂的阅读场景,包括实物阅读场景和网络阅读场景。教室场景是主要的实物阅读场景,以电子书包等技术为载体的“互联网+”阅读模式则是网络阅读场景。
“互联网+”下的阅读教学,偏向于技术支持的网络课堂环境,即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移动终端和阅读课程相融合的教学体验环境。当前,电子书包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学生通过电子设备如iPad 进行阅读,教师则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些设备具有移动性、多任务性、实时性、便捷性、可靠性等特点,可以支持远程互动教学、无线投影、课堂教学录播及多屏显示等技术,进而辅助师生在网络阅读场景中的教与学。包括展示汇报、测评、反馈等的师生课堂交互,需要硬件系统的支持,也需要软件系统的支撑,如智能化管理系统、云桌面系统、学习资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存储系统等。
首先,“互联网+”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要借鉴阅读教学的一般路径。受课型、教学目标等的影响,阅读课堂会呈现不同的面貌,但阅读的基本方法是不变的。学生生活经验的唤起、补充,新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经验的交流分享、阅读迁移,文学鉴赏,选文功能及应用,“读写结合”六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对阅读教学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是“互联网+”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构建的基础。
其次,“互联网+”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规律。阅读课堂应以训练学生思维,生成学生智慧,全面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品质为目的。因此,阅读课堂要精心设计阅读活动,让学生在科学、合理的阅读活动中获得成长。
叶圣陶在1940年提出了阅读活动的三个环节:自预、议论、做题。“互联网+”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也要设计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的阅读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三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阅读活动,活动的顺序可以改变。教师通过观察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阅读活动的顺序,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包括线上过程评语和线下过程评语,二者互相补充。在学生课前、课上及课后的三个阅读活动中,教师都要进行线上评价,这种线上评价采集的学习数据是传统阅读课堂采集不到的。
课前,教师让学生先粗略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阅读教学前,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篇目、学情和教学重难点的不同,调整教学内容,设计预习检测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用题。为提升学生的课前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制作5~10 分钟的阅读微课,或预习检测题等教学视频,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资源,通过电子书包或手机App等“互联网+”技术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由于手机端能够收到阅读告知信息,在看到信息后,学生就可以安排相应的学习时间完成相关的自主阅读功课,完成预习任务。通过手机平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方便课前诊断,为课堂做好准备。
这种智慧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是可控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是否预习、预习情况、答题情况等一目了然,这些内容都会以实时数据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教师的手机端上。教师在平台上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精准分析学生的预习数据,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易错的知识点和解题应用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课前阅读信息的反馈,改进阅读教学策略。
1.教师根据平台上学生的预习数据、课文的重难点,制订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对平台反馈的学生预习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文本探索的信息技术能力。目前,VR 和AR 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VR和AR技术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搭建网络阅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2.由于教室里配备了可移动的桌椅,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互动的需要,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即时的调整,如秧苗式、半圆式。座位的灵活变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丰富起来了。通过对学生座位的灵活调整,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一来,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能被激发,进而在课堂上发挥得更加出色。
3.阅读课堂的随时检测。教师通过手机App发布检测题目,学生在手机App上查收检测题目,然后做好提交。教师通过课堂随测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以及必要的应试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平台的测评系统会自动形成答题情况,并以柱状图等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认真分析答题情况,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应该说,基于“互联网+”的测评系统的移动设备,使智慧课堂具备了全方位解决学生阅读问题的关键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先统一布置阅读作业,学生完成后交给教师,教师再在课下找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是不及时的,会打击学生完成阅读作业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往往只就学生作业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指正,无法顾及学生作业的差异性。
“互联网+”下的阅读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学生阅读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手机App平台,发布有特色的阅读材料及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阅读题,在手机App 上提交。教师在手机App 上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对于客观题,平台会自动批改,并将答案发送到教师手机App上;对于主观题,教师可以在手机App上对点评论、逐个批注修改,并用录屏软件录制批改情况,将其做成微课视频,在平台上发送给学生。此外,学生的文本阅读范围比较有限,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将资源库中的文本推送给学生,一对一地跟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快捷、高效的特色指导。通过修改答错的题目,学生会进行总结、反思,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其文本领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