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适应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2021-12-14 21:54陈利根
中国农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师生

陈利根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近年来,农业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智慧力量。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更好地培养传承红色基因、启航新征程的可靠人才,更好地培养既学农知农、更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是摆在高等农业教育面前的时代考卷,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出更多以“知农爱农”为鲜明特质的新型人才,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让党的领导贯穿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是立足“两个百年”把握“两个大局”立德树人的根本前提。

一是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领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师生树立和坚定正确政治信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将其内化到办学治校各环节、内化到立德树人的理念行动中,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中推进“十四五”、建设“双一流”、发展“新农科”。心怀“国之大者”,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从心灵最深处激励师生知农爱农,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引领立德树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农业高校要加快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的建设步伐,一手抢抓机遇补足弱项短板,一手充分发挥农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在阐释中国“三农”问题中的优势特色,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强化全校师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论武装。

三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保障立德树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必须更加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保持战略定力。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课堂、教材、网络及学术论坛等阵地,在立德树人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做好宣传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包括“三农”问题在内的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增强师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是抓强抓实基层党的建设牵引立德树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基层党组织全面学习、诊断、建设的重大契机。要借此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政治功能,以党建提高全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站位,以党建统领育人全局、凝聚育人共识、汇聚育人合力。把提升组织力作为重点,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促进党建和业务双促双融、实现“双螺旋”,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扎根大地书写“奋进之笔”。

二、 深耕立德树人土壤,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与渠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一是改进理论课堂焕发思政课程活力。在理论的课堂,老师花心思,课程有滋味,学生才能有触动。要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领,建立起课程群、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善用集体备课、“说课”、教学示范、授课比赛等形式,打磨“思政金课”,促进教师把“理论文章”讲准、讲活、讲好,讲得生动精彩、讲到学生心田。要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人的思想的“空间”是宏大的,不能让思政课堂局限在“看黑板”“背课文”,而要延伸到学生生活、成长和社会的广阔天地。南京农业大学在思政课上积极探索了生动形式,如师生编演原创话剧《红船》《党旗飘飘》、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开展“沉浸式”演出、走进定点扶贫县实地调研等,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把思政课带到服务社会、服务三农、服务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让理论课堂鲜活起来。

二是赋予农业特色提升课程思政内涵。农业高校的学科专业有着浓厚的“农业基因”、有着丰厚的中华农业文明内涵,这是农业高校课程思政最生动的“教案”。要运用好这种优势和特色,挖掘专业课里的农耕文明、大地情愫、粮食安全等丰富元素,把稻、麦、豆、果、菜、花、茶、肉、奶等与生存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元素充分用活,让“四个自信”和家国情怀在专业课程里自然流淌。重视农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建设“大国三农”课程与教材,培养学生建设发展“大国三农”的视野与责任。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在专业课程中打造出“农味思政”系列品牌课,形成了稻作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并以立项建设的方式推动课程思政在所有专业全覆盖,让专业课真正从“教学”转变为“教育”。

三是传承大学文化激活接续奋斗力量。农业高校往往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蕴含着大地与大学的“史诗”。要讲好“大学故事”,深挖大学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奋进基因,把校史与党史学习教育生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书记讲党课、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等契机,把革命故事、奋斗故事、科学故事讲给师生听,砥砺情操、涵养品格、激励斗志。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一代代名家大师为国为民的崇高品质,引导师生潜心治学、追寻卓越。用好“大学校训”,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爱党爱国、知农爱农的文化品牌,发挥大学校训、校歌、校风、学风的精神引领作用,浓郁育人软环境。南京农业大学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强农兴农”嘱托写入了校歌,从校史中挖掘了凝练了“青霉素飞越驼峰航线”“动物纵横数千里西迁”“北大荒七君子守边疆建粮仓”等动人的南农故事,这些精神坐标不断激励师生奋进前行。

四是瞄准国家急需厚植兴农报国情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也深刻改变着农业农村,农业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要培养师生的忧患意识、奋斗意识,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激发师生投身农业科技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危机感、责任感。在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发展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大潮中,引导师生牢牢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急需、抢占世界科技前沿的使命感、紧迫感。突出农科教结合培养人,把耕读教育作为必修课,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在耕读中实现价值引领和塑造,激励师生将智慧与科技带到田间地头、播撒向山水林田湖草。培育全球视野,通过“孔子学院”“世界农业奖”等有影响力的平台,提高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话语权,引导师生为“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去”贡献力量。

三、 坚持系统战略思维,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思政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多种因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环环相扣。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始终坚持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贯通各种要素、所有环节,整体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一是让教师扛起立德树人神圣使命。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工作全过程,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教师引进、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关键环节师德监督考核全覆盖,既抓牢底线红线,更要实现高位引领。依托农业特色和强农使命,运用“三农”丰富资源,建设教师师德涵育和社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引导农业高校的教师把教书育人和服务“三农”相统一。近年来,南京农业大学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制度,构建教师荣誉体系,开辟“师德大讲堂”等教育渠道,组建起以沈其荣、钟甫宁等师德模范为成员的师德宣讲团,引领全校教师把立德树人作为价值追求。

二是将育人责任在工作各环节落地生根。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统一谋划,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形成行之有效的“三全育人”制度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协调与落实,承担好“十大育人”体系的工作分解,对照职能职责和任务要求各司其职,有效运转。学院直接面对师生,处于思想政治工作最前线,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承担起育人主体责任,充分认识不同学科专业育人的要求、特色及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实现百花齐放。领导干部要深入践行“一线规则”,广泛建立起领导干部担任班主任、联系党支部制度,让干部走进立德树人的第一线。南京农业大学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校领导全部担任了本科生班主任。

三是集中力量打造高水平思政队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在队伍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针对农业高校思政课教师相对偏少的现状,开辟绿色通道,对内吸纳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优秀干部转聘;对外通过招聘不设固定时间、不设名额限制等“非常之举”,吸引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加快配齐建强一支高水平的、兼具农业高校特色的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健全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能力建设作为基础,推进职称职级双线“晋升”,让辅导员既有提高的空间、又能安心做好本职。选优配强班主任队伍,大力倡导教授当班主任,充分发挥政治过硬、品德高尚、学术精深的名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让最优质、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更加浸润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

四是聚焦育人改革评价制度。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是“改革学校评价”的第一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农业高校应着眼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服务“三农”实践的特点,构建科学有效的、富有农业高校特征、符合知农爱农人才培养要求的思政工作评价体系。要加快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对于涉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让德、智、体、美、劳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充分彰显。将思政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考核核心内容,将教书育人作为考核评价教师业绩的第一指标,让全校上下把工作重心始终放在立德树人上、放在倾心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上,不断汇聚师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