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允成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1925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学校诞生了晋中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太谷铭贤学校党小组”、最早的共产党员张惟琛,成为了晋中地区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摇篮和策源地,影响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回顾一百多年来学校的革命历史和党组织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在党组织早期创建的严峻考验中,还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无论是在南迁北归的征途上,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师生始终与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爱党爱国、追求进步,不畏艰难、顽强斗争,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回顾学校过往,赓续红色基因,研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农业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更好服务贫困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在办学治校中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
2019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着眼全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稳步推进合署改革任务。一是推动实施“大部制”改革。校党委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将原农大、省农科院46个管理机构,整合成为12个大部,实现职能归大类、机构归大口、职责管大事,构建了更加符合大学职能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其间,平调处级干部202人,新选任处级干部40人,健全完善了院所领导班子。二是探索二级机构法人治理模式。赋予学院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科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更多自主权,积极探索学校目标管理、部门协调服务、学院(研究所)实体化运作的二级机构的法人治理模式。特别是在推进“院办校”改革过程中,重新设置25个基层党委、6个党总支、3个直属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三是构建正向激励和反向淘汰相结合的人才动态管理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合署改革的强大政治优势,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效作为业绩绩效评价重点,激发出了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汇聚起了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工作中,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署改革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标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引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校的鲜亮底色,组织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巡讲团,打造品牌示范党课,实施“一院一所一品牌”党建活力激发工程,举办“马克思主义在农大”红色教育展、“领导干部学习讲坛”,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学习强国”APP,以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组织成立“学习小组”,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发挥党的组织功能,健全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校党委持续加强对全校思政工作的领导,探索构建了理论教育、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教师引领、校友激励、典型带动相结合的联动机制,打造了思政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相结合的立体空间,建立了整体推进、分类教育、个别关注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全面推进一体化协同育人工作。“注重劳动实践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入选首批全省劳动教育优秀案例。三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步伐。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主动适应新农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等“八大行动”24项具体举措,在8个市建设了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面向在校生举办首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验班,与20余家种子企业合作举办种业强省创新创业先锋班,与神农基团等企业合作成立食用菌产业学院,推动省政府出台公费农科生教育实施办法,并成为公费农科生招生培养定点院校,获批了4个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布局发展智慧农业、生物制药与工程、经济动物学、农业机器人等涉农新专业,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山西农业大学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获得山西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命名。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涉农高校必须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工作中,我们坚持书记亲自抓、组织带着干、党员当先锋,在服务山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打造了“党建+”服务品牌。一是三级书记一起抓。对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结合山西农业发展需求,校党委书记推动组建“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曲沃果蔬产业研究院”“忻州杂粮产业研究院”,谋划组织实施“助力攻坚深度贫困吕梁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科技引领”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各院所党委书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领任务、定方案、组团队、做协调;“双带头人”支部书记负责牵头实施、具体执行。全员动员、三级联动,践行了农科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助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项目,入选首届全国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二是党委支部带着干。校党委通过建章立制大力支持创新团队建设,改进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利用科研项目引导,鼓励教师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院所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师生深入乡村搞服务,与服务地党组织结对共建促发展。党支部挂图作战攻难关,为脱贫攻坚献良策,为乡村振兴做贡献。2019年,“三农”服务中心党支部荣获“山西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0年,山西农业大学培育出国家审(鉴)定品种3个、国家登记品种41个,向企业转让(许可实施)科技成果57项,社会服务部荣获省脱贫攻坚专项嘉奖。三是共产党员做先锋。山西农业大学的扶贫干部、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的足迹遍布三晋大地,学校帮扶的静乐藜麦、和顺太行云牛、中阳木耳、临县红枣、阳高西红柿、广陵有机食用菌等产业,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共产党员郭黄萍选育的“玉露香”梨品种,已成为隰县脱贫的支柱产业;共产党员高志强推广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增产技术,连创山西旱地小麦高产纪录;共产党员李步高主持培养成晋汾白猪新品种,是山西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猪新品种,为“晋字”牌“特优”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技术支撑。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山西农业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