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农林教育肩负着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型人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牢记党和国家重托,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南和遵循,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把方向、把大势、把全局的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34年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在深入分析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后,确立了“两个十年”的发展路线图:到建校90周年之际,实现“十年追赶”,达到国际公认的研究型大学标准;到建校100周年之际,实现“十年超越”,学校综合竞争力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一流大学水平,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施工图”“路线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系统规划实施“双一流”建设方案。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为统领,深入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推行学院教授委员会制度,搭建起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成立教材委员会,出台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管建结合,把好育人的重要关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规范阵地管理,建立党委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管控和处理各种风险,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足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办学治校各环节,引导全体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全力支持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师生每周三集体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方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的思想,指导学校改革发展实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形成“思政课+课程思政+实践课堂”的思政育人大格局。开设“大国三农”通识课程,开展“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驻村驻点支教支农等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意识。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位置,加强师德师风考核,严惩学术不端行为。举办高层次人才理想信念与国情校情研修班,开展新进教师理想信念专题教育培训,举办“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积极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形成“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构筑起既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大学精神体系,为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凝聚了精气神、画出了同心圆。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明确校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责任。以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为抓手,形成了建设、考核和评价全链条的党建责任体系。优化基层党支部设置,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推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和行政组织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协调运行机制,让基层党支部在学院、系室资源配置、评奖评优、职称晋升、选补师资等重要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把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洁关,完善干部民主推荐和考察方式,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加强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规划设计,推行处级干部轮岗交流和多岗位锻炼,将优秀年轻业务干部多岗位实践锻炼制度化,着力发现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打通干部“能上能下”新渠道,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履职尽责本领得到切实提高。严格规范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干部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人才发展支持体系,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部,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人才工作合力。成立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破解发展体制机制阻碍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自1999年合并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紧紧抓住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遇,坚定推进国家科技教育体制统筹改革试点,完成了原七个农业科教单位的实质性融合,探索构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新体制,整体办学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在理顺办学体制的基础上,逐步调整院系设置布局,积极推动后勤、产业、校外场站改制,有序实施人员分类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持续加强科教资源配置改革,全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管理部门职能,切实强化学院主体地位,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设“创新实验学院”等改革试点,按照“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交叉培养,满足学生选择不同发展路径的需要。推动涉农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融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造提升61个传统专业,增设9个新农科专业,开办新兴专业。加强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围绕解决旱区农业发展重大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打破学院界限,集成学科优势,规划建设了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等五个学科群。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建立了遍及全国18个省区28个试验示范站、46个示范基地、100多个示范园,打造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排头兵”。着力破除“五唯”顽疾,大力推进职称评审改革,实施分类评价,建立“标志性成果”评价机制,突出质量、绩效和贡献导向,实现人才评价标准多元化突出质量导向,一批教师通过直聘、破格晋升职称,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潜心治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