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2021-12-14 08:05段晓莉许家辉赵苏云
医药前沿 2021年31期
关键词:真腔管径椎动脉

段晓莉,穆 研,许家辉,赵苏云,杨 辉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超声科 陕西 西安 710061)

椎动脉夹层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疼痛及运动失调等,早期检查和明确诊断是椎动脉夹层的救治关键。伴随血流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较多文献报道称血流超声是闭塞性疾病或椎动脉狭窄的主要检查方式。但国内有关血流超声应用到椎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报道相对少见[1-2]。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血管超声对椎动脉夹层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4 月—2021 年2 月收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30 例患者作为探析组,患者均接受CT、MRI 等检查确诊,均符合椎动脉夹层相关诊断标准[3],发病时间均<48 h。探析组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0 例;年龄49 ~74 岁,平均年龄(63.57±4.32)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 名作为基础组。基础组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为50 ~75 岁,平均年龄(63.48±4.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入选对象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Phiilips Affiniti 7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内膜中厚度以及斑块情况、动脉内径等,选择4 MHz ~5 MHz 凸阵探头和探头频率为2 MHz ~5 MHz 宽频线阵探头,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待患者心率指标稳定、呼吸平稳后,行CDFI检查。选取患者锥间4-5 间隙区域测定椎动脉指标,记录V1 段(起始段)、V2 段(颈段)、V3 段(枕段)血管走行情况以及腔内回声,测量患者血管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峰值血流速度(PSV)和双侧颈动脉管径,参数均测量三次后计算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斑块形成主要是指颈总动脉内膜中厚度>1.2 mm,统计两组斑块检出率。记录两组患者椎动脉结构指标,主要为椎动脉内径。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Vd、Vs、RI 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斑块检出率情况比较

探析组斑块检出24 例,检出率为80.00%;基础组斑块检出8 例,检出率为26.67%。探析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142,P= 0.000)。

2.2 两组椎动脉真腔管管径、血流速度比较

探析组患者原始管径、PI、PSV 值均高于基础组,真腔管径、EDV 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动脉真腔管管径、血流速度比较(± s)

表1 两组椎动脉真腔管管径、血流速度比较(± s)

组别 例数 原始管径/mm真腔管径/mmEDV/(cm•s-1)探析组 304.32±1.141.62±0.7817.39±7.14基础组 303.54±0.893.51±0.8723.69±9.28 t 2.9538.8592.947 P 0.0040.0000.004组别 例数PSV/(cm•s-1)PI探析组 3075.26±20.541.72±0.76基础组 3057.14±21.450.95±0.17 t 7.0305.415 P 0.0000.000

2.3 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测值比较

探析组患者双侧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测值PI、PSV、EDV 值均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测值比较(± s)

表2 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测值比较(± s)

颅内椎动脉PIEDV/(cm•s-1)PSV/(cm•s-1)探析组 300.61±0.1225.21±5.3748.76±11.24基础组 300.83±0.2230.49±4.1263.54±9.37 t 4.8084.2725.532 P 0.0000.0000.000组别 例数PCA PIEDV/(cm•s-1)PSV/(cm•s-1)探析组 300.71±0.1428.26±2.3758.12±7.24基础组 300.82±0.1233.25±3.1465.48±8.26 t 3.2676.9473.670 P 0.0010.0000.000组别 例数

3.讨论

椎动脉夹层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和外伤性椎动脉夹层两种,以前者更为多见,颈部创伤导致长时间颈部过度伸展也是椎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患者多见于脊髓或小脑部位的梗死病灶,患者临床预后取决于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程度,通常情况而言颅外段动脉预后良好,且复发风险相对更低[4]。

在椎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根据患者病变累及的血管部位不同,超声表现也存在差异,若病变累及血管内膜则会出现血管呈双腔结构;若累及中层平滑肌层,则形成壁内血肿,导致血管腔狭窄;若在外膜或中膜之间,则会形成假性动脉瘤[5-6]。在假腔未闭塞的患者中,假腔内血流与真腔无不同之处,因此在椎动脉夹层发生的早期,假腔由于遭受血流冲击而产生搏动性,动脉夹层可能进一步蔓延到远端,经血管超声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治疗椎动脉夹层,可有效预防患者病情进展[7]。椎动脉夹层患者血管超声检查征象表现:直接征象:患者椎动脉血管呈现病变动脉管腔经增宽、不规则动脉狭窄,且椎动脉血管呈现双腔结构主动脉壁内血肿呈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同时伴有漂浮的内膜活瓣;间接征象主要以动脉远端血流频谱呈现高阻性改变为主。尽管椎动脉夹层患者血管超声检查征象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对于检测无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而言,可以考虑发生动脉夹层[8]。本结果表明,探析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基础组,探析组患者原始管径、PI、PSV 值均高于基础组,真腔管径、EDV 均低于基础组,探析组患者双侧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血流速度测值PI、PSV、EDV 值均低于基础组,数据经检验证实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将血管超声血流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进一步对椎动脉夹层患者椎动脉颅内段受累情况和后循环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分析。患者主动脉颅内段及大脑后动脉血流改变相对较少,可能与小脑后下动脉血液供应良好等有关,因此患者后循环缺血情况相对较轻,且在累及颅内椎动脉的患者中,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患者部分双侧椎动脉汇合部位累及对侧椎动脉,对患者后循环供血情况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后循环交通开放,在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累及颅内段时,可能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异常、对侧主动脉血流灌注异常以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液供应异常等有关,进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循环缺血症状。因此,在主动脉夹层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其与小脑后下动脉部位的关系是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各项治疗的关键[9]。

综上所述,血管超声能够客观评估椎动脉夹层血管结构形态学表现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为椎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真腔管径椎动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血管内超声指导真腔寻径跟踪新技术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寒区某水电站大管径PCCP管施工过程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