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勇
摘要:在当下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让小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性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让他们体验用数学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笔者将探究创设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一、优化专业素养
要推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落实,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生活化教学理念,真正理解其内在含义。事实上,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可以用在教学的每个阶段,对教师的控场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需要教师深刻解读课程标准的内容,不断丰富自身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积累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将其与教学课堂相融合。
二、寻找并创新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素材和内容
小学生己经具备了相当的数学知识和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老师应该尽量选取学生有兴趣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素材,数学家总结的一些定理小知识,或者国内外闻名的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科学应用等来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向学生展现数学内容和问题,体现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折射出数学无穷的多面价值之光,让学生能够身临数学之境,普照于光芒之下。总之,教师不但要擅于观察和发现生活化数学题材,还要辨别这些事物或者情境与数学课本知识是否真正有有用的联系,思考是否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选择相对最为适合学生的生活化情境素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为了引出"七巧板"这个教学小伙伴,教师可以追根历史,用视频,从"燕几图"到"蝶翅几"介绍七巧板的发展演变过程,动态演示,古往今来,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为了更好地切入课题,教师还可以创设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摆七巧板的视频情境,由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创设情境
任何一种学习都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数学学科的数学也不例外,并且,对于数学这样一门枯燥、乏味,且极具复杂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来说,只有从小学生感兴趣的点展开教学,才能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比如,讲解"搭配问题"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生活问题,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有亲切感,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当然,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开始,先用大屏幕展示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每天是自己准备要穿的衣服,还是父母帮忙准备?你们喜欢搭配衣服嗎?小红打算出门,她有5件想穿的衣服,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自己思考一下,尝试画一画、数一数,看能否得到答案。"这个问题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叫后进生回答,并且稍作引导:"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衣?可以怎样搭配呢?"有的学生为衣服编号后,用一一列表的方式写出了各种可能性,有的则是用连线的方式确定搭配方法,最终得到的答案都是6种。接着,教师适当增加难度,加一件上衣、再加一条裤子、再加一条裙子,依次让不同的学生作答,学生已经认识到上述方法不适合复杂情况,非常麻烦,要思考更加简单的方法。于是教师再次增加难度:"现在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2、4、6、8、0,十位上的数字可以是1、3、5、7、9,那么这个数有多少种可能性?"在思考时间过后,叫优等生作答并说明思路,学生认为若十位固定的话,个位有5种选择,而十位也有5种选择,所以实际上是5×5=5种选择。其他学生也受到了启发,发现前几道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不仅简单,还不会遗漏,在这堂课上,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此外,贪玩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特点,处于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集中注意力相对较差,而针对这个阶段中的学生,我们就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将数学学习和娱乐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减轻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抽象的特点,更利于小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小学教育阶段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是社会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提出来的新要求,要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我们必须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将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立足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上,进而通过对教学元素的整合和利用,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情境教学活动越来越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在促进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兰.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应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
[2]李俊莲,甄效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0).
[3]施玲.小学数学“伪生活化”教学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上),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