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梦梦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转变高职院校以往的英语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充分顺应学生专业及职业发展需求。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导,引进分级教学法,既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升教育质量。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分级教学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理论支撑及意义,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对策。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分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095-03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事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具体到高职英语教学中,针对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学习耗时较长的现象,部分专家学者与教师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为学生建设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學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教学平台,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培育跨文化意识,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20世纪90年代,我国便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引进了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力求打破传统英语教学“局限在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旨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从而满足国际化交流要求。
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并没有换来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明显进步。随着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推进,不难发现,简单的网络学习若脱离教师引导,仅凭学生自学,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指导地位难以替代,所以如何有效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使两者优势互补,并针对学生学情展开教学,是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探讨的话题。
在此基础上,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分级教学应运而生。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分级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混合式教学,即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网络线上教学两种模式充分融合,从而形成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益的新型教学模式[1]。国外多数学者均已提出形式多元的混合式教育模式,混合式八角结构体系是提出时间相对较长的一种。一般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于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融合,所以教师在具体教育活动中要不断针对该模式的实施环境进行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计划制订,而且还要持续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定期检测学生学习结果,明确是否实现了预期教育目标。
有学者明确提出,Blended Learning即要将传统教育模式优势与网络化或者数字化教育优势充分融合[2]。换言之,不仅要发挥授课教师启发、监控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导地位,还要切实呈现学生身为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也有学者将混合式教学设计分解成八个互相循环的环节,包括明确混合式教育目标、明确预期绩效、择选传播媒体与渠道、教学设计、支持策略、各项计划执行的行动观察、教育效果评估以及修订教学。由此可见,混合式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群体需求的多元化,强调教育工作要按照学生个体条件展开,各项教育工作与教育元素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切实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二)分级教学的基本内涵
分级教学模式参考了语言习得研究当中的差异教学理论内容,着重强调学生群体存在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以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风格以及兴趣为基准,设计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教育内容、过程以及成果,从而推动学生群体在原有水平和能力上获得相应发展。成功的教育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个性特征,明确学生知识储备与能力水平,并以此为基准展开针对性教学,将学生以能力水平为核心划分成各层级,针对每个层级的学生设计适宜其能力水平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分级教学理论支撑及意义
(一)英语分级教学的主要理论支撑
将分级教学运用到高职英语教育中,是顺应学生群体发展需要、优化英语教育效果的主要方法与举措,可以在实践运用当中得到诸多学科和理论支持。据相关研究证实,这些理论普遍集中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美国语言学家在有关著作当中提出了“i+1”理论,“i”指的是语言学习主体的母语水平,“1”指的是高于学习主体语言水平和能力的语言知识或者文化知识。该理论指的是借助略高于学习主体语言水平及能力的语言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帮助、引导其习得深层次语言知识,让其可以有效掌握与运用各项语言技巧,实施跨文化交际[3]。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孔子曾明确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也表明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准,设计与其充分适应的针对性教育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分级教学可以融合学生群体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借助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可帮助学生建构广阔与丰富的知识体系。换言之,即以学生心理动态为基准,借助心理学方法对学生展开引导和疏导,帮助学生客观且理性看待学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生源招录和专业教育层面的特征可以发现,以往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已无法顺应当代高职学生群体发展需要,无法使其充分融入英语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然而借助分级教学,教师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育有效性与时效性,促进学生实现快速发展和进步。
(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教育学和语言学理论是高职院校英语分级教学贯彻落实的核心所在,而心理学理论基于学生群体心理视角,探讨影响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掌握的根本元素[4]。其中,时代发展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可以让职业教育理念和内涵产生深刻变化。具体来说,时代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让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渐渐体现出个性化、动态化与碎片化特点。以往的职业教育观念、手段、体系和学生群体全新的思想及行为具有显著的矛盾性,致使学生在思想和心理层面对以往教育体系及教育方法产生抗拒心理。所以,在高职英语分级教育实践中,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行为规范,适当调节分级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明确信息技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运用混合式教育模式,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彰显学生群体在英语教育中的能动性和主体性,提升英语分级教学的实效性。
三、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实施策略
(一)合理化与科学化进行分级分班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职业教育需求为基准,明确学生在自身职业发展中需要掌握的英语知识内容,拟定统一化的英语课程入学考试;另一方面,应按照学生英语课程成绩,明确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水平,通过面试考核学生群体听力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化交流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英语试题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群体知识储备量与英语阅读能力,确保面试题目具有较强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反映学生在英语表达层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除此之外,以高职英语教育大纲和职业教育要求为依托,可以把学生群体划分成A班、B班与C班等班级。具体来说,A班重视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翻译与听说等能力;B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而C班则重点负责培养学生英语课程知识和综合能力。所以,在班级划分层面,三个班级同级,可以有效规避学生在班级迁移当中产生的思想问题、情感问题与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与满足感。在班级迁移当中产生的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需要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准,开展分级教学,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模式,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积极创新英语分级化教学模式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进混合式教育模式,能够创新以往英语课堂教育模式和体系,彰显英语教育重点内容,真正深化学生群体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知程度。在英语分级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与教师要按照各班级教育重点,明确混合式教育模式运用路径渠道。
首先,对于A班而言,该班级作为能力培养班,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翻转课堂为基准,把整个教育过程明确划分成各个层次,保障每个层次之间满足层层递进原则,从而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当中,不断提升个体英语能力。例如在英语听力训练实践中,英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听力能力,逐步提升听力材料难度。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结合线下课堂教育现状渗透英语理论内容,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与巩固理论知识内容。
其次,对于B班而言,该班级作为基础巩固班,教师在混合式教育模式中应以教育理论知识讲解为着眼点,重视知识讲解的层次性。比如在英语课堂教育中,教师应以基础知识讲解为核心,而在线上平台教学中,则要以知识探究作为重点,借助小组协作,调动学生对英语知识内容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最后,对于C班而言,该班级学生无论在英语知识储备层面还是英语表达能力层面均有不足,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在混合式教育中适当渗透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内容,保证课堂教育和线上教育的切合性及连续性。在此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建设联通多媒体教育系统和线上教育系统的平台,让教育资源可以充分运用与衔接,而优化英语教育质量。
(三)建設完善的分级教学评价机制
为综合与全面评价学生群体学习能力,有效激发学生日常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提高学生语言交际水平与能力,在高职院校英语混合式分级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难度不同的试题进行考核,但所采取的整体考核方案要大致相同。高职院校要在英语教学中以混合式教育模式为基准展开教育改革工作,以各模块英语课程要求为基准,提高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考核评价力度,建设模块学习的终结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有机整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考试类型当中,各考试项目所占比例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各占50%,而在考察类型中,各项目所占比例为终结性评价30%,过程性评价70%。一般来说,在混合式分级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模块考核评价更为直观,考核结果也更容易生成[5]。例如听力模块考试通常是在学期末时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组织学生们在指定教室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考核习题的一次性考试,开课前,教师在平台后台明确设置个内容模块所占的分值比例之后,在学生完成学习时,计算机便会自动生成学生成绩报告,具体涵盖学生个体学习时间、学习分数以及答题准确率等各项数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育模式下的高职英语分级教学,应立足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优化学习成绩、提高知识运用水平以及提升成绩等层面,重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刘西娟,韩笑,夏恒霞.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性调查——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 现代交际,2018(23):48-49.
[2] 罗炜,唐年青.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河北职业教育,2019,3(03):50-52.
[3] 常转琴,夏增亮. 基于小组动态评估分析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3):49-53.
[4] 江凌. 移动终端视域下综合英语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讨[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7):179-181.
[5] 董桂玲,宣恒大. 涉外教学中英语语言教育功能的双层次分析及体系构建[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53-57.
(荐稿人:张政,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