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红
摘 要:结合近年来幼儿教学实践改革的不断开展,我深有体会的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给予我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和带动之下,我园的幼儿课程积极与当地的本土资源相结合,通过这样的结合,一方面让我园的生活课程有了更为接地气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能积极从本土资源出发,真正构建适合幼儿的课程模式,对于我园后续研究探索生活体验课程教学模式来说,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探索。本文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主要从两大方面,以里下河水乡资源为依托,开启丰富有效的生活体验课程:校园环境入手,让生活体验课程“入乡随俗”;丰富课程资源,让生活体验课程“活色生香”。
关键词: 幼儿教学;生活体验课程;现状;里下河水乡资源;实践探索
结合近年来幼儿教学实践改革的开展,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这场实践的背后,我深深体会到在幼儿教学中,始终不能脱节的就是幼儿的生活实践,只有将生活体验渗透到幼儿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体验到教学改革实践带来的无穷快乐。与此同时,我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都是为改革实践搭建了不实用的花架子,导致教学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当前的幼儿改革教学实践中,我近年来阅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在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理念的带动之下,我深深体会到幼儿教学实践要改革要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我园地处里下河一带,里下河水资源为日常的幼儿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多资源,这些资源的融入,一方面可以构建更为接地气的幼儿日常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们从小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从小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热爱生活的性格品质。基于此,我积极利用里下河水乡资源,构建有效的幼儿生活体验课程:
一、校园环境入手,让生活体验课程“入乡随俗”
结合日常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我园积极从校园环境着手,在校园环境的改善中,将本土资源积极融入进来。将水乡文化特色融入幼儿园各部分环境之中,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巧妙借助生活周边“水韵”资源,努力打造“本乡本土”游戏环境,实现园内 “一步一小观,观观皆游戏;一园一大景,景景水相宜”:
1.画龙点睛,呈现“墙文化”
墙文化是幼儿园中比较彰显其文化的一个比较直接的区域,墙文化的呈现中,我发现墙文化的构建开展,有赖于教师通过结合主题的形式,让墙会“说话”。我园精心设计外墙颜色,以蓝色作为主色调寓意为水乡的水,绿色凸显的腰带墙和围墙柱寓意绿色荷叶的池塘、粉色墙体寓意成荷花,加上墩头水乡童子的图案,更显幼儿园活泼、灵动。宝塔型的楼顶椎体,成了画龙点睛之比笔,正可谓,小荷已露尖尖角,明日芬芳香满池,寓意着我园的明天会更美好。墙文化的有效设计,可谓成为我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户外空间,回归自然资源
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也应当积极回归自然资源,将本土的自然资源有效融入积极渗透,本土资源的积极渗透,能够让幼儿园户外空间更加具备乡土特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家乡文化的品质。
洼娃乐园——努力将“水韵”和“游戏”相结合,将西操场原有老旧的大型玩具拆除,创设“洼娃乐园”活动区,合理设置了戏水池、玩沙池、攀爬区、投掷区、涂鸦区等多种区域,开放性户外游戏环境,满足孩子们自主游戏的需要,孩子们自由嬉戏,玩沙玩水,惬意无比。
土得出奇——将教学楼后面废弃的小车棚加以改进,搭建阳光篷,创设了泥工坊“土得出奇”,设置了原土区、泥画区、筛土区、泥塑区、烘焙区、涂抹墙、展示区等不同的玩泥区域。孩子们收集了各种玩泥工具,运土、碎土、筛土、和泥、踩泥、泥塑、泥画等,让孩子真正亲近自然,让孩子真游戏。
另外,在幼儿园东操场北侧场地提供炭烧积木、轮胎、纸管、纸盒、竹梯、长凳、水管、等自然废旧材料,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废旧物品,然而通过幼儿的大胆想象和实践操作,可以废旧利用为幼儿所用。结合幼儿晨间游戏的开展,我在每一天的晨间活动中渗透户外游戏活动,这些户外游戏活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比如冬天的时候天非常冷,孩子們早晨来到户外运动有点缩手缩脚的,这个时候我开展分组,组织一场拔河比赛,孩子们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就开启了“拼搏之路”,通过这样的拔河比赛,孩子们也不觉得冷了。比如通过老鹰捉小鸡游戏,让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孩子们的毅力。类似这样的晨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科学的运动习惯。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户外游戏的开启,能够给予孩子们一天的好心情和精神气。
3.室内设计,体现愉悦自主
精心设计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处拐角、每一个楼梯,力争使幼儿园的每一个地方都体现愉悦自主的理念。
(1)对游戏空间进行合理规划。针对教室的各个区域进行重新布局和规划,规划点包括墙壁、阳台等等,根据班级主题设置5-6个区域,以小巧精致的玩具整理柜为隔断,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孩子们一起创设出灵动的区域游戏活动。除去教室中开展集体活动的区域,其他空间的设置方面多以游戏区域为主,这样可以增强教室内的互动性和交流感。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彩棒”,孩子们平时可以用彩棒接力、跨越、搭建、骑马等等,孩子们用废旧的饮料瓶做成了哑铃、滚筒等,结合指导亲子自制户外运动器械。多个周末,孩子们在家和父母、长辈一起自制体育器械,他们就会迫不及待期待着周一来到学校,将自制的运动器械带过来,自制运动器械的方式,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们运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幼儿运动形式的丰富多样。而自制运动器械,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另一个角度的教育,当下在提倡垃圾分类的背景之下,孩子们意识到所谓的废旧垃圾,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讲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再利用,可以变成自己手中的“宝藏”。
设置公共特色游戏区域。幼儿阶段的游戏内容和分类有所不同,比如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类,也可以从实验、制作、装扮等角度进行分类,这些分类都要求教师针对幼儿教室的空间进行有效设置和分类。如智力拼搭墙——将原先破旧的过道墙面改造为幼儿积木墙、蛋托墙。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由建构,锻炼幼儿抓握能力,更促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
创意涂鸦区——幼儿园在东教学楼的东墙贴上不同材质的材料,供幼儿绘画涂鸦。另外, PVC水管、砂缸、轮胎、纸箱、蚌壳等材料也成为孩子们涂鸦的材料。
同时借助园内楼层的特点,设置“虬泓美食”“水韵茶吧”等活动,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具备本土地域特征,有助于幼儿快速融入游戏活动内容,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都可以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本土特色的公共游戏区域,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游戏,增加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引导幼儿们在个性化的游戏形式和内容中,学会揣摩和探索。
二、丰富课程资源,让生活体验课程“活色生香”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诶可以为幼儿园生活体验课程注入不竭动力,也能为幼儿园生活体验课程的有效开展,注入鲜活的动力。
1.结合主题,细碎资源慢整理
随着班级主题活动的推进,以班级主题课程为单位的资源整理库渐渐形成规模:涵盖活动来源、思路图、活动内容、反思等文本资料,区域游戏的操作材料,环境创设的思路设想、幼儿活动的影像资料。如中班组合理利用水乡道情、剪纸等特色文化资源,借助竹子进行“道情悠悠”特色活动,利用家长的特长,邀请幼儿家长来介绍道情小知识,现场演唱经典道情歌曲,以民间小游戏开展特色区域游戏活动。在“水乡纺织”主题中,苏中纺织厂成为我们的观摩大后方。由“麦苗青青”衍生出的“与麦相约”,老师们合理利用前期资源,在孩子活动的基础上再次筛选新的角度,斟酌新的可开发资源,形成新的班本课程。这样,我们的班本主题资源库逐渐形成,并整理出18套切实可行的主题案例集,由专职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库管理。通过将家长资源、本土资源有效融入到幼儿园日常的生活体验课程,让幼儿一日活动不再局限于只是对着屏幕、视频去看一看,而是完全可以触摸到,结合幼儿生活体验课程的主题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开展不同的课程内容,比如与农作物相关的课程資源,可以结合季节、节气的不同,带领孩子们去户外去田园里走一走,感受田园的广袤风景,感受从播种到丰收的喜悦,感受到农作物随着节气不同时期的各自成长等等。结合纺织主题,让孩子们走进当地的纺织文化,知道当地的经济收入来源,从小对职业、对产生、对家乡企业特色等等,都有相应的认知和了解。
2.精心打磨,生活课程新收获
结合幼儿园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展,我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反复打磨、反复思考,通过打磨和思考的方式,积极反思教学实践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善和强化。打磨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个反思的过程,主要从幼儿的参与度、反应等方面加以积极有效开展。针对幼儿的自身发展,比如通过生活体验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人,学会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万事万物,通过这些细致的观察,让家乡的区域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我园的生活课程已成为幼儿园里的一个常规课程,每周一节生活实践课程,积累了五大主题课程:“生活相遇”、“田园探秘”“动手创意乐”“快乐方言童谣”“水乡风光”,共计一百多篇生活课程活动案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当前幼儿教学实践改革的现状,我深深体会到针对当前幼儿教学实践的现状改革开展,应当积极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在优秀教育理念的引导和渗透之下,开展卓有成效的幼儿教学实践改革。与此同时,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阅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在教学实践改革的道路上拥有更多的底气和可能性。本文通过里下河水资源的运用渗透,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游戏面貌,都有了全新的改观,全面调动了幼儿一日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彭瑛.幼儿园生活体验课程的构建[J].贵州教育,2018(06):24-26.
[2]唐本燕,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J].科学咨询,2017(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