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丽
摘要:在语文这门学科中,阅读处于核心的地位,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阅读能力又是小学生发展必备的一项技能,所以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关键部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知识养分,也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更加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如低年级小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较低等情况,导致很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此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乐观,仍然存在许多较突出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认为学生只需要对阅读中的故事了解便可,因此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的延伸性也明显不足。
(二)学生阅读兴趣并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需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然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重视知识的单一化讲解,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样被动的学习并不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且小学生本身专注力就不足,在持续性阅读上有所欠缺,如果教师不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就不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最终也不会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良好阅读习惯难以形成
一方面是受到小学生特殊年龄的影响,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在知识储备和语言应用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在阅读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受到教师教学观念及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加之阅读教学方法较落后,导致学生在缺乏阅读兴趣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适当的阅读教学氛围
在小学时期,学生由于年纪尚小,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非常欠缺,但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和好动性非常强,因此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专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营造阅读教学氛围的方式,让学生沉浸于语文阅读,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渲染,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要阅读的欲望,同时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发展。例如,《静夜思》的教学中,这是一首表达强烈思乡之情的古诗,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音乐,如《思乡曲》等,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氛围。然后,再指导学生去阅读这首古诗词,并分析和挖掘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所感所想。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讲述一下自己对于故乡的理解,使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之下,学生很容易就能读懂古诗中所描述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
在小学时期,学生虽然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阅读学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阅读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变得有来有回。学生既可以是倾听者,也可以是表达者,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参与感,使学生对阅读教学感兴趣,进而更积极地投入阅读教学活动中。例如,《端午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参与这篇课文的閱读。首先,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参与游戏“小馋猫猜节日”,通过给予学生各种节日美食,让学生猜节日,如小汤圆、圆又圆,是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是中秋节!那么再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我们要吃什么?吃粽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出些题目与学生进行互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关端午节的一些故事,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回忆时间,这样方便学生组织语言。最后,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教学,所以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质量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多种阅读技巧也尤其重要,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水平较低,也与其阅读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够单一地阅读文章中的文字,这对于发展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感悟并没有实际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阅读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个性特征,且不同的阅读题材阅读方法也不同,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阅读的方法。
以《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为例,其文学体裁是长篇小说,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感受作者写作风格,如作者在语言选择上使用了大量的短句来表达感情,通过短句来营造出快乐的氛围,以此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快乐与自由的追忆,同时通过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方式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及对亲人的怀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又比如,在学习《从军行》这一首边塞诗歌时,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领悟诗歌中表达的意境,感受作者通过“孤城”“遥望”等字眼,以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来表达出戍边将士孤独及思乡之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不可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一项必备的发展技能。为此,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燕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
[2]马义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3]任兴伟,雷春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000(031):234-235.
[4]杨芬.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探讨[J].信息周刊,2019(50):1.
[5]陈春红.加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000(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