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启发式教学

2021-12-11 14:11岳娜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2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教学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和解读很重要,但不能以教师的指导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的吸收知识,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说明

《故都的秋》是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是写景抒情类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内容,体会散文中蕴含的深刻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掌握对比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秋味,了解郁达夫创作背景和写作风格。再诵读品味重点语段,通过意象明了作者忧郁而孤独的情感,再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作者审美情趣。最后体会作者寄托在秋景中的忧思和孤独感。

二、案例呈现

通过古代秋景诗导入,引出不同诗人对秋的不同感受,由此引入郁达夫《故都的秋》,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北国的秋天和南国的秋天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北国的秋“清、静、悲凉”,南国的秋“慢、润、淡”。

2、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

经讨论学生分为两组:“悲秋”组从五幅秋景图进行分析,秋晨天空、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凉意、秋枣色彩。这些景色都显得十分凄凉。“颂秋”组从对秋的眷恋分析,作者不远万里也要看一看这故都的秋景。两组各有道理一时间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接着提问,作者为何选取了普通秋景进行描写呢?

明确:作者在描绘秋景时无时无刻不显示着对秋的怀念和赞美,但在作者的主观感情中故都的秋依然是“清、静、悲凉”,可以说《故都的秋》是一曲悲凉的颂歌。

3、郁达夫眼里的秋为何会这样?

生:是否与年龄、家庭、性格或时代有关?

师:当时郁达夫只有38岁,并未十分沧桑,郁达夫的家境背景并未有资料参考,最后教师出示本文写作背景,即郁达夫生活在一个战乱时代,国家动荡不安,引起作者心境忧郁。

师:为何朱自清的《春》与作者的感情有很大不同?

生:可能与作者生活经历有关?可能和作者心境有关?

由此教师引入作者简介,介绍作者背井离乡的经历,引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深沉的爱。至此师生观念达成共识。

明确:作者眼中的秋之所以“清、静、悲凉”,首先是因为北国的秋本身的特点,其次就是作者本身的忧郁气质、个人经历。

三、案例分析

(一)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进而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问一答,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文针对“悲秋”还是“颂秋”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同学们区分为两组进行讨论,并且对于学生的解答教师没有急于评价对错,因为无论是“悲秋”还是“颂秋”文中都有理可依。虽然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启发式教学但是也要求教师适时点拨,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教师会充分肯定,鼓励个性发展;对于理解稍微有偏差的同学教师会适时给予鼓励,加以点拨正确引导。教师在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辩论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总结和归纳,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进课堂,启发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对于同学的设想给予了将极大地展示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一开始就否定同学的思路,而是给学生明确的理由,并引导同学向正确的方向探索,没有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舒适愉悦的课堂环境。

(三)启发式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1、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要明确教学重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可灌輸过多知识而是要抓住重点、举一反三,以这个重点展开教学,把知识点讲透。这也相当于为学生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从一个点进行突破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如此课,以本文的文眼进行插入,首先让同学们抓住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有利于接下来对秋景的分析,更有利于对作者心境的分析,由此做到步步深入,“一举多得”。

2、师生思维逐步达成共识

深层次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接收知识,而学生的思索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合到一块去,但教学的程序不一定按照教师事先预想的效果进行,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在本课中对于作者情感的由来同学们展开讨论,由于同学对郁达夫了解不多所以设想也多种多样,教师对于一些错误的设想没有立即否定而是积极引导,逐步引导学生走入正轨,沿着正确的思路思考解决问题。

3、设置有效问题

适时并有效的提问对于一节课来说至关重要,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但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多多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然而这样的一问一答并不能完美的串联起课堂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知识储备,精心的设置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总结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逐步深入了解文本,循序渐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启发式教学将学生主体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使教师、文本、学生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吴双,李娟.启发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24):53.

[2]吴春明.语文课堂启发式教学中的提问[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3):32.

[3]李文茜.高中语文启发式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20(15):61-62.

[4]程鹏.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探讨[J].考试周刊,2020(12):38-39.

[5]冯彩霞.浅析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20(01):88-89.

作者简介:姓名 岳娜(1997-),女,汉族,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