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超
(朔州市朔城区乡村振兴局 山西 朔州 03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基础上全国开始加大发展乡村经济的研究力度,其目的是探索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出路,将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对国家颁布的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分析可知,“三农”问题在现阶段的国家建设战略中极为重要,党始终将“三农”问题摆在关键的位置上,确保乡村振兴、农村经济发展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助力,同时为民族复兴历史性目标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农村若想与城市缩小差距,就需要在经济建设中多作文章,为农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当地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生活条件。乡村振兴对带领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来讲意义深远,同时具有推动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020 年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朔州市常住人数达159 多万,常住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人口共985 435 人,常居住在乡村人口共608 009 人。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较多,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所在。
2020 年朔州市生产总值持续突破1 000 亿元,朔州市6 县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7 多亿元[1],研究发现农业产值67.4 亿元,占比为49%;牧业产值53.7 亿元,占比为39%。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农作物的种植收入和动物的养殖收入构成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落后于第一产业的同步发展,还处于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
由表1 和表2 可知,朔州市2016—2020 年各项指标有所增长,但是从人均GDP 来看,人均GDP 为52 010 元,2020 年增长到61 900 元,比2020 年全国人均GDP 减少了10 547 元。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6 年朔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478 元,2020 年增长到15 812 元,比2020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了1 319 元。
表1 朔州市近5 年各产业产值情况
表2 全国近5 年各产业产值情况
朔州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均表现为增长趋势,但是其增长速度较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同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提高的空间。由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尤其是在网络电商、直播带货的今天,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达不到充分融合,农产品极易出现滞销,从而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上也会带来困难[2]。
随着农村建设活动的持续展开,农村生产力有所提升,农业更具现代化、绿色化、科技化,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要立足实际侧重改进农业发展经济结构,在农业领域投入技术资源,通过机械设备的推广与普及提升生产力,优化农业生产手段,以达到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的目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的数量与质量同步递增,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建设中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将优质的生产力引入农业发展范畴,通过提升农业创新、竞争、生产的水平,为农村改善生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3]。
但是农业机械化充分实现农业现代化仍然存在挑战,农业机械化推广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机械化成本高,农民对机械化持保留态度,加上部分机械化推广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以及地区实际情况,如朔州市部分农村不宜进行机械化均成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阻碍。
同时,朔州市许多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滞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不突出,总体发展成效不理想。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快速转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铺平道路。极个别农民水平不高,无法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导致现阶段农业发展不足,农村经济无法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无法得到很大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国家现代化不能没有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可以促使农村的繁荣富强和农民的安居乐业。立足新时代党带领乡村谋求发展的大背景,利用科学、先进并具有时代性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打造更优的发展机制,依托该机制将更多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引入其中[4]。
近年来,朔州市农业机械需求逐年增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机械促进生产规模,从最前端的农业生产出发,对这部分机械技术产品进行购置补贴,不断完善扩大补贴项目,加大推进补贴实施力度,让农民真正接受机械化发展带来的红利,为农村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提供科技装备支撑。另一方面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体系中,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明确要求和管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围绕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针对农村产业发展滞后情况,不断优化乡村产业体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研究增强农村活力。
农业的生产、农村的组织、农民的管理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水平,将农村新业态、新举措、新思想视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行的支点,为乡村产业联动、科学布局、创新优化奠定了基础,达到整合当地产业化发展资源的现实目的。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产业集聚与优势互补提供条件,使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业、绿色有机产品加工业、农业物流等产业链更为健康[5]。
通过统一组织农产品合作社,并规模化引入市场;通过引入扶贫助农、直播带货等新的商业模式,解决农产品生产端和消费端需求,紧紧把握品牌效应的主线,用品牌突出地方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比如,朔城区玫瑰和枸杞、右玉沙棘汁、怀仁羊肉及应县蔬菜等其市场需求量较大,可利用直播带货形式进行销售,实现产销产业融合模式的同时,为农产品更大的产业链提供广阔的空间[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需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将人才摆在乡村振兴重要位置上。基于此,要推动农业经济长期高效发展,就必须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转变农民传统观念,认识绿色农业,让其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实践操作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引入创新知识。例如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让新型农民自己不仅会生产,还能掌握实时数据。
此外,由于农村现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需鼓励农村青年人才回家创业、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鼓励优秀人才在广阔的天地大展身手,给予优秀人才实现梦想的平台,同时将农村当地具有特色的产业视为指引民众“双创”的载体,使优秀人才可在农村建设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鼓励人才回乡,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以此实现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培养产业发展复合型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人才储备[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5 方面的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在乡村振兴历史发展过程中,朔州市要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当地特色激发农村生产活力,促使朔州市农村经济发展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解决市场的问题,给第二、第三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和经济支持,全面改善朔州总体经济状况。同时,调整和优化村产业结构,壮大第二、第三产业,保证农村经济结构,助力农村走好振兴之路,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