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动因与路径研究

2021-12-11 08:20叶惠娟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江苏省数字农业

□叶惠娟,毛 利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农商管理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推进,数字经济成为拉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动力。在此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江苏省作为农业强省,农业基础好,牢牢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契机,不仅对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区、示范区、引领区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可以促进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增强江苏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领航地位。

1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2020 年11 月6 日江苏省互联网大会数字乡村高峰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公布了江苏省首批10 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苏州市4 个、南京市2 个、宿迁市2 个、徐州市1 个、连云港市1 个)。虽然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掌握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巩固建设成效,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资料查阅等多种调查手段,在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为以下4 个方面。

1.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1.1.1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加,农村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 年底,江苏省网民规模达到6 186 万人,比2019 年同期增长1 223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6.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比2019 年同期增长15.2%;互联网用户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5.5 h,比2019 年多3.9 h。江苏省行政村通光纤和4G 的比重均达100%,4G 网速提升63.54%,同时稳步推进5G 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完成。截至2020 年底,江苏省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为1 416.4 万户,位居全国第一。

1.1.2 加快建设快递物流体系

快递下乡工程稳步推进,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2020 年底,江苏省建制村全部通邮,乡镇快递网点100%全覆盖。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网上销售,销售额每年以超过25%的增速发展,政府与企业不断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础建设。

1.2 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1.2.1 建成了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近年来,江苏省努力构建高效便捷的农业农村信息管理和服务新体系,积极开展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苏农云”)建设,打造了云上智农移动平台、益农信息社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2017 年,江苏省入选全国首批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并在全省全面铺开益农信息社建设,截至2020 年底,累计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近2 万个,持续培训村级信息员。

1.2.2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信息化

2016—2019 年,虽然江苏省商业银行网点数、ATM机数、POS 机数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放缓,而助农取款代理点覆盖率、银行卡银联通用率增长已接近100%,电子银行人均开通数在3 年内大幅上升,传统金融供给方式正逐渐发生深刻变革,逐渐被数字化金融服务方式替代,预计到2022 年,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基本能做到地域范围全覆盖、业务功能全覆盖、农村服务群体全覆盖。

1.2.3 农村人才培训服务信息化

在人才培训方面,江苏省对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人群等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信息化培训,连续多年开展农村电商“万人培训”活动,各类市场主体举办线上线下培训近千场,累计培训人数近10 万人,全面提高了农民获取信息、管理生产、网络销售的能力。

1.3 不断增强乡村治理数字化手段

依托“智慧江苏”建设,江苏省积极推进省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系统的升级和完善,提升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指导督促各级民政部门和城乡社区加强对省级平台的安装、使用,以及系统数据采集、录入、汇总,指导地方社区管理系统和省级平台逐步实现功能数据对接。

二是指导各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开发适合本地需求的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个性化的社区服务微信公众号、移动APP,推动治理服务手段创新和信息资源互补融合。

三是配合省级相关部门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等专项建设,真正将“互联网+社区”计划落到实处,实现智慧社区建设,促进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1.4 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

目前,江苏省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向农业生产端渗透,产地直供、订单农业、云养殖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加速渗透与广泛应用,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重塑产业链,赋能县域传统产业,全方位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建设。

同时,江苏省各地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工作推进,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加快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农业企业、农场主依托网络直播、短视频、电商平台等各种线上渠道,拓宽优质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渠道。2020 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843 亿元,较2019 年增长217 亿元,增幅约35%,农村电商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江苏省有淘宝镇248 个、淘宝村664 个,分别位居全国第2 和第3,其中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1,见图1。

2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从江苏省全域考察,并从数字技术发展等维度考量,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

2.1 数字乡村建设中前沿技术应用不足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前沿科技创新与应用。数字化时代,农产品从育种、种植、施肥、成长到采集、包装、销售、运输、配送等环节都需要运用到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及智能装备[1]。

由《2020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可知,江苏省没有上榜全国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前十排名,见图2。由此可见,江苏省农业生产数字化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不足。

2.2 数字乡村建设中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数字乡村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财政投入或社会资本投入。

《2020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全国第1,为68.8%,江苏省第3,为47.7%,同时,浙江省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乡村人均财政投入和县均社会资本投入方面远高于江苏省,见表1,可见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中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受限,进一步削弱了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表1 浙江省与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与资金投入对比

2.3 数字乡村建设中地区不平衡现象突出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呈现出苏南强、苏中苏北弱,以及城郊发展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2019 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百强县,江苏省上榜9 个县全部为苏南地区;2020 年评选的江苏省首批10 个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中,苏南6 个,苏中0 个,苏北4 个。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差距明显,数字乡村建设中地区不平衡现象突出。

2.4 数字乡村建设中数字化人才缺失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农村、懂农业、擅长信息化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但是,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和大学生外流,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弱化,人才缺乏,素质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

此外,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的从业人员在某些能力上略显不足。例如,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老旧,未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的网络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较低,大多数人仅停留在网购或娱乐等方面,没有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更没有将数字技术真正运用于数字乡村建设中,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3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因

深入分析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因,才能精准施策、优化路径、激发活力、取得实效,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撬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现美丽乡村的根本战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走出去”的良好开端,为美丽乡村、智慧乡村的建设提供了保障;数字技术开始全面融入农业农村生产,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推进了智慧绿色乡村建设,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快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2]。

3.2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

3.2.1 第一产业产能下降,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尤为迫切

随着农村电商不断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竞争压力急剧提升,江苏省农产品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与质量,减少内部不良竞争,加大农业农村产业的利润空间,促使农民增收。

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下,第一产业产能下降,要加强农业生产管理,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培育农业农村中的数字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3]。

3.2.2 农村就业人口负担逐年加重,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

2018 年,江苏省农村就业人口负担逐年加重,而增收任务艰巨,部分农民收入不稳定、增幅下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远低于城镇常住居民。在农村内部,不同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及消费差距不容忽视,解决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任重而道远。

3.3 数字化革命的外在驱动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总体规模达到39.2 万亿元,占GDP 比重的38.6%,数字经济总规模位居全球第2,连续5 年保持高增长,发展速度位居全球第一,见图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驱动了产业数字化革命。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江苏省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2020 江苏省信息通信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4 万亿元,占GDP 比重超43%,位居全国第2。数字设施发展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4 乡村振兴视角下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优化路径

只有巩固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已有成效,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化实施路径,才能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引擎功能。

4.1 政策撬动:加大投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的活力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江苏省应积极响应号召,出台相关政策,激发各级政府组织的能动性,倡导数字发展理念,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的活力,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营造全省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氛围。

4.2 技术驱动: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覆盖面

随着一系列互联网数字化新技术加快走进乡村,激发乡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新潜能,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中,应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覆盖面,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以技术驱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4]。

4.3 产业联动:强化数字产业对农业的渗透

开展农村三产融合联动发展,有效利用农业、农村与农民的资源,实现交易成本降低、经济能量倍增,进一步强化数字产业对农业的渗透[5-6]。

一是各地区根据各自特色与特产等创新“互联网+产业”模式,推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旅游业等产业领域的联合应用,进一步发展旅游、民宿、创意、文化、康养、运动等新业态,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7]。

二是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状况和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培育一批农业农村智能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领头雁型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8]。

4.4 地区互动:建设数字乡村示范区,逐步辐射、覆盖江苏省

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数字乡村规划建设的差距,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战略,消灭不同地区、同一地区城乡的数字鸿沟,依托独具特色的乡村地域资源打通“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增加农业经济收入,提升村民的数字福利幸福感,进一步激发村民数字乡村建设的能动性。目前,因苏中、苏北数字乡村发展相对落后,应设立地区互动机制,依靠一对一地区互帮互助机制,共享资源平台,带动苏中、苏北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数字乡村示范区,逐步辐射、覆盖江苏省[9-10]。

4.5 人才带动:搭建人才施展平台引领全员参与

政府应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搭建人才施展平台带动、引领全员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要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以多重政策引人才、多种手段用人才、多种通道留人才。建立薪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多方位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待遇体系,为引入的人才分配与其专业能力高度契合的岗位,确定合理的人才晋升渠道[11-12]。

同时,通过人才带动引领原住村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抖音、农村电商、快手等直播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能动性,提升乡村的人气,培养更多乡村能人,让更多人连接、参与到数字乡村建设中。

5 结束语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理念,引入国内外数字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培育和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不断催生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结合自身特色加快打造数字乡村的“江苏范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数字乡村道路,使数字乡村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数字农业强国的伟大使命。

猜你喜欢
江苏省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答数字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