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娟, 史慧静, 康孝理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濮阳 457001)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所致,造成脑血管通道受阻,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2]。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nti cardiolipin antibody,ACA)是以磷脂为靶抗原的抗体,也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直接因素,ACA的表达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密切联系[3]。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是通过滋养层细胞合成且能够与酪氨酸酶受体结合的蛋白,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诱导内皮细胞增殖[4]。由此推测,ACA、PLGF异常表达可反映ACI患者预后情况,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ACI患者血清ACA、PLGF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
1.1 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诊治的103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相关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影像学检查呈现责任体征或病灶且持续时间≥24 h。③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少部分患者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④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脑出血。⑤排除非血管性病因。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参与研究前未行糖皮质激素治疗。③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均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②合并主要器官功能障碍。③心肌梗死。④严重血液系统疾病。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男58例,女45例;年龄42~83(62.53±5.27)岁;体质量指数(BMI)18.54~23.97(21.26±2.07)kg·m-2;发病至就诊时间5~42(30.80±3.41)h;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轻型(0~15分)21例,中型(16~30分)57例,重型(31~45分)25例;病因类型:小动脉闭塞型2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9例,心源性栓塞型26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与护脑药物,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070,规格:25 mg×100片),每次2片,每6小时1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规格:75 mg×10片),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规格:10 mg×7片),每次20 mg,每日1次。均治疗2周。
1.2.2 血清ACA、PLGF水平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入院时空腹静脉血3 mL,3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厦门仑昌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ACA水平,检测范围:ACA<0.5 mg·L-1;采用化学发光试剂盒(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PLGF水平,检测范围:PLGF<30 ng·L-1。
1.2.3 预后判定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6]评估ACI患者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1;具体评估方法如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0分;症状轻微且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够基本完成所有日常工作和生活为1分;轻度残疾,难以完成日常工作,但不需要他人照料日常生活为2分;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部分帮助,但能够独立行走为3分;中重度残疾,无法独立行走,且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为4分;重度残疾,卧床、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他人看护照料为5分;死亡为6分。将分值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将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
2.1 预后情况 103例ACI患者中预后良好73例,MRS评分为(1.16±0.17)分;预后不良30例,MRS评分为(4.35±0.38)分。
2.2 不同预后患者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比较 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性别、BMI、病因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ACA、PLGF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患者基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2.3 血清ACA、PLGF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血清ACA、PLGF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287、0.392,P=0.003、0.001)。
2.4 血清ACA、PLGF及联合检测用于ACI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价值分析 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ACA、PLGF及联合检测分别用于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见图1。各检验变量对应阈值、特异度、灵敏度等相关参数见表2。
表2 血清ACA、PLGF及联合检测用于ACI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价值分析
图1 血清ACA、PLGF及联合检测用于预测ACI患者预后效能的ROC曲线
血小板吸附在动脉粥样硬化破裂处并释放凝血酶等促凝物质,从而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速减慢甚至阻塞,进而引发ACI[7-8]。目前,临床治疗ACI主要以抑制脑部血流淤积缓解脑水肿与病情进展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9]。因此,探寻有效指标明确ACI患者预后情况,为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血清ACA、PLGF与预后状况呈正相关;绘制ROC曲线,血清ACA、PLGF及联合检测分别用于ACI患者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757、0.843、0.846,其中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较高。ACA是可与磷脂结合的自身抗体,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加快脑梗死进展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ACA可通过与血小板内膜磷脂结合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激活血小板,加快血栓形成[10-11];(2)ACA还通过阻断磷脂代谢,影响花生四烯酸的释放,进而抑制前列环素生成,加快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的舒张性[12];(3)ACA可影响纤溶系统,诱发纤维蛋白异常聚集,进而促进血栓的形成;(4)ACA能够抑制活化蛋白C以及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影响机体抗凝系统,使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3]。而PLGF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可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生,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14-15]。PLGF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机制可能为:(1)使巨噬细胞浸润至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组织,并通过生成蛋白溶解酶促使纤维帽破裂;(2)PLGF能够加速组织因子的分泌,还可通过趋化作用使单核细胞异常聚集,促进血栓形成;(3)PLGF参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诱发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促进动脉粥样斑块内新血管的生成,加重斑块内出血。总之,血清ACA、PLGF水平低表达可能会对ACI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故早期监测血清ACA、PLGF水平,指导风险评估与治疗干预,对ACI患者预后改善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