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文化对观众精神世界的影响非常大,从电影中收获人生感悟,或者开怀一笑,都是观众对电影寄予的殷切期望。电影注重故事情节和角色表现,但是除了这两个主要元素,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也成为提升影片质量和内涵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电影《夏洛特烦恼》为例,分析该电影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的关系。
关键词:影视;叙事风格;镜头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218-03
一、前言
电影《夏洛特烦恼》改编自话剧《夏洛特烦恼》,该电影一经上映就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当年电影票房榜的第五名,这也证明了该电影的成功。这部电影没有咖位十足的大明星,也没有奢华的布景场地,凭借演员优秀的演技、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的表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了一个由话剧改编电影的成功案例。
二、《夏洛特烦恼》的叙事风格
(一)梦幻式复调叙事结构
电影中常见的叙事结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属于线性叙事结构。而在1964年,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一书非常提倡从镜头组合的角度推进电影叙事结构的发展[1],从此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打破了传统现行叙事中固有的“完整故事”“统一时空”“连贯叙事”表现手法,是《夏洛特烦恼》中的叙事结构就是梦幻式复调叙事结构。影片中采用了两个及以上的叙述声调讲述故事情节,这种现实与梦境中的人物对话冲突、物理上的时空转换的心理变化、多重对象的对话都彰显了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如电影开篇,夏洛在梦中情人秋雅的婚礼上颜面尽失后,在洗手间梦回高中,在梦中他拥有了他想要的一切,娶了女神,星途坦荡、大发横财,并且他的情敌袁华成了一名落魄的渔民,醒来后发现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有马冬梅仍然陪伴在他左右。从叙事结构来看,这种叙事结构让观众心存新鲜感,在情节推动下而产生了更多的心灵触动或情感迸发,这也体现出影片的主题深刻、人物形象丰满,其梦幻式复调叙事结构也让影片有了层次、节奏和艺术韵味上的升华。
(二)时空间转换的叙事结构
普通的影片叙述部分仅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出现几分钟的时间,但在《夏洛特烦恼》中,影片叙述却在整部影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个电影时长的三分之二都是夏洛的一场梦,在结尾部分表现出他仅在马桶上睡了两分钟而已。时间转换的叙事结构有四种模式,《夏洛特烦恼》也运用了这四种结构。一是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一致,电影的开始,叙事的是婚礼,时间也是婚礼。二是叙事时间比故事时间短,梦中夏洛创办《中国好嗓门》节目,并没有过多地描述该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而是直接宣布了结果。三是叙事时间比故事时间长,如夏洛和马冬梅重逢,慢镜头推进,时间仿佛静止了,其实见面与说话之间可能只间隔了一秒钟,但镜头表现为很长时间,让人有更多的想象與思考空间[2]。四是叙事时间为零。如夏洛功成名就,家财万贯,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星,这其中的十几二十年时间被省略。
空间转换是该影片最大的亮点,这也是后来轻喜剧电影中常用的一种叙事结构,空间转换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使电影有无穷的想象空间。画面具有不连贯性,但依靠剪辑技巧将两个或多个空间形成一个复合体,创造出一种非连续又很连贯的叙事方式。这在影片的两处表现得比较突出,第一处是影片开始夏洛在马桶上穿越的情节,第二处是在梦境中夏洛为保护马冬梅被黑社会暴打,画面中身穿校服的马冬梅和婚礼上戴着太阳帽、穿着老旧的马冬梅交替闪过。两种空间交换,更突出了主角人物的情感关系。
(三)后现代主义叙事结构
《夏洛特烦恼》不是市场中的第一部青春怀旧影片,但却与以往青春怀旧影片的严肃叙事结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青春怀旧片更看重的是对友情、亲情、爱情的重新诠释,整体上也更突出影片的温情[3]。但《夏洛特烦恼》充满了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以一种后现代主义小型叙事结构的方式表现娱乐至上的精神。在影片中,无论是学生、老师、家长、校长、黑社会等人物角色,都不是英雄角色,也并没有宏观、伟大的理想抱负。影片多展示人性中最肤浅的一面,老师体罚学生、校长受贿、家长迷信等等,这也是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一种表达方式。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在《夏洛特烦恼》中更为突出的表现是无限的讽刺和批判,影片中王老师辱骂、调侃夏洛时,整体的叙事结构是平铺直叙的,更能直戳观众内心。而王老师为保护夏洛和马冬梅与小混混对抗时,又表现出更强烈的对比意味,将王老师这个充满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从这一点能够看出,整个影片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结构对人物形象进行解构,不断挖掘出人物的笑点与冲突感,以增强喜剧效果。
三、《夏洛特烦恼》的镜头语言
(一)交叉式镜头语言增强感染力
镜头语言的运用让影片有了更多的层次表达,交叉式蒙太奇镜头使影片节奏更紧凑,紧抓观众的心,极具感染力[4]。例如,黑衣人把夏洛强拉上车后,马冬梅在后面追,镜头一会儿切换到夏洛惊恐的脸,一会儿又切换到马冬梅焦急的脸,两种画面交替出现,让观众的情绪也随之变得紧张。另外一种交叉式蒙太奇镜头语言是反差交叉式。运用这种交叉式镜头语言为后续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冲突性,使整个影片不仅有幽默、滑稽成分,还有了更深层的感染力。
(二)积累式镜头强化节奏
积累式镜头多数表现的是影片人物性格或者情节走向,同时也强化了镜头节奏[5]。例如,夏洛演唱《那些花儿》时,歌曲本身可以作为情节需要,也可以作为背景音乐表现出来,画面用积累式的表现方式,切换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有文静的秋雅,有想变成女生的孟特,有傻乎乎的大春,有活泼的马冬梅,这些画面积累在一起不断切换,通过几秒钟的简单表现,突出人物的底层性格和想法,耐人寻味,引人入胜。这些短暂画面构成了连贯的场景,强化了镜头节奏,强调了人物性格,但并没有让观众感觉到影片时间跨度的累赘感,反而使体现了电影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对照式镜头突出主题
对照式是《夏洛特烦恼》运用得最多的镜头表现手法,突出了讽刺意味。例如,电影刚开始时,夏洛身穿西装、佩戴羽毛,同学袁华说“只身赴宴鸡毛装,都是同学装鸡毛”,而在梦里,夏洛飞黄腾达后,袁华同样是吟诗,但诗句改成了“英姿飒装雄鸡装,飞上枝头盖凤凰”。同样的服装造型,同样的人物关系,不同的是前者突出了对夏洛的嘲讽,后者充满了对夏洛的吹捧,而这只不过是因为夏洛变换了生活的处境。这种对照式的镜头表现出袁华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人物特征。而对照式镜头的另一种表现是,同样的元素出现在不同的情节、场景中[6]。这根淡蓝色的羽毛从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直到夏洛生病后病号服上仍然插着一个羽毛装饰,羽毛一直伴随着夏洛,贯穿整个影片,随着夏洛的人生起起伏伏,表现出夏洛身份的变化,也突出了两次出现羽毛的不同含义。
四、《夏洛特烦恼》的多重艺术关系
(一)语言叙事结构与镜头表现关系
电影中诙谐有趣的语言艺术为电影增添了不少光彩,这也是叙事结构的一种表现手法。影片中的语言艺术成为电影的亮点之一,对电影台词进行选择、加工和调整,通过变换词语和句子的搭配,突出了情感表达的语言效果,成了日后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台词,如“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么漂亮的女孩,到最后都会嫁给一头猪”和“马什么梅?什么冬梅?”等等。
在电影中,语言是叙事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镜头的表现相辅相成。慢镜头下的语言是缓慢的、悠扬的、有哲理性的,交叉式蒙太奇镜头下的语言叙事是幽默的、滑稽的、诙谐的。夏洛将自己暗恋对象的老公比喻成“猪”,一方面提高了语言的诙谐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当时夏洛的气愤情绪。而在镜头表现上,说这句话时,镜头从夏洛对女神嫁人这种不忿的表情切换到秋雅和她老公的尴尬表情,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增强了电影的喜剧效果。另外一种诙谐的语言形式是跳脱的排比句,这是一种语言转折,同样能起到带给人幽默感的喜剧效果和人物情感表达效果。例如,夏洛从楼上摔下来后,学校让其全校广播读检讨,夏洛说“我要感谢天,感谢地……”,校长立马纠正说“你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你们班楼层不高”。这种语言转折跳脱式的排比句刚好与上一句夏洛的台词形成对比,对仗的排比句结构相同,增强了语言效果,同时也加强了校长当时的语气情感。
(二)身份反差下的角色关系
影片主要是通过表现夏洛因现实和梦境中的身份反差而出现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而產生滑稽的效果。影片中,夏洛在梦中回到学生时代后,仍然表现出自身性格中的丑态,这是一种喜剧表达手法,让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在现实世界中,夏洛是一个有着中年危机却不思进取的人,正如马冬梅所说“四肢都快躺退化了”,并且在婚礼现场,夏洛令人尴尬的行为让本身就有些自卑的他更是无地自容,急需一件事来驳回面子,挽回尊严。
镜头转换到梦境中,叙事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梦中不断放大夏洛的优势,勇敢追求秋雅,用现实中别人的音乐替代梦境中自己的创作,成了大明星,星途坦荡。这些都是夏洛自己的幻想,其底层逻辑都是为了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有面子,有尊严。当现实和梦境重叠,夏洛在梦境中活出了理想世界的样子,但仍然丑态百出,这种身份反差下的对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夏洛的喜剧形象,让影片的喜剧特征更加强烈。
(三)音乐创作突出了叙事结构和镜头表现的艺术关系
在影视叙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是电影中台词、情节之外的第三种创作语言。电影中的音乐可以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开展画外音的讲述。
第一,烘托气氛。烘托气氛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纯音乐,以乐器演奏为主。例如,电影的前半段,夏洛为保护马冬梅被黑帮欺负而被拳打脚踢,此时缓慢的音乐声响起,画面切换成慢镜头,展现了夏洛为保护马冬梅而表现出的英勇一面,牵动着观众的情绪,影片气氛得到升华和强调,突出夏洛虽然嘴上说不爱马冬梅,但仍然本能地保护自己妻子的复杂情绪。
第二,推动情节。在电影中,导演运用了大量流行音乐作品,譬如《不再犹豫》《相约98》《双节棍》《一剪梅》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种歌曲不单是情节的推动者,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感染观众、吸引观众。最突出的是《一剪梅》的运用,《一剪梅》是一首非常舒缓、唯美、深情的歌曲,音乐本身与电影的喜剧情境非常不协调,但就是这种不协调性产生的突兀感加强了情节的诙谐和幽默性。
第三,画外音讲述。画外音也是台词语言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归为音乐创作中。画外音一般是引入故事的一种方式,相比由主人公在情节中讲述出来,有画外音讲述出来更具电影氛围。例如,影片一开始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但出现的是第三人称对象,画面穿插着车辆、街道、酒店、花园等场景,画外音语言加音乐的形式讲述“有的人吧缺铁,有的人呢缺钙,而我最缺的是面子”。这种以第一人称出现的声音点明了电影的基调,突出了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与整体的影片基调,为后面的情节走势作好了铺垫。另外,在《夏洛特烦恼》中,还有一种画外音讲述跟随人物的想象与回忆,通过反复、强调、暗示驱动情节、升华情感。例如,夏洛在记者招待会上烧了自己的海报宣布退出歌坛,此时背景音乐响起了夏洛的声音“三年之后我肯定不就火了吗……到时候我把欠你的浪漫全都还给你……”这种画外音讲述突出了电影的内涵,将影片情节延展到了画面以外。
不同的音乐配合不同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表现方式,也是将叙事结构和镜头表现完美融合的主要因素。例如,当袁华委屈地对秋雅说夏洛强吻秋雅让他很不高兴时,音乐《一剪梅》突然响起,镜头给了袁华一个特写,这首深情的音乐与情节相符,同时又与人物关系有很大的冲突,看似非常不协调,却使这场约会的戏码更具可看性。另外,在时间转换的叙事结构下,袁华在电话亭给秋雅打完电话后,音乐《一剪梅》响起,配合夜晚漫天雪花,营造出失恋的氛围,镜头突出了袁华的伤心与绝望,此时同学孟特来到袁华身边,为袁华披上外套,俩人深情对视,影片的喜剧氛围被无限放大。
总之,无论哪种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都需要有其他艺术元素的配合才能展现得更好,当故事情节发生转变,在镜头的变现下展示出反差性,再配合其他元素,如语言、身份反差、音乐等能够渲染出电影的喜剧氛围,突出电影的主题意义。
五、结语
《夏洛特烦恼》表现出的诙谐、幽默、讽刺等特点,源于演员的高湛演技、导演成熟的电影风格,但更重要的来源是影片中运用到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的表现。一部好的喜剧电影作品,靠的不仅是演员阵容的强大,投资总额多,更多的是影片具有符合现代观众口味的艺术性。虽然《夏洛特烦恼》的文艺深度不足,整体表现形式也十分迎合观众喜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从票房还是口碑来看,《夏洛特烦恼》无疑是成功的商业喜剧片,它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值得深究。
参考文献:
[1] 陈韵婷.《夏洛特烦恼》语言特色赏析[J].艺术评鉴,2021(6):165-167.
[2] 肖力思.从戏剧到电影的改编策略——以“开心麻花”公司改编《夏洛特烦恼》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1):115-118.
[3] 赵梦笛,李丹舟.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的风光与隐忧——以开心麻花为例[J].文化产业,2020(21):72-74.
[4] 王伟琪. 21世纪初中国与西方心理式结构电影异同探析[J].大众文艺,2020(4):183-184.
[5] 彭勃.从小众戏剧走向大众电影:看IP改编电影的发展趋势[J].视听,2019(12):72-73.
[6] 乔晖.“开心麻花”国产喜剧电影类型研究[J].电影文学,2019(17):67-69.
作者简介 吴月涵,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