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2021-12-09 01:16宋俊成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短视频机遇挑战

摘要:加強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短视频传播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网络生态的复杂化,伦理失范现象频发,全民“刷”短视频的时代让人们看到了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困境,同时短视频的使用也在削弱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应加强对短视频传播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分析其带来的困境和挑战,便于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短视频;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9-013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短视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B0416

短视频传播相较于传统的微信、微博、QQ等以文字、图片或视频为传播媒介来说,通过更短的时长、碎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拍摄手法更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短视频APP通过大数据分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而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从网民的年龄结构来看,6~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短视频传播媒介的发展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如何运用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媒介,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

一、短视频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火爆的原因

短视频作为新媒体技术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迅速走红,是因为其表现形式相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在视觉传达上更具有代入感,每个网民都能通过短视频APP分享生活,便于操作。同时,短视频平台也成为学生群体社交的主要渠道之一,与身边同学分享搞笑视频引发共同话题,也符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迫切需要。此外,当前各大短视频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在界面设计和视频拍摄特效上大力创新,以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一)表现内容丰富,打破传统传播方式

短视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它将文字内容通过影像传达给受众,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直观的信息共享途径。当今社会,人们处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环境中,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找到社会认同又能了解他人生活的窗口[1]。短视频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这种猎奇的心理,逐渐成为青年学生表达自我、宣泄情绪的重要场域。视频的传播手法相对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贴吧、微博等媒体有更强的视觉效果,简短的视频时长满足了当下人们“快消费”的社会特质,视频评论区为受众提供了讨论观看短视频感受的平台,网民可以通过这个场地进行互动交流、表达意见。同时,短视频的内容取决于制作者拍摄的主题、拍摄技巧,所以在短视频平台,用户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二)大学生用户占比高,易形成群体效应

通过用户的数据来看,短视频用户的年龄多集中在30岁以下,其中大学生占很大比例。短视频通过碎片化的内容传播形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视频。一些视频制作团队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采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夸张的行为以及风趣幽默的搞怪模仿,在年轻人群体中迅速走红,成为年轻人谈论的对象。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中是活跃的,出于交往的迫切需要,短视频APP逐渐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焦点,他们通过参加这类短视频的互动、拍摄和分享,能够找到共同话题,形成情感依托,达到情感共鸣,形成群众效应。

(三)拍摄特效丰富,操作简单

短视频内容主题丰富、准入门槛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些短视频APP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在拍摄界面增加了拍摄道具,用户可以通过这些道具达到虚拟现实的效果,增强视频创作过程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以抖音APP为例,其专注于为年轻人打造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通过丰富的音乐库和拍摄特效,使用户可以比较容易学会并完成短视频的发布。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喜欢追逐潮流,多样的拍摄道具以及节奏感强的音乐更容易吸引他们。

二、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各类短视频APP已经成为人们移动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刷”短视频逐渐成为网民打发空余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短视频APP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量日益攀升,大学生已然成为使用短视频软件的主要群体。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短视频时代网络环境相对复杂

德国著名学者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在20世纪60年代对公共领域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可以产生公共意见。原则上,公共领域面向所有的公民开放,它的一部分是由公民的各种交流构成,通过对话交流使独立的个体汇聚一起形成公众”[2]。从哈氏对公共领域的界定可以看出,公共领域具有准入的平等性、参与的互动性等特点,这与网络空间提供的公共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短视频通过碎片化的信息、简短的视频、精美的后期等手段,根据用户对某一视频停留的时长、视频类型的选择,通过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类似内容的视频。但短视频平台中有些主播或者视频制作者为了获取更多的浏览量和粉丝数量,不惜突破道德底线,一些主播为了博取大众眼球,将短视频变为发泄的窗口,导致短视频的质量参差不齐,让原本良好的网络环境变得复杂。

(二)高校网络思政教师专业能力相对薄弱

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经验非常丰富,但在短视频传播环境中相关能力显得相对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负责短视频制作与运营的教师相对较少。当前,很多教师开设了个人或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通过这些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宣传校园文化,帮助解决学生人生中遇到的迷茫与困惑,但在短视频平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人员较少。其次,运用短视频形式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不足。短视频对视频创作者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作、运营和维护,另一方面要想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舆论学与传播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念,如何利用短视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短视频传播的伦理失范现象频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价值理性、责任意识、信息处理、安全防护等都成为智媒时代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不断博弈[3]。短视频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算法的精准性打破了原本用户信息接收的多样性和平衡性,短视频传播的伦理边界日益模糊,导致伦理失范行为频现。主要表现在:从视频制作手段中,我们发现从初级的拼凑剪辑到专业的剧本摆拍,再到AI技术的深度伪造,短视频造假频繁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从短视频的内容中,我们经常看到同一视频内容被不同视频制作者模仿、盗用,他们采用同样的文案、相似的拍摄手法,版权盗用的现象频发。

三、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泛娱乐化现象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集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为一体的短视频正在改变大学生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质量参差不齐的短视频没有经过严格的平台审核,一些低俗、价值观错误的短视频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对于好奇心强、缺乏判断能力的年轻人而言,主观意识和价值观念无疑会受到巨大冲击,甚至会误入歧途。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为特质的泛娱乐化现象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屡见不鲜,如对“躺平”“我不想努力了”等观念的追崇,无疑会给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带来冲击,也会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二)使用短视频会削弱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追求个性与时尚,正处在文化层面最高阶段的精神文化消费强烈的时期,短视频为他们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意见领袖”制作的短视频在削弱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少年轻人在看短视频作品中弱化了自身的主体意识,被那些自带流量的明星、网红的意见左右,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追求畸形审美,以此满足自己在虚拟空间的社群认同。

(三)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不利于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社会学中最先发现并使用“碎片化”这一词语,最初指的是社会的碎片化、分层化,社会分层就是阶层内部和外部的分层化,每个社会成员因为所占的社会资源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的阶层[4]。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碎片化逐渐在传播学中被广泛研究,通常指的是信息以一个个碎片化的形式传播。短视频在传播的过程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这种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来传播媒介的固定的时空感。大学生只要拥有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刷短视频,这种方式打破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往往让他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成本。碎片化的传播手段割裂了傳播内容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有些短视频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创作一些低俗信息,这种被动的、缺少理性逻辑判断的信息获取方式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四、短视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核心是立德树人。短视频的发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途径,以抖音为例,人民日报、新华网、共青团中央以及各地方的消防、公安等都已开设了自己的官方账号。这些账号的进驻无疑像一股清流,传播着社会正能量、主流价值观以及时政热点事件,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短视频传播的重要价值,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占领新媒体阵地。

(一)依托短视频平台培育有序的网络政治文化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依托网络技术的短视频传播具有门槛低、传播范围广、参与的互动性更强等特点,这些优点也使网络空间变得更加复杂,其间充斥着各种亚文化,有些网民甚至将网络空间作为发泄的场域。培养良好的网络政治文化,优化网络生态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尤为重要。网络政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积累沉淀的过程,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网民的意识与行为。网络政治文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网民对政治的认知,对国家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树立,进而影响着网民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网络技术的应用强化了个人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观念,使东西方文化得以充分交融,网络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行为和政治观念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影响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强化,为此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民主、公平、法治的网络政治文化,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二)善用短视频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集中的线下讲授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师生互动效果不佳。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表达意见的欲望也比较强烈,如果仅通过提问回答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短视频平台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依托短小而生动的视频内容、传播范围广、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如孟晚舟抵达深圳机场发表“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的感言引起了网民的热议,通过视频评论区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视频内容的兴趣点和关注度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这是传统线下授课达不到的效果。这要求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查看和回复评论区的内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及时关注学生舆论动态,对比较激进的评论进行疏导和解释,避免形成网络舆情;应该把短视频平台作为线下思政课的延伸,将线上评论内容作为对课堂知识点的补充,形成线上线下良好互动。

(三)运用短视频平台加强新时代思政队伍建设以形成品牌效应

依托短视频传播范围广的优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重视利用好短视频平台,培养专业的短视频制作团队,打造学院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不仅在于能满足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而且在于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当前,随着人们学业、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急功近利、突破道德底线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有些高校线下整合学生工作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等资源,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脱口秀、名师讲坛、辩论赛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而且成为高校的一张名片。短视频平台突破了现实世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疫情期间这种传播手段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运用短视频平台加强新时代思政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未来依靠大数据分析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短视频传播媒介的迅速走红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产物,应充分运用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媒介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立德树人思政工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何金曼.网络短视频火爆现象分析[N].中国青年报,2018-08-20(002).

[2]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67-83.

[3] 江世明.智媒时代短视频传播的伦理校准:失范与规训[J].新闻爱好者,2021(9):57-59.

[4] 杨英.碎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61-63.

作者简介 宋俊成,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

猜你喜欢
短视频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