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全美
【摘要】小學教育阶段是孩子自我认知、价值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心性单纯,行为举止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从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激励策略、渗透激励策略的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德育教育形式化
班主任是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德育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形式单一,通常以班主任主导的班会发言为主,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没有深刻了解德育的内涵。德育内容枯燥,大多是以班级公约为主的条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少,缺乏实践性。小学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也应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合作,保证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二)没有合理的激励措施
小学生心性单纯,最需要的是周围人的认可和赞同,他们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注重对学生的榜样激励、语言激励、物质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忽视了学生的特性,对学生进行教条化和指令化的教育,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二、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激励策略
(一)榜样激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平时接触学生时间最长的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尤其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以自己为榜样,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标准,增加德育要求的可行性。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会模仿教师的举止,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更明显。比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时,一定要兑现给学生的承诺,给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如果教师自己做不到,学生则会认为不履行诺言也不用付出代价,他们会有侥幸心理,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也可以选择班级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肯定、夸奖他们的行为,给他们语言、物质等方面的奖励,会吸引其他学生学习、效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进行适度的物质激励
与语言激励相比,物质激励更加直观和现实,对学生来说有更强吸引力,也是德育激励措施中效果最为明显的。物质激励的初衷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而不是为了助长学生的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故而,班主任在进行物质激励时,要坚持适度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奖励学生中的一部分优秀代表,而不是奖励全体学生,使得物质激励本末倒置。比如可以对班级中学习好、纪律好的学生奖励文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良性竞争中,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公益活动、集体活动,对于积极响应的学生小红花给予奖励,搜集五朵小红花可以兑换一张“文明之星”奖状。这会激励其他学生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
在学生的教育中要坚持刚柔并济的教育思想和恩威并施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奖励和处罚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个性不同,既然有遵守规则的乖学生,必然有违反规则的头疼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要对他们施以合理的处罚,起到一个警醒作用。其他学生看到反面教材也会下意识避免去违反规则,不会轻易触碰德育要求的底线,督促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教室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违反三次以上就要打扫班级卫生三天。一部分学生会违反班级条约,多次提醒也不改变,他们必须去打扫班级卫生三天,这样学生下次违反班级条约会考虑后果,会斟酌,降低犯错几率。
三、德育教育中渗透激励策略的意义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激励策略,是对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完善,有利于小学德育教育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做到教育主体和接受教育主体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也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丰富了德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激励措施的吸引下,会主动参与到德育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师生间的频繁接触会缓和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激励策略,坚持适度原则,给予学生物质奖励、言语鼓励,做到奖罚分明,实现激励形式的多元化,推动小学德育教育走出学校、走向实践,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黎飞玉.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8-89.
[2]肖玉菊.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会.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3]李观帝.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初探[J].中 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