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菊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让教师的教学模式固定化,同时也僵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得学习效率下降,不利于学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问题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定势,借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新知展开思考、探索,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发展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真知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对问题导向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引言
所谓问题导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学生提出和本项课程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作用极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师后期授课提供一定的铺垫。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学习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问题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可通过多向性的问题设置,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更快的领悟知识的精髓,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内容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在对二次函数的概念进行细化讲解时,为了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小球向斜上方抛出”的动画情境,让学生认真观察,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并与二次函数曲线进行对比,同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球抛出后到达最高点时,与二次函数曲线中的哪一点相同?有了小球抛出的运动情境,再加上教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摆脱了教师单纯讲授的枯燥、乏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对二次函数极大值的思考,通过思考、交流、讨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二次函数的概念,深化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以此为基础,教师可对教学内容展开延展,使学生提前预知二次函数相关内容.
二、递进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这个阶段教学的重点。在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即从容易到困难,一步一步地深入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简单的就该章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以下是否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等问题。当学生解决这些简单的问题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一些更困难的问题,即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然后问他们x、y的含义,逐步提升问题难度。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迷惑性较强的问题,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如(x+4)x=8x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很快便求解得出答案是:4。显然,学生进入了思维误区,落入老师为他们设置的陷阱之中了。在这个计算过程中,x是不能直接消掉的,要分不同情况进行讨论。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问题已然提出,解答为必要操作。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的也是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保持自主思考习惯的有效培养时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同时属于接受者,需要经由教师引导完成知识的传承与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引导其学习的同时,培养其质疑探索意识及数学思维习惯,以使其具备举一反一的能力,对问题背后所蕴含的连贯性知识进行挖掘、探索、理解、掌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并鼓励学生分组表开展讨论,并借助相关资料或书籍的搜检、查阅,结合教师指导,完善问题解决方案。以《平方根》的学习为例,教师可设置遴选自竞赛或奥赛等的拔高類试题,供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鼓励其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资料的大量查阅,进而促使问题解答获得满意效果。
四、加强导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相关问题时,要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对应,强化问题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性,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分析问题的难度,还有利于集中学生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当教师在课程中设置问题期间,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讨论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两个数之和和两个数之差相乘”为例,小明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小明想改造该项长方形的草地,缩短三米的长度,延伸四米的宽度,然后计算出草地的实际面积。教师将问题提出以后,指导学生采取正确方式计算改变以后的草地面积大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要想计算改变之后的面积,就需要计算出改变以后的长度和宽度,以此总结出两个数之和和两个数之差,得出公式,将该项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在教学结束后,为了避免学生再次遗忘知识点,教师可鼓励学生回家后尝试利用数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数学教师们普遍采用了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引导性问题的提出,然后围绕问题将新旧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在课堂热烈的讨论和分析中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优势,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并通过课后及时的复习和重难点总结,再次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究初中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20(07):22.
[2]斯佳.初中数学问题导向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7):11.
[3]刘亚军.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