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2021-12-09 22:42张志勇
当代工人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双减规律育人

张志勇

对教育观念的纠偏

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

从维护社会公平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专利。

正因如此,習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产生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扭曲。实施“双减”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

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要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凝聚共识,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从根本上守住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否则,教育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如果这种受极端功利的应试教育驱动的,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整个教育就不可能走出内卷化的“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

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遗憾的是,当下的校外教育俨然成了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实施主体。各种培训机构推出“超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

有位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暑期放假前问四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的请举手,结果只有3个学生举起了手。问已学过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的请举手,结果有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这样的现象,绝非个例。实施“双减”政策,则能从根本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职能,构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互相补充、协调育人的新格局。

对教育规律再认识

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育,迷信“时间+汗水”,不尊重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科学。实施“双减”政策,则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第一,坚持全面发展规律。减负从根本上说,是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正如此前的一项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比不喜欢体育艺术的学生学业成绩平均高40分。

第二,坚持身心和谐发展规律。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他们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随着对安全感需求的不断提升,培训班越报越多,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内心的焦虑,反而愈演愈烈,直至最终失控。

第三,坚持因材施教规律。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上下功夫。中央要求“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必须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和学校课后育人体系的关系。

如果说,学校育人体系是着力提高国家规定的必修基础课程实施,那么,课后育人体系则应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学习的需求。这两个体系,一个致力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基础,一个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二者兼顾,才是培育人才的捷径。

猜你喜欢
双减规律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找规律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