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阳 赵余丹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为哮喘的主要人群,因控制率不佳,往往导致儿童期哮喘可持续至青少年、中年,严重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且长期哮喘也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急性发作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研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会诱发哮喘出现急性发作,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肺气肿,危及生命,治疗不及时患儿则会发展为继发性喘息、支气管哮喘,因此,加强对RSV 感染的早期诊断、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4~6]。本次研究RSV 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儿童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血清细胞因子谱水平。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0 月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及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50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1 例、女性239 例;年龄1~7 岁,平均(4.25±0.16)岁;病程6 个月~3 年,平均(1.21±0.2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SVR 感染标准[7],既往诊断支气管哮喘且突然发生哮喘者;并剔除:①合并血液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肺部先天畸形者;④细菌感染者。依据患儿是否存在SVR 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感染组中男性48 例、女性44 例;平均年龄为(4.25±0.43)岁,支气管哮喘平均病程为(1.23±0.12)年。未感染组感染组中男性213 例、女性195 例;平均年龄(4.26±0.45)岁,支气管哮喘平均病程(1.24±0.12)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包括发作程度、发作季节、合并肺部感染、咳嗽、呕吐、气促、喘息、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发热、肺部湿啰音发生率及肺部影像阳性率。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清液保存待检,并使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全自动流式细胞仪(型号为CytoFLEX),配合使用杭州塞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应用流式荧光法对Th1/Th2 亚群进行检测。同时,评估患者血气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血常规指标及感染相关指标包括淋巴细 胞(lymphocyte,L)、白 细 胞(white blood cell,WBC)、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特征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特征分析/例(%)
由表1 可见,两组在发作季节、合并肺部感染、咳嗽、呕吐、气促、喘息、肺部湿啰音发生率、肺部影像大片阴影、累及胸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01、0.88、0.96、0.04、0.22、0.80、0.43、1.33、1.34,P均>0.05),但感染组患者发作程度重度、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发热、纹理增多、散在斑片状影占比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4.42、96.83、8.44、9.01、1.90、20.67,P均<0.05)。
2.2 两组Th1、Th2 细胞亚群指标和血气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Th1/Th2细胞亚群指标和血气指标比较
由表2 可见,感染组患者的Th1、Th1/Th2 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但Th2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91、30.09、19.64,P均<0.05),两组的PaO2、PaCO2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2、0.22,P均>0.05)。
2.3 两组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比较
由表3 可见,感染组患者的L、WBC、EOS、PLT、CRP 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00、4.87、23.08、7.05、37.39,P均<0.05)。
RSV 为单链RNA 病毒,为引起儿童毛细支气管炎重要诱因,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临床治疗中极易出现多次反复感染,对患儿的肺部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RSV感染所致的毛细支气管炎还会出现分泌量增加及毛细支气管黏膜水肿等病理改变,伴有上皮细胞脱落堵塞管腔,导致患儿出现气急、喘息、咳嗽、低氧血症,病情进展快,一旦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RSV感染的早期诊断是临床研究重点[8,9]。
本次研究中发现是否由RSV 感染诱发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发作在发作季节、合并肺部感染、咳嗽、呕吐、气促、喘息、肺部湿啰音发生率、肺部影像阳性率、大片阴影、累及胸膜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感染组患者发作程度重度、阵发性咳嗽、痉挛性咳嗽、发热、纹理增多、散在斑片状影占比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提示病毒感染所致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特点与未存在病毒感染者有一定差异,也提示临床可根据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临床特点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但单纯依赖临床特点差异鉴别诊断难度较大,因此,也需要从其他方面着手辅助诊断[10,11]。
RSV 感染主要通过激活信号通路、影响相关因子及机体细胞的表达诱导和加重哮喘发作,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异常均与哮喘的加重及急性发作有关[12,13]。本次研究中发现感染组Th1、Th1/Th2 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Th2 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提示RSV 感染患儿Th1/Th2 细胞亚群失衡较未感染者严重,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哮喘患儿的气道功能产生影响,促进病情发展,RSV 可阻断白介素-23 信号通路诱导的Th1、Th2 及Th17 细胞分化,气道重塑标志物及血清中各种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增加,进一步诱导炎症反应在气道发生,气道阻力明显增加[14],且本次研究中发现感染组L、WBC、EOS、PLT、CRP 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进一步验证RSV 病毒感染可促进炎症因子水平,加剧气道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哮喘发展。另外,本次研究中发现感染组与未感染组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卢可斌等[15]研究中提出病毒感染所致的哮喘急性加重期患儿血气指标恶化程度较未感染者更加严重相悖,分析可能与研究病例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相关,后期将进一步扩增研究例数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RSV 是本地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检测出的主要病原体,且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Th1/Th2 失衡、血常规及感染指标均较未感染者有明显差异,提示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对RSV 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治疗。但本次研究中因病例数较少,在后期研究中可适当扩充样本量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