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南充,637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据调查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高达20%,严重致残率约为50%[1]。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手段,由于其“时间窗”较长,血管开通率较高,因此患者能够较多获益。但在机械取栓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均会影响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对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并分析其对负性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3)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动脉闭塞;(4)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脑出血、其他颅内患者;(2)药物过敏患者;(3)心脏病、肾衰竭患者;(4)发病前有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精神疾病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男/女为 34/21例,年龄 61~74岁,平均(6.30±1.77)岁;病程1~17d,平均(6.60±1.21)d。对照组55例,男/女为35/20例,年龄62~75岁,平均(6.18±1.69)岁;病程1~16d,平均(6.72±1.19)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伤口护理、用药指导、预防感染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1)术后制动护理:伤口出血发炎是支架取栓术后常见并发症,而肢体乱动是引起伤口出血的重要原因,因此,术后3d应适当约束患者四肢,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为患者按摩后背、四肢、腰部,预防血栓;每次10 min,每2h按摩1次;(2)术后术口护理:使用强力绷带加压处理拔除鞘管后术口,包扎伤口,使用沙袋压迫穿刺口,8h后若无渗血可解除;指导患者避免剧烈咳嗽、用力通气、用力排便,预防穿刺口再次出血;拔除鞘管后,应仔细观察术口、穿刺部位情况,检查有无皮下红肿、瘀斑、出血,检测皮肤温度,每日1h,持续观察24h;(3)溶栓取栓护理:溶栓前,做好药物准备,对患者进行凝血、血常规检查;溶栓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停止溶栓;溶栓结束后,指导患者卧床 24 h;取栓前,应准备好取栓仪器,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预防梗死,监测患者脉搏、用药及血压;(4)感染预防:做好环境管理,维持病房通气顺畅,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更换敷料,每3d更换1次;对伤口周边进行定期消毒,定期更换衣物、 床单、 被套,预防感染;(5)疾病宣教: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介绍急性脑梗死病因、支架取栓术知识、不良反应及处理等;(6)用药指导:详细介绍用药方法、剂量、时间、功效,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询问并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预防药敏反应;(7)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解答其疑惑,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者了解目前治疗阶段及康复进展,增强其治疗信心;(8)有序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绕床站立、 简单行走等,预防血栓及肌肉萎缩。
1.3 评价标准 (1)负性情绪评价: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2)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使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价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n=55,±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n=55,±s,分)
组别 SAS SDS Barthel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76.60±3.23 52.52±2.34 77.54±3.30 52.20±4.40 44.44±7.70 80.82±4.71对照组 75.89±2.70 64.70±2.70 78.50±2.98 63.63±5.59 43.43±6.68 62.63±5.25 t 1.251 25.282 1.601 11.916 0.735 19.12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支架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式,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可加剧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其预后恢复,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患者负面情绪、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预防性、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病情及生活能力恢复,提高其康复质量。
穿刺部位并发症是支架取栓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口渗血、皮肤瘀血或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其发生主要与再灌注损伤、血管壁损伤、溶栓药物使用、抗凝治疗、频繁穿刺、术后按压不充分、早期肢体活动有关[2]。因此,做好溶栓取栓护理,避免频繁穿刺,术后充分按压,进行早期肢体制动,能够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同时,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血管再闭塞、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也是支架取栓术后常见并发症,需要加强体征监测,发现异常征象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3]。除并发症预防外,还应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缓解其心理压力。患者因起病急、病情重,对疾病及治疗缺乏了解,对陌生环境及医护人员存在恐惧心理,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应做好疾病宣教,强调机械取栓术的优势,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