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研究

2021-12-08 01:18林铖陈勇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林铖 陈勇烽

摘  要:现有协同育人研究多针对高校本科生,而在高职学生协同育人上尚待补充与完善。高职教育从高等教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类型教育的新时代,如何构建高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成为研究所在。本文从与高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学风、教风层面出发,探索构建更为贴合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属性和适应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特点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目的是有力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优化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2-00-03

协同理论也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的分支理论,核心理念是“协同导致有序”[1]。该理论的产生,为各类学科研究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视域,其中也包含教育领域,且在教育领域相关方面的运用上收获了一定效果。“协同育人”促使学校育人从单一封闭模式转变为协同开放模式,顺应了高质量教育的发展趋势。有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协同理论以研究高职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方法。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应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作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执行人和践行者,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共同发挥着学业领路人和行为榜样者的重要作用。然而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育人职能相对分离,育人环节相对独立,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合力[3]。辅导员专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教师专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教书、育人两张皮现状较为突出。辅导员的专职工作在于思政引导与思政教育,而专业教师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二者分工明确的同时,又因协同意识不足、育人权责不明、协同制度不全、沟通交流不畅等因素,无形中削弱了教书育人的合力,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将课堂教育“主渠道”同日常管理“主阵地”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4]。

现有的协同育人研究大多是针对高校本科生[5-11],尚无针对高职学生的相关研究。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自觉性与生活自律性上差距明显,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一方面在思想和生活上对辅导员的依赖性更强;另一方面其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较短(因有半年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半),且自学能力差,但与专业教师接触的时间反而更多(高职院校专业课时紧凑,教师主要工作以教学为主,而非本科院校以科研为重),在学习上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性更强。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协同育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成效更值得期待。这些现实困难与问题的存在,就需要高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建立更具操作性的协同育人方式方法,从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学风、教风层面出发,致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之更为贴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和更适应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

一、强化学风建设,“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促进共同进步

学风影响教风,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首先应将关注点放在“关键少数”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帮扶上。

(一)健全学生干部成长培养制度

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关键少数”,学风的好坏对班级、专业乃至整个学院的学风都有着直接影响。应切实激发学生干部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全员学生向学、爱学、好学、能学的良好氛围。

第一,加强与改进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干部的头脑,并以分层次教育为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融入学风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学风,持续深入推进“党员先锋工程”“党员亮牌工程”,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学生党员宿舍亮牌”等一系列活动,以学生党员带动其他学生,切实激发学生干部的学习热情。在有条件的班级建立临时党小组,并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情况纳入综合测评、党员民主评议、评优评先和考核发展等考察范围。

第二,建立学生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培养学业能力与工作能力并重的学生干部,补齐师生反映强烈的学生干部“学业短板”问题;明确学业成绩在学生干部培养、考核、任用、选拔中的突出和首要地位,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资助等过程中严把学业关,适当上调现有学业成绩标准;构建任课教师学业成绩评价、班主任班风评价和辅导员思想政治修养、工作能力评价三者有机融合的学生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第三,建立学生干部成长与培养档案。将学生干部在入党、评先、评优、资助、考核、任用、选拔等环节中的评价表现建档并公示,使得学生干部成长历程有迹可循、过程公开透明、结果令人信服。

(二)建立“重點关注”学生建档帮扶制度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包括:学业成绩差,长期重修补考的学生;有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如贫困家庭、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由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做好台账记录。

第一,推进完善班主任制度。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队伍是其中重要一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健康成长成才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引与帮助。作为生活班主任的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应统筹做好引领思想、指导学业、帮扶就业和规划生涯等工作,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例如,对学业成绩差、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及时与班主任协商,共同制定育人目标,多方面关爱与帮助学生,以帮助其提高自信心,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完善自我调节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二,优化家校联系制度。长期以来高校的家校联系均以辅导员为主实施,但高职学生自律性差不仅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更多反映到课堂中,反馈在学业上。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专业教师,自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更为全面的掌握,能够比辅导员更容易做到积极预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果断处理。因此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情掌握方面的优势,与辅导员一起加强家校联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例如,对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通过家校联系更深入了解他们的传统习俗,给予学生更多尊重与关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有机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历史文化等思政元素,坚持价值引领。

第三,倡导学业激励制度。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中的贫困生资助问题,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从生活与课堂两个阵地出发,共同开展相关调研,逐步建立合理的与学业成绩挂钩的限制性资助条件,倡导学业激励机制,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实现精准资助。

二、形成常态机制,“教辅联动、学情共享”,优化协同育人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有赖于全体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应有效强化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双向沟通联系,优势互补,实现“课上课下联动、课内课外协同、学情共享、学风共建”。

(一)建立严格的每日考勤报告制度

加强课堂参与及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风。课堂出勤情况直接关系学风的好坏,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往常见的考勤办法是学生会学习部负责组织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等班干部统计每天各门课程的出勤情况,而后汇总到辅导员处。辅导员往往不重视此项工作,导致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掌握不足,甚至是被部分班干部掩盖了学风问题。在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前提下,二者共同亲自统计所辖班级每天的出勤情况,在每天下班前统一报送至总辅导员处,总辅导员应每周至少向学院领导汇报一次本院学生考勤情况并进行简要分析。通过严格的每日考勤报告制度,可以实现提前预警,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违纪学生快速处理,强化纪律考查威慑力。对专业教师反映的学风问题突出的班级,辅导员应及时对主要学生干部进行沟通交流或诫勉谈话,以此作为考察学生干部的重要依据和学风建设成效的重要佐证。

(二)建立专业教师学情分析与交流制度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与本科生一样均由专业教师执行与掌握,这是专业教师的教学需要所致。但是高职学生与本科生在自律自学等方面的差距,使得仅从学业方面出发的学情分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其学习问题,因此应改进学情分析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学情分析与交流制度,就是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初应在教务员与辅导员的支持下,对任课班级做好专业课程的学情分析工作,形成“专业授课学情分析报告”,并在教研室教学专题会议上做汇报交流,邀请辅导员列席旁听,并针对报告内容反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供专业教师参考。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缺勤、成绩下滑等问题应及时通报辅导员,并在每学期学风建设专题例会上,就授课班级学风变化情况做统一汇报,充分掌握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学情沟通与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特点,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借助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专业学习、技能实训、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持续动力。

三、推进教风建设,“须宜忌禁、分级规范”,强化师德师风

教风引领学风,促进学风转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各级学校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12]。师德师风建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明确教师、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学生“三观”培养中的职责,坚持立德树人、言传身教,实现以教引学、以教促学、以教导学。

(一)建立分级明确的教师行为准则

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依据“坚守底线、划定红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本部门“须宜忌禁、分级规范”的教师行为准则,扎实推进教风建设。须:指教职工在教书育人中必须做到的行为。宜:指条件具备时,首先应做到的行为。忌:指无特殊情况,应尽量避免的行为。禁:指绝对禁止发生的行为。高职院校应当把准则要求落实到招聘、聘用、考核等教师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对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教师一旦出现违反师德的行为,就要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情节较重的,则应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职务、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录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任何学校不得再聘任其从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建立教风建设绩效考核制度

教风是高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建设优良教风为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人才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基本保障。建设优良教风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潜心教书育人,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研互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教风建设与部门年终个人绩效考核及教职工职称晋升相挂钩,构建重点倾斜、可操作性强的、定性定量结合的考核机制,拉大本部门内部绩效考核的级差,通过奖优惩劣,奖勤罚懒,严格执纪,强化考核,树立典型与榜样,推动教风持续向好,引导学风持续改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四、结语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高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二者在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期的行为榜样者与学业领路人的特殊作用,形成育人合力。搭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合力协同育人,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应引起高职教育系统的高度重视。高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是一个长期、延续、反复、复杂的实践过程,双方应树立协同育人整体意识、主动意识,加强交流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制定育人目標,齐力拓展育人路径,完善育人方式方法、不断深化育人效果。具体落实到高职院校的每个教学单位(系部或二级学院),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推动“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构建“管好两端、规范中间;辅教联动、学情共享;规则立德、绩效考核”的协同育人机制,落实具体措施,强化适时督查指导,有效发挥高职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学生与教师两个党支部中的战斗堡垒与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协同育人,增强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

[3]刘兵勇,王雅静,齐宁.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2):81-84.

[4]曾平,梁满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5):46-49.

[5]杨卫东,齐长利,钟瑷琳.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育人研究述评——以协同理论为视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6):106-110.

[6]王铁,杨菁,于泽华.协同育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工作机制构建研究[J].现代交际,2017(18):38-40.

[7]崔海英,曾玉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66-71.

[8]李文红.高校思政教育“三维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9,19(4):48-51.

[9]苗露露,郭瑞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文化学刊,2019(10):142-146.

[10]黄海宁,陈喜华,方圆妹.大学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5):90-92.

[11]何晓燕.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2):170-17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利与弊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助力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