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1-12-08 01:19:28徐锦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徐锦屏

摘要:在语言教育中,教师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種能力,树立良好、创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创新教学方法的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充分理解培养目标和相关标准等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中国教育成为创新教育。提高我们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向;小学语文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性的过程,却牵扯到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学习路程,如何给孩子上一堂有意义的课?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深入学习中,导致学生写作意识不浓、愿望不高。教学不足的新时代的本来面貌,新活力,世态的原旋转,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革新不足,坚守官职的僵硬性,思考问题的时候死钻牛角尖,学生学习语文时也感觉累,这对学生的成长一生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的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兴趣,也很难有效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不了。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能说和写得合理起来,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情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一、创造多样的课堂

(一)教师有趣的课堂语言

这种魅力不仅让学生喜欢,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用华丽的词句和灵活的方法打动学生,把学生置于优美的语言境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和文学的魅力。一个人的工作想要被别人欣赏,每个人的心态都有被别人欣赏的需要,尤其是孩子的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即使是最小的亮点也需要得到肯定和表扬,才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二)充满交流的课堂

之前的语文课,学生是只能听课的可怜人,无法与任何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老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以前最完美的状态,站在教室里,微笑着面对学生,不仅要微笑还要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从而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基础,师生合作,课堂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短短的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一段美好的记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生活。

(三)进行开放的课堂

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动态区域,也是学生寻求知识、创造、展示自我和体验成功的平台。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关键是老师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在教学中,建议使用学生喜欢听的游戏,创设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需要给学生讲课,让学生不再依赖死记硬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启迪和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实现知识与娱乐的完美结合。

二、学生深度学习的不足之处

(一)综合思维能力欠缺

在书本中,作者开头将情感隐藏在细节中,文章采用蕴意表达法,学生需要进行深入缜密分析,才能感语作者的情感。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思维能力发育不完善;生活经验不多,对情感的感知能力相比较弱,使其情感分析能力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需求,增强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二)抽象分析能力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作为主导者和管理者。而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配合教师积极思考,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过程,只关注结果,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这样,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妨碍了教学的进行,阻碍了抽象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悖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开始是课堂的导入,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成功的课程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为深度学习铺垫了基础。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提高备课质量,围绕教学主题,充分收集资源,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真实的课堂情境。另一种是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听歌、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度学习。以《观潮》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潮水的磅礴气势。然后进入课程的阶段,在教材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知识,例如河流,源水文的特征,文化的起源、开发现状等,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真正的“天下第一潮”奇观的感觉。

(二)尝试小组合作

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为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结果。以《将相和》为例,教师会问的问题是“文章中描写了几件事”。“廉颇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把“如何评价蔺相如”的问题分配到小组,小组成员阅读文章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由代表发言。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各组的讨论进度,根据需要进行提示和启发。最后,评价最终结论,指出优点和缺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文章的结构,接触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四、小学语文课堂的个性化

(一)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课堂尽可能有趣,我想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学习,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在解释文章或论文时,您可以将其与实际和相关材料联系起来,以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对学习知识充满信心,他们总是积极乐观的。例如,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热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结合他们的所见所闻。倡导故事写作、阅读理解、排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使用语文,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写作多是描写、记叙性的短文。而很多学生描写不够细腻,叙述不够完整。这里,我们在习作课上,多对学生进行合理表达的指导和训练。要以学生为本,创新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事实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让人感兴趣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专注力。让学生提前写一个脚本,在教室里与角色扮演,进入情感进入场景,加深了学生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还活跃了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结语

在研究和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因素和条件,把握教学创新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汉语学习和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融入具体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形成价值观和态度,善待生活,逐步提高各自的审美才能,发现并写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语文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琳.“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字量、字种对比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9):50-57.

[2]李慧娴.在“童心语文”中成长——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为例[J].江西教育,2021(27):4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语文知识连连看